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论文从文化角度出发,对比探讨中西文化“自我观”和“面子观”的异同,并以中西学者学术语篇的对比探讨为具体实例,透视文化因素对学术语篇构建的作用,以透过文字所反映的种种表面形态认识两种文化深层次的精神特质。
本文首先以文化为切入点,阐释了文化这一概念对置身于其中的个体之决定性的制约影响,以及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随后本文抓住中西文化中对语篇构建作用较大的两个核心概念展开讨论:即“自我观”和“面子观”。论文对中西“自我观”和“面子观”及其形成根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略论,并对二者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本文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互依性我”和“抑我”特性,西方文化则是“独立性我”和“重我”的。中国文化的“面子”具有明显的社会取向,而西方文化的“面子”则指向理想的个人自主性;西方文化对“消极面子”更为敏感,而“消极面子”在中国文化中则几乎不存在。
在对比探讨国内外学术语篇探讨近况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缺乏从文化角度来考察中西学者学术语篇之间的异同,正是目前国内学术语篇探讨的欠缺所在,故本文以中西学者的英文学术语篇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实证探讨。通过对探讨变量操作化指标的统计略论,本文发现:
(一)较之西方学者本族语学术语篇,中国学者的英语学术语篇更常常以暗示、间接和迂回的方式来表达思想。
(二)在单独署名论文的情况下,与西方学者相比,中国学者在论述中更倾向于隐蔽自我。
(三)较之西方学者本族语学术语篇,中国学者表现出较为强烈的避免面子威胁行为,但在减少强加言语行为上,中国学者的意识略低于本族语学者。
对上述发现,本论文从中西“自我观”和“面子观”角度进行了文化归因略论。本文认为中西学者学术语篇构建中所反映出来的表面差距,实质上是中西学者各自文化深层结构中隐蔽文化的要核:“自我观”和“面子观”的不同映射。
本文认为一方面文化、自我与面子三者是相依相生的,有什么样的文化环境就会产生相应的“自我观”和“面子观”;另一方面文化与语言是共生的,互为表里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呈现,文化是语言的基底和内涵,因此语言与文化在探讨视角上的互补应引起语言学家和史学家们的关注。
本探讨可加深对中西“自我观”和“面子观”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并对中国学者英文学术语篇构建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中西文化 自我观 面子观 学术语篇
中文摘要8-9 ABSTRACT9-10 导论10-28 第一节 文化: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10-18 一、文化概念的界定10-15 二、文化的深层结构15-17 三、文化:心灵的程序17-18 第二节 探讨的理论基础18-22 一、文化对语言的作用18-20 二、语言对文化的作用20-21 三、文化与语言的关系21-22 第三节 学术语篇探讨回顾与评价22-26 一、国内语篇探讨史概况22-23 二、国内外学者对学术语篇的探讨回顾23-26 三、国内学术语篇探讨的不足26 第四节 探讨内容与意义26-28 第一章 中西文化异同对比略论28-45 第一节 中西文化“自我观”的对比略论28-35 一、“自我观”的概念28-29 二、“抑我”与“重我”29-31 三、“互依性我”与“独立性我”31-35 第二节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对比略论35-45 一、中国文化中的“面子观”35-39 二、西方文化中的“面子观”39-42 三、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异同42-45 第二章 中西“自我观”和“面子观”的作用──以中西学者英文学术语篇为例45-52 第一节 探讨假设45-46 第二节 探讨材料的选取以及探讨程序46-49 一、探讨样本的选取46-47 二、探讨变量的操作化定义47-49 第三节 实证探讨结果49-52 一、实证探讨结果的描述性统计49-50 二、实证探讨结果的推断性统计50-52 第三章 实证探讨结果的文化归因略论52-61 第一节 间接迂回表达与“互依性我”52-55 第二节 作者自我模糊与“抑我”55-57 第三节 面子威胁、强加回避与“面子保全”57-61 结论61-65 第一节 “面子”──“自我”的公开呈现61-63 第二节 语言的文化透视63-65 附录 1: 暗示、间接和迂回表达方式的操作化定义65-66 附录 2: 自我观点之强加于对方的操作化定义66-67 附录 3: “面子”威胁言语的回避之操作化定义67-68 附录 4: 推断性统计结果68-69 参考文献69-75 致谢75-76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6 ,西语专业论文,西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