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如标题所示,本论文探讨的主要对象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物体的形似与非形似问题,本论文为此项探讨设定了中西比较的语境。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人相关观点的辨析呈现20世纪之前中西绘画在形似与非形似方面的异同,进而深刻地把握导致这种异同的中西绘画理论和中西文化。
在中国古代绘画探讨中,在中西绘画比较探讨中,我们经常为一些问题所困扰。譬如,西方人往往认为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物体是不形似的,他们的观点准确吗?在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中是否存着努力追求物体形似的阶段?为何唐宋绘画开始倾向于不求形似?中国古代画家为何很少去描绘一个特定的故事情节?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都绕不过中国古代绘画形似与非形似这个节点。由此可见,形似与非形似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课题,是一个看似陈旧,实则有可能化陈旧为新颖的课题,是一个有着广阔阐释空间的课题。
西方人在“形似与非形似”这一问题上对中国古代绘画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中国古代绘画“照着看看自己”。但是,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这面镜子在让中国古代绘画“照着看看自己”的同时,也暴露镜子自身的面目。任何西方人在“形似”与“非形似”这一问题上对中国古代绘画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都是带着“先见”的,而这种“先见”在很大程度上由西方绘画实践、西方绘画理论和西方文化所造就的。因此循着这种“先见”所提供的线索,我们便能深入西方绘画实践、西方绘画理论和西方文化之堂奥。
全文除“导言”与“结语”之外,共分为七个章节。“导言”解析了“似与非似”的若干维度,厘清了论文中的重要概念,阐发了探讨此课题的意义。第一章呈现了西方人从“他者”视角出发对中国古代绘画的物体形似或非形似所作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第二章以中国古代绘画史的事实检验了西方人的上述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第三章在西方绘画的对比映照下总结了中国古代绘画在物体形似与非形似方面的若干特点。第四章略论了中国古代绘画理论是如何作用中国古代绘画中物体的形似与非形似。第五章、第六章研究了与绘画密切相关的客观物质因素对绘画中物体的形似与非形似造成的作用。第七章论述了中国古代绘画独有的三个特点对绘画中物体形似与非形似的作用。“结语”将全文的内容加以总结,并补充了需要强调的三个观点。
本文从具体到普遍,从个别到整体,力图通过形似与非形似这样一个切入口,阐明中西绘画实践、中西绘画理论以及中西文化的若干重要异同。本文作者希望,这一基础性的工作能对中国古代绘画形究和中西绘画比较探讨产生有益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古代绘画 形似 非形似 西方人 中西比较
中文摘要3-5 Abstract5-8 目录8-10 导言10-29 一、判断绘画形与非似的若干维度10-19 二、需要厘清的若干重要概念19-25 三、在中西比较语境中探讨中国古代绘画形似问题的意义25-29 第一章 在中国古代绘画物体形似方面西方人有何判断29-34 一、西方人对中国古代绘画物体形似与否的事实判断29-31 二、西方人对中国古代绘画物体形似与否的价值判断31-33 三、对西方人上述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简单略论33-34 第二章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物体究竟形似与否(历时性探讨)34-73 一、从先秦至南北朝:努力追求形似的时期35-39 二、从隋唐至宋代:逐渐偏向不求形似的时期39-53 三、从元代至清代:不求形似求生韵的文人画繁荣的时期53-73 第三章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物体究竟形似与否(专题性探讨)73-139 一、不成熟的早熟73-82 二、主流倾向与非主流个案82-105 (一) 绘画的主题83-96 (二) 绘画的作者96-100 (三) 受外来绘画的作用100-105 三、形似与非形似之间的中庸105-139 第四章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是否支持绘画中物体的非形似139-172 一、摹形仿真观念与形似140-144 二、气韵生动观念与形似144-149 三、追求基于形似之上的神韵之观念149-154 四、形似与非形似方面的观念转型154-162 五、重神韵与轻形似之观念162-172 第五章 中西绘画形似与非形似异同的具体原因(媒质与工具)172-194 一、绘画的媒质172-181 二、绘画的工具181-191 (一) 书法的笔法入画181-189 (二) 勾线填色的技法189-191 三、对工具决定论的反驳191-194 第六章 中西绘画形似与非形似之异同的具体原因(作者与受众)194-202 一、绘画的作者194-200 二、绘画的受众200-202 第七章 中西绘画形似与非形似之异同的具体原因(技法与风格)202-283 一、绘画创作中的笔法204-219 二、绘画创作中的“诗画合一”219-270 (一) 何谓“小小的裂缝”222-230 (二) 从“小小的裂缝”看中西诗画关系之异同230-235 (三) 中国诗与中国画如何做到“诗画合一”235-267 (四) 从“小小的裂缝”到“宽阔的鸿沟”267-270 三、绘画创作中的摹古270-283 结语283-289 参考文献289-301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的论文目录301-305 ,西语论文,西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