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的中西算学交流-《同文算指》探讨[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明末清初是传统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交流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翻译,成为当前科学史探讨的热点。特别是徐光启、李之藻等柱石人物参与译介的数学作品尤为受人瞩目。《同文算指》即是这一类著作中的代表。 《同文算指》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利玛窦等欧洲耶稣会士带来的西算,另一方面得益于明末知识分子对传统数学知识的关注。如稍早时期常州学派唐顺之的人生轨迹,与李之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表明复兴古算乃是晚明儒者们的共同意志,而学术志趣的转变为欧洲天算知识的引进提供了内在动力。 《同文算指》的编撰是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欧洲的大航海活动组织起全球性的商业网络,海外贸易的繁荣导致算术教育需求的增加,如《算法统宗》等来源于实践的算术作品应运而生。此类著作综合应用歌诀、图画等方式,更加贴近民生,因而在海内外得以广泛传播。而在科举制度的作用下,传统算学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官方算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同文算指》的产生即是针对这些情况,为知识分子提供一种符合士人身份的算术手段,用以实现对国家事务的有效运作。 《同文算指》在流传过程中多有变化,因而现存各个版本区别较大。如《四库全书》文渊阁与文津阁两种版本的《同文算指》在一些细节部分存在不同之处。台湾收藏的多部《天学初函》中的《同文算指》之间也有许多异同。本文利用最新探讨成果,对《同文算指》诸版本做一总结。 艾儒略所作《西学凡》是《天学初函》中的开篇,它提纲挈领地勾勒出欧洲学术的分类构成。通过其中对学科分类的描述,可以发现,《同文算指》是《天学初函》中仅有的一部算术书,《同文算指》的引进保持了《天学初函》学术结构的完整性。 引进欧洲笔算是《同文算指》最具作用的一项成果。笔算经由梅文鼎等算家改进,逐渐成为中国算术的主要运算方式。但是明代中国算书中的笔算并非始于欧洲传教士。在《九章算术比类大全》等中国算书中已经出现与阿拉伯土盘算法形式相近的写算。从整体来看,笔算在中国经过阿拉伯写算形式-欧洲笔算形式-中国本土化形式,而最终得到确立。 《同文算指》中的盈不足术等中算内容,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本文比照《实用算术概要》(Epitome Arithmaticae Practicae,1583,拉丁文底本),发掘出《测圆海镜分类释术》等前人尚未涉及的算题来源,理清《同文算指》与中外算书相似算题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书中术语的翻译、等比、等差数列以及盈不足术等问题。发现西算虽然比中算有所进步,但李之藻引进欧洲算书的原因不仅在于西算在数学方面的优势,还在于他对西学逻辑性的推崇。 《同文算指》并非当时引进欧洲算术的唯一中文书籍,徐光启的学生--孙元化也曾经撰写过《太西算要》。并在等差、等比数列等许多问题中都加入自己独立的思考,西语论文题目,虽然他的观点存在错误,但也反映出中国传统算术的特殊作用。 《同文算指·别编》是一部“传说”中的图书,直到李俨发现巴黎国家图书馆抄本之后,才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它首次引入欧洲三角函数知识,其中的三角函数表残片很可能来自克拉维乌斯的作品。通过对比与《西洋新法算书》中相关内容的差异,反映出西算引入编译过程中,从中国士人主导向西人主导的转变。 总之,《同文算指》是中国算术从传统的筹算向西方笔算转化过程的一环,西语毕业论文,也是明末社会发展变化的体现。作者李之藻秉承着经国济世的儒家精神,在编撰过程中,主动综合中西算术,在接受算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西方学术体系的整体引进。为明清之际,中国算学的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同文算指》 《实用算术概要》 李之藻 利玛窦 中西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112
【目录】:

摘要4-6

ABSTRACT6-10

第1章 绪论10-16

1.1 选题背景10-11

1.2 文献综述11-14

1.3 探讨要点与思路14-16

第2章 《同文算指》的编撰的历史背景16-36

2.1 大航海背景下的明代中国16-24

2.1.1 《同文算指》中的西域货物16-20

2.1.2 明代中国海外贸易20-24

2.2 明代中国传统数学状态24-32

2.2.1 官方算学的衰落24-30

2.2.2 民间商业数学的需求30-32

2.3 实学的兴起与算学复兴32-36

第3章 《同文算指》的编撰36-48

3.1 与明末西学的传入36-41

3.1.1 利玛窦与欧洲数学在中国的传播36-38

3.1.2 克拉维乌斯及其作品38-41

3.2 李之藻与《同文算指》的编撰41-44

3.3 从《天学初函》看《同文算指》的意义44-48

第4章 《同文算指》版本及内容48-82

4.1 《同文算指》版本说明48-59

4.1.1 《四库全书》版《同文算指》48-51

4.1.2 《天学初函》版《同文算指》51-56

4.1.3 其它版本56-59

4.2 《同文算指》内容构成及算题来源59-82

4.2.1 《同文算指》的西算来源61-76

4.2.2 《同文算指》中算习题来源76-80

4.2.3 《同文算指》承习《测量法义》的算题80-82

第5章 从《同文算指》看中西会通82-160

5.1 《同文算指》中的翻译82-88

5.2 笔算与写算88-102

5.2.1 明代算书中的写算88-96

5.2.2 明代算学中的传统乘除运算96-99

5.2.3 《同文算指》的笔算乘除法99-101

5.2.4 小结:写算未能流行的原因101-102

5.3 《同文算指》分数及相关理论102-120

5.3.1 《同文算指》中的分数102-113

5.3.2 《同文算指》中的约分113-120

5.4 递加法与倍加法120-134

5.4.1 《同文算指》中的递加法与倍加法120-122

5.4.2 《太西算要》中的平差计与倍加计122-130

5.4.3 对《同文算指》数列问题的评价130-134

5.5 《同文算指·叠借互征》探寻134-145

5.5.1 《同文算指·叠借互征》的西算来源134-142

5.5.2 流失的细节142-144

5.5.3 对于“数典忘祖”的回应144-145

5.6 《同文算指》中的开方术145-155

5.6.1 《同文算指》开方术来源146-152

5.6.2 《太西算要》中的开方术152-155

5.7 《同文算指》中的杂和较乘法155-160

第六章 《同文算指·别编》探讨160-172

6.1 《别编》内容概述160-162

6.2 《别编》中的弦表162-167

6.2.1 弦表探源162-166

6.2.2 《别编》与《新法算书》中的三角函数166-167

6.3 《别编》术语考察167-172

6.3.1 倒弦与矢167-169

6.3.2 《别编》中的星宫名169-172

第7章 结语172-184

7.1 探讨要点172-174

7.2 《同文算指》的再认识174-178

7.2.1 《同文算指》的西算174-176

7.2.2 《同文算指》的中算176-178

7.3 从“同文算指”看明末西学178-184

参考文献184-194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与学术活动194-195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