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讨论了围绕狄公案故事所发生的中西互动的三个阶段,即最初高罗佩于1949年将一部传统的中国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的前三十章翻译并介绍给了英语文学读者;接着,自1949年到1967年,高罗佩开始利用中国公案故事和相关素材,按照西方侦探小说的结构套路创作狄公案故事系列;最后,中国译者自80年代起模仿宋元白话风格,将高罗佩的狄公案译成中文,以及后世作家继续创作同一题材的著作。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由"出口"、"改装"、"进口"最后再到"本土化"的文化回溯现象。通过对该现象的略论,本文研讨了中国传统公案小说和西方侦探小说这两种不同文体如何借助翻译的形式在中西文化之间穿梭"旅行",并提出了"似曾相识"的概念,来略论中西读者在阅读狄公案中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心理感受的深层原因。
【作者单位】:
哈佛大学东亚系; 随着《大唐狄公案》(海南出版社,2017)的发行以及《神探狄仁杰》(1-3)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狄仁杰作为一名明察秋毫的唐朝大臣形象越来越为中国读者和观众熟知并认可。《大唐狄公案》的原作者为荷兰外交家、汉学家和侦探小说家罗伯特·梵·古利克(Robert Van Gulik,中文名为高 ,西语专业论文,西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