中西味觉审美比较探讨[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味觉作为一种感官知觉,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而这点常为国内外许多美学原理及理论作品所忽视。本文在前人相关探讨基础上,全面应用了中西美学比较的措施,旨在揭示味觉审美的原理,并以此为中心,研讨中西美学的不同特点。论文首先简述了中西味觉与审美关系的流变过程,从美学史的角度宏观把握“味”与“美”的关系;其次,具体阐释了中西味觉审美流变趋同与异同的成因,以及“味”在中西美学中的审美表现的异同性;最后,从中西美学体系角度总体略论,以深化中西美学的不同特点,明确“味”范畴是独具中华民族审美特色的重要范畴。论文指出,尽管“味”在中西方都经历了一个形而上化的审美历程,但在中西方的美学理论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地位和价值:在以理性至上的西方美学传统中,味觉相较于视听知觉,因其功利性、物质性被认为是低级感官,不具备审美和认识功能,无法获得事物的理性内容,在很长时间里都被排斥在审美维度之外。与西方的美感理论相反,中国美学重体验和感悟,强调审美的直觉性、生活性,将生活之“味”提升到了哲学层面,继而又引入到审美领域,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审美体验论系统的核心范畴。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味觉审美是区分中西美学特点的重要标志之一。总之,从学术上研讨中西味觉的审美异同,有助于明辨味觉审美的形成原理,进而认清“味”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也为西方审美走向趣味化提供了某种理论上的参照。

【关键词】:味觉审美 味范畴 趣味范畴 美学精神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3-0
【目录】:

摘要4-5

ABSTRACT5-8

绪论8-15

(一)探讨背景及意义8

(二)国内外探讨综述8-13

(三)探讨措施及创新13-15

一、中西味觉审美理论的生成与流变15-29

(一)中国味觉审美发展阶段15-20

1.先秦两汉时期:味美学的萌芽与奠基16-18

2.魏晋南北朝时期:味美学的形成与兴起18-19

3.唐宋明清时期:味美学的发展与成熟19-20

(二)西方味觉审美发展阶段20-29

1.古希腊时期:审美对味觉感官的排斥21-22

2.文艺复兴时期:味觉与审美的初步联系22-24

3.十七、十八世纪:“趣味”成为替代“判断力”的美学术语24-29

二、中西味觉审美趋同和异同的成因29-42

(一)中西味觉审美趋同成因29-33

1.味觉与审美都具有直觉性29-30

2.味觉与审美都具有愉悦性30-31

3.味觉与审美都具有主观性31-33

(二)中西味觉审美异同成因33-42

1.中国味觉审美发达的原因33-37

2.西方味觉审美消隐的原因37-42

三、中西味觉审美表现42-56

(一)中国味觉审美呈现一致性42-52

1.饮食实践:食以“味”为先42-46

2.审美理论:“味”范畴与味觉息息相关46-52

(二)西方味觉审美呈现矛盾性52-56

1.饮食实践:饮食重营养轻味道52-54

2.审美理论:“趣味”范畴与味觉意义相分离54-56

四、从中西味觉审美异同性看中西美学特点56-61

(一)就审美知觉而言,中国重味觉,西语专业论文,西方重视觉56-57

(二)就审美心理而言,中国重感性,西方重理性57-58

(三)就审美超越而言,中国重内在,西语论文题目,西方重外在58-61

结语61-63

参考文献63-6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探讨成果69-70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