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思维的疆域[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郭嵩焘(1818-1891),近代中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探讨在近代史探讨上占有重要一页,百余年来探讨成果丰硕,并且在历史学界得到普遍认同。但是,笔者通过对郭嵩焘宏富的著述和百年来有关郭嵩焘的探讨成果的研读发现有二。第一,郭嵩焘是19世纪末西方社会进步、科技昌明的忠实记录者,他的日记记录了一个普通中国知识分子自我内省的思维过程。第二,郭嵩焘探讨仍有未尽之处:1.郭嵩焘在历史派系上的归属难定;2.郭嵩焘探讨全面,但鲜有科技史领域内的考察探讨;3.对郭氏性格、心理变化的文化学略论似嫌不足;4.采集彼时中外书报、蠡测郭氏观览下的英法科技成就的系统探讨委实有限。因此,笔者希望从中国科技史的视角出发,藉由对清末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接触近代西方天文学个案的探讨,力图将郭氏思想置回到中西两种社会文化中加以比较略论,围绕郭氏三年出使线索,研讨郭氏对于近代天文学仪器、宇宙图景、光谱实验、凌日现象、科学措施乃至天文教育的认识论述,通过定量、定性略论,透视中西文化之间对话互动的可能性。本文从历史文献出发,配合郭氏日记、信札、奏稿、诗文等核心材料,援引19世纪英文报刊、档案文献,考证、核对、补充郭嵩焘接触西方天文学的相关史实;对典型案例进行“内外史结合”的深入探讨,使用文化学、心理学的知识略论郭嵩焘在理解西方科学技术时的思想变化,发掘中西文化对话的可能方式;通过与同时代出洋者对同一事物看法的差异比较,探求郭嵩焘立论的思想根源,给予郭嵩焘本人及其思想准确的历史定位。本文开门见山,扩全局而论郭嵩焘一生,边考析边议论。首先,以郭嵩焘日记中所记近代西方天文学重要知识子系统分别作论,研讨各知识子系统影响于郭氏传统知识体系时发生的思想冲突、接纳过程与意义;再以“郭嵩焘四记海王星”为案例从时间线纵览他出使期间的对西方天文学的认识变化;最后综论郭嵩焘倡导天文算学教育的作用,力求进行总体的探讨。共分为八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本文的探讨目的意义、范围架构、理论措施,综述相关文献,指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提出近代西方科学输入中国的探讨还可以从普通知识分子接受西学的视角入手,双向挖掘中西两方面的史料,以期对晚清以来的近代中国科技史有新的认识。因此,选定郭嵩焘对近代西方天文学的接触为探讨对象,这是理解中西文化或思维意识间的冲突与调适反应的极好案例。第二部分,考证郭嵩焘出使前东西方互访的文化交流状况,浅析郭嵩焘出使前和出使中的思想变化,梳理郭嵩焘出使西欧之时的时代背景,为后文铺垫。第三部分,由郭嵩焘观19英法四处天文台为主要研讨对象。他所选择的客观持中的认知方式源于他对王夫之“道器观”遗绪的继承。第四部分,出使观览中郭嵩焘认识到地球形状及部分宇宙运行规律,寻测“火神星”等具象体验,使得郭嵩焘形成了客观实在的宇宙图景,但对天文学中“力”这样抽象的概念并没有悟及透彻。第五部分,研讨考证郭嵩焘所见的光的色散实验、光谱略论实验等相关光谱学内容,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接触和学习近代光学知识的最早尝试之一。笔者用他对西方光谱学实验述而不评亦陷传统窠臼佐证了中国传统“气”论思想制约了中国古代光学的发展。第六部分,由郭嵩焘日记中所涉及三段1874年金星凌日观测事件的记述切入,从金星凌日与郭嵩焘,天体观测与社会大众,阐释自然与国家利益,三个维度逐层深入,直指郭嵩焘内心深处一面承认经西方实证的客观实在一面信仰“天人感应”自然观的矛盾。第七部分,借郭嵩焘“四记海王星”一事,以时间顺序为导引纵向综合略论,研讨郭氏对西方“实学”的认识。他赞誉西人勤于治学,转言社会治乱枢机,脱离原有科学的本然之路,回归东方伦理的应然之路。第八部分,研讨郭嵩焘在西方天文学输入中国过程中的作用。他在行动上扶植西学教育在中国的实践,两次力主开天文算学科。笔者认为他找到了人作为社会群体属性的教育力量,解开了现世道统的掣肘,补足自身个体局限性的缺憾,以教育倡导西学、重塑人心、救世兴国。第九部分,借由系统性的整理与论述,总结探讨成果:一、将“自我”作为因果关系的媒介去探讨,郭嵩焘终归是一个欲求成为贤哲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思想根源上回答了郭嵩焘是否是超越时代的“先知”这一说法。二、开放持中的心态和西方“日心说”宇宙图景的建立是郭嵩焘学习吸取西方天文学知识的基础前提,但郭嵩焘最终还是从人和教育的角度回归至中国研讨学问的伦理视角,这也再次说明西方科学精神的理解与移植并非易事,而西方人“眼见为实”的科学普及方式的成效是可以肯定的。三、从郭嵩焘晚年执着于寻穴来看,在个人的生命情感上他最终还是归于了天地人合一的中国数术传统文化。四、郭嵩焘从始至终都是站在社会文化主体‘人”的角度去沟通中西彼此的,那么中西文化间的“民族主义”鸿沟也就自动取消,这对今天中西文化的交流融会有所启示。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通过调研,查阅大量一手文献,整理出了郭嵩焘出国前后国内著名的书报刊相关材料,包括《申报》《万国公报》《中西闻见录》《瀛寰琐记》《六合丛谈》《点石斋画报》《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等,力求再现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真实社会情境。通过英国国家图书馆数字报刊(1800-1900)库,查找到了郭嵩焘出访期间报纸,其中有对于晚清驻英公使的新闻,亦有郭氏日记中记载的新闻,并首次在国内引用这些新闻材料。查阅了第一历史档案馆查抄晚清军机附录、上谕档百余份,从而增强了本文对郭嵩焘思想的认识。从美国航空航天文献数据库、JSTOR、INSPEC英国科学文摘等西文过刊数据库中找到的19世纪末科技发展动态、学术成果介绍等相关外文材料,尽可能地还原与郭嵩焘日记中记载相关的19世纪西方世界科技发展史境。2.对郭嵩焘日记中天文学相关的部分的科技记载进行考析,使本探讨有了扎实的基础,进而归纳、略论和整理出郭嵩焘对的科学的认知过程,系统地反映出郭嵩焘思想变化、自我体认的过程。3.科学史学界一般认为郭嵩焘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也不是近代西学的精通者、探讨者;他的绝大部分日记在他生前也从未传阅出版过,直至20世纪80年代《郭嵩焘日记》才得以出版,那么从何而谈他在西学东渐中的作用。本探讨开篇试图给出郭嵩焘出使欧时的时代背景,并以此为基础对郭嵩焘思维活动过程展开深入理解,对科学知识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吸收的复杂过程进行定性略论,最后明确指出郭嵩焘在首开中国天文算学教育上所做的先驱贡献。4.从新的角度蠡测郭嵩焘思想,脱离原有大部分相关探讨中的高、大、全的评价模式,避免陷入现代性论述的偏激。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