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与自然的矛盾在当今世界已经演变成最激烈的形式--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危机。历史的车轮碾过今天,生态环境堪忧、生存质量下降、道德滑坡、精神失落,在物质充盈的世界里,在奔忙劳碌的生活中,我们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各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潮流和生态伦理意识的觉醒,正是人类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反应。生态文明,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渗透于生产生活各个角落,诸多悬而未决的命题盘根错节,各种社会思潮性质不一,这时候更需要一种有高度有品质的社会意识形态来将其规范,生态伦理在此时显现出其高屋建瓴的独到性、前瞻性、实用性。
当前,我们要提炼和制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配合的社会共同价值观,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方向。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典藏的“天人合一”的深邃情怀,还是西方文明史上伦理道德的学术成就,都从不同的侧面作用着现今生态伦理的打造,对中西生态伦理观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梳理,是构筑和谐社会视阈下生态伦理观的根基。
本文首先对生态伦理进行概念界定,从生态学和伦理学的角度明晰生态伦理学的逻辑起点、学科范畴、中心思想等;对与生态伦理学密切相关的概念“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等作出进一步阐释和解析。简要介绍中西生态伦理各自的内涵和理论精髓。“天人合一”理念是我国生态伦理发展史的血脉,是我国历朝历代哲人们对天人关系思考之智慧的高度凝结。孔孟之“仁”、老庄之“道”是其中最古老、作用最深远的思想,文章围绕二者的核心理念展开略论。西方生态伦理观则从宗教神学中衍生而出,直至近代发展至高峰,这是与西方社会生产力的在近代的繁荣密切相关的。本文从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哲学沿承、伦理内核、经典学说等方面勾勒了西方生态伦理观发展的基本轮廓。中西生态伦理思想深深植根于各自迥然相异的文化背景,笔者试图以两种生态伦理观的形成基础和理论内核为突破口,寻求二者之间的契合与异同。
当然,综上一切阐述和论证,都基于一个共同落脚点和目的--构筑一种适合国情贴合世情的新型生态伦理--和谐生态伦理。文章的最后部分,从和谐生态伦理的合理性入手,推演其存在的可能性和本质、功能等,意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种思想、理论、伦理支撑。
【关键词】:生态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生态伦理 比较探讨 和谐生态伦理
摘要5-6 ABSTRACT6-9 第1章 绪论9-14 1.1 探讨背景、近况9-11 1.1.1 探讨背景9 1.1.2 探讨近况9-11 1.2 探讨目的、意义11-12 1.2.1 探讨目的11-12 1.2.2 探讨意义12 1.3 探讨内容、措施12-14 1.3.1 探讨内容12 1.3.2 探讨措施12-14 第2章 生态伦理简述14-19 2.1 生态伦理概念界定14-15 2.2 与生态伦理相关的核心概念15-19 2.2.1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15-17 2.2.2 价值17-19 第3章 中西生态伦理观概要19-29 3.1 中国生态伦理观19-22 3.1.1 儒家生态伦理观19-20 3.1.2 道家生态伦理观20-22 3.1.3 佛家生态伦理观22 3.2 西方生态伦理观22-26 3.2.1 西方自然观之沿承22-24 3.2.2 西方生态伦理观的伦理内核24-25 3.2.3 西方生态伦理观经典学说25-26 3.3 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26-29 3.3.1 物质世界及其一般规律具有客观性26-27 3.3.2 人因其自然属性与自然界高度统一27 3.3.3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与自然的关系27-29 第4章 中西生态伦理观差异略论29-35 4.1 中西生态伦理观形成基础之同29-31 4.1.1 中西生态伦理观的生成都根源于各自的自然地理条件29-30 4.1.2 中西生态伦理观的生成都体现了各自思维模式30-31 4.1.3 中西生态伦理观随着时代的演进都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31 4.2 中西生态伦理观的内核之异31-35 4.2.1 自然概念31-32 4.2.2 权利32-33 4.2.3 责任33-35 第5章 构建当代和谐生态伦理观35-40 5.1 和谐生态伦理观的概念界定及本质特征35-36 5.2 和谐生态伦理观的生成演进依据36-37 5.2.1 和谐生态伦理观生成演进的理论依据36-37 5.2.2 和谐生态伦理观生成演进的现实依据37 5.3 和谐生态伦理观的功能定位37-38 5.3.1 认识功能37 5.3.2 导向功能37-38 5.3.3 调节功能38 5.4 和谐生态伦理观的调控机制38-40 ,西语专业论文,西语论文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