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末清初,相继出现了中西科学会通的三种主要模式。其中,薛凤祚"熔各方之材质,入吾学之型范"的会通模式特色鲜明。理论上,该模式反对拘守中国传统科学,主张"折衷众论,求归一是";实践上,该模式选择以哥白尼日心说为基础,制定并实施自己会通中西的准则,大幅度改进历法的算法,以运用统领会通等。该模式完全可以推广,用来作为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和进行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方针:既不是西体中用,也不是中体西用,而是一方面对"用"持一种"折衷众论,求归一是"的开放态度,或古为今用,或洋为中用,关键是求道理的正确、有益、有效,毋须拘泥于中西、新旧;另一方面,"体"不等同于"传统",也不囿于"传统",而是以"用"促"体"、以"用"养"体",在"用"的促进下,"体"永远处于一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永恒发展状态。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史哲探讨院; 作为清初民间科学传统的杰出代表,薛凤祚追随波兰传教士穆尼阁最先在历法中采用哥白尼日心说,最先把对数引进到中国,仅凭这两项贡献,已足以荣膺“中国传播近代科学的先驱”的称号。然而,薛凤祚的科学贡献并不止于此,薛氏还有一项贡献理应载入史册,这就是在中西科学关系上,他 ,西语论文范文,西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