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吴宓 国学教育 吴宓国学教育思想 当代价值
摘要6-9 ABSTRACT9-14 绪论14-32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4-21 一、国学热持续升温14-16 二、“国学热”背后的问题16-17 (一) 国学教育流于形式16 (二) 国学教育商业化严重16 (三) 将国学等同于儒学16-17 三、吴宓国学教育思想--一个被忽略的解题答案17-21 第二节 对吴宓探讨的回顾及反思21-27 一、吴宓探讨近况21-26 二、尚余探讨空间26-27 第三节 本探讨的核心概念与探讨思路27-32 一、核心概念27-28 (一) 国学教育27-28 (二) 吴宓的国学教育思想28 二、探讨措施、创新与意义28-32 (一) 探讨措施28 (二) 可能的创新与探讨意义28-32 第一章 国学的概念谱系及历史境遇32-50 第一节 国学的概念谱系32-39 一、“国学”概念的演变32-35 (一) 古代指国家一级的学校32-33 (二) 国家最高学府33-34 (三) “国学”即是“中学”34-35 二、近代“国学”概念的几种异议35-39 (一) “国学”概念的两个维度36 (二) “国学”与国故、国粹的关系36-38 (三) “国学”存废之战38-39 第二节 吴宓时代“国学”的历史境遇39-50 一、西学东渐,“固有文明”地位动摇40-44 二、民国教育革新,国学渐趋边缘44-45 三、西方世界“国学”探讨兴起45-47 四、日本国粹主义思潮的作用47-50 第二章 吴宓的国学观50-60 第一节 国学的基本范畴50-52 第二节 国学与西学关系52-55 一、国学与西学具有相通性52 二、国学与西学具有互补性52-55 第三节 国学的价值55-60 一、国学的内在价值55-56 二、吴宓对国学价值的践行56-60 第三章 吴宓国学教育功能论60-86 第一节 促进文明传承61-68 一、保存民族文化资源61-63 二、承继和弘扬国学文化价值63-67 三、培养后继之才67-68 第二节 促进文明融合和对话68-75 一、纵向上,促进古今文明沟通68-71 二、横向上,促进中西文明对话71-75 第三节 重塑人文主义精神75-86 一、涵养古典道德人格76-81 二、复归古典文化精神81-86 第四章 吴宓国学教育措施86-114 第一节 强调课程体系设计与考核87-94 一、重视文献研读87-90 二、课程体系设计与考核90-94 第二节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94-101 一、学贯中西的知识结构95-97 二、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人格97-99 三、志趣相投的知识分子环境99-101 第三节 重视教学理念创新101-108 一、尊重人才培养规律,以引导代替灌输101-102 二、力图实效,教学做合一102-105 三、倡导学术探讨,重视科研训练105-108 第四节 推进学术建制创新108-114 一、建立学术机构—清华国学探讨院108-110 二、融合传统书院制与西方导师制110-111 三、凝聚和锻造学术队伍111-114 第五章 吴宓国学教育治学理念114-134 第一节 治学理念的创新114-125 一、确立辩证的文化观114-117 二、强调学问探讨的国际视野117-119 三、专、博相兼119-122 四、提出“历史为思想服务”命题122-125 第二节 治学理念的局限性125-134 一、思想过于偏执125-127 二、浪漫主义情怀,理想与现实脱节127-130 三、尚未充分认识学位制度的功能130-134 第六章 吴宓国学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134-160 第一节 吴宓国学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135-146 一、坚守“固有文化”本体地位135-137 二、发挥国学教育文化传承载体功能137-140 三、国学应兼容并包、与时俱进140-143 (一) 纵向上,对国故之学要批判继承140-142 (二) 横向上,对西方之学要取长补短142-143 (三) 国学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143 四、提高人文修养、塑造健全人格143-146 第二节 吴宓国学教育思想的实践路径146-160 一、理清国学学科范畴146-151 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行151-154 三、教学与科研相长154-156 四、建立和完善国学教育组织机构156-160 结语160-162 参考文献162-172 后记172-176 读博期间论文176 ,西语论文网站,西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