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判与会通:中西意象理论的对话[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本文选取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意象”范畴进行中西诗学的分判与会通。这一理论研讨,在着眼于完善中西比较诗学理论体系的同时,重在探求中国真正具有现代性特质的文论发展道路。 本文既承认中西意象理论各自的特异性,又寻求二者之间的融通。从本质上讲,中西比较诗学探讨本身就意在解决求同存异的难题。因此,本文不追求术语的绝对对应或机械等同,而遵照中西意象理论的本来面貌进行言述,进行求同存异的研讨。一方面在对特异性的体察中找到宏观的会通之点,另一方面发现双方在可会通之点所体现出的具体方式。本文拟从哲学源起、诗学展开、自我超越三个方面展开中西意象理论的分判与会通。 文章首先在致“善”途径、“天人合一”的方式、生存理想的建构三个方面对哲学层面的中西“象”论作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辨析。从哲学之“象”到“审美意象”,中西意象理论沿着不同理路展开。中国传统意象理论依循自然之道达成有限生命的无限开拓;西方意象理论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神学基底,充满着神明造物般的创造热情,在主体性的不断放大中寻求经验个体对超验本体的无限趋近。 尽管中西“意象”理论异同显著,但是两者未尝不可有互补短长之处。以缜密的思辨性见长的西学话语关于以直觉体悟为主而缺乏范畴界定与区分的中国诗学来说是合理的师习对象;而中国诗学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所成就的蕴藉深远、“心物为一”的“意象”为无法摆脱主客二元对峙、经验与超验分裂的西方意象理论所可望而难及。因此,在透析两者所遭遇的话语困境之后,本文展示了中西意象理论在“会通”的向度上以自我超越为目的的具体努力。英美意象派诗论以西学传统为基点,借源中国古典诗学,开创了西方现代诗坛新风。这一东学西渐意味着中国传统诗学第一次实现了跨越国界的作用,而意象派所体现出的理论勇气和治学心态关于中国现代诗学的建构来说颇值得借鉴。克罗齐直觉主义立场的意象理论是对西方诗学深刻反思的结晶,其为维护意象整一性所作的理论开拓,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诗学中对“意象”理想审美形态的建构颇有相通之处。而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经由“象”到“境”的升华创缔造了作为最高理想的“至境意象”。 本文对于中西意象理论分判与会通的实践,一方面力图还原中国传统文论本原的言说方式,尽量避免中国现代文论探讨中的西学思维模式惯性的干扰,力图体现中西诗学之间的平等对话。另一方面在中西诗学异质性与可通约性的比较中,借以明确中国现代文论建构应有的定位方式,寻求中国特色的文论新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意象 中西 分判 会通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01
【目录】:

中文摘要6-8

英文摘要8-11

引言 分判与会通的关系及会通之可能11-16

一、异同的存在与会通之可能13-14

二、循“象”以求中西文论的会通14-16

第一章 原“象”:中西意象理论的哲学探源16-43

一、“大象无形”与“在天成象,西语论文西语专业论文,在地成形”16-23

(一) 《老子》之“大象”:自为的先天超越性与生命美学特质16-18

(二) 从《易经》到《易传》:《周易》之“象”的新变18-21

(三) 《老》与《易》之“象”论的对照互补及中国意象论的奠基21-23

二、从“摹仿之象”(eikōn)到“本原之象”(eidos)23-34

(一) Idea/Eidos:源初性与超越性24-27

(二) Idea 亦存在于诗学“仿象”(eikōn)之中:muthos 作为logos 的必要补充27-31

(三) 再现“真型”(idea,eidos):“摹仿之象”(eikōn)的价值尺度31-34

三、现实超越的不同理路:生命境界与智性追求34-43

(一) 两种“善”:绝圣弃智与贵知尚智34-37

(二) 何以“天人合一”:生命的归化与智性的跋涉37-40

(三) 桃花源与理想国:“语象”所建构的终极价值40-43

第二章 从“象”到“意象”:中西意象理论的诗学展开43-69

一、超越的追问:从“象罔”到“象外之象”43-52

(一) “象”之“贵无”:“象罔”与“庄”学化的“易象”43-47

(二) “隐秀”:“意象”的理想品格47-51

(三) “象外”:审美意象之超越品格的必然归宿51-52

二、超验的探询:从神学之“象”到“审美意象”52-62

(一) 亚氏本体论:“摹仿之象”合法地位的确立53-56

(二) 上帝之“象”:“摹仿”与“创造”的纠结56-59

(三) “审美意象”:以主体性弥合经验与超验的努力59-62

三、意象建构机制的辨析:心物为一与主客对分62-69

(一) 意象生成:自然之道与创造之道63-65

(二) 审美理想:妙合无垠与非谐和张力65-66

(三) 意象传达:有限与无限之辨66-69

第三章 不期之遇:中西意象理论的超时空对话69-88

一、意象诗派:寓于诗学实践的东学西渐69-75

(一) 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方式:再创作性译介70-72

(二) 诗学的核心:从“意象”到“漩涡”72-75

二、作为“直觉”的意象:二元结构的最终突破75-82

(一) 直觉:作为知识的来源76-77

(二) “审美的先验综合”:意象生成机制77-80

(三) 拒绝剖析:作为“直觉”的“意象”之整一性80-82

三、从“象”到“境”:中国意象论的自我超越82-88

(一) 从“言—象—意”的协调到“情—景”交融82-83

(二) 从“意象透莹”到“不隔”之境83-88

余论 开放心态与自主之思:中国诗学传承与发展之路88-92

一、“意象”及“意”与“象”:“距离”问题88-89

二、话语进化论:以王国维的“误读”与“被误读”为例89-90

三、“自己的思维”:避免话语“失衡”的三方应对90-92

注释92-96

参考文献96-101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101-102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