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异化翻译 微观文化 中间物 图式 潜文本
摘要4-7 Abstract7-16 引论16-33 第一节 文献综述16-28 第二节 选题缘由与探讨目的28-29 第三节 探讨思路与措施29-30 第四节 论文结构及章节安排30-33 第一章 异化翻译观的演变33-93 第一节 西方异化翻译观的演变33-72 1.1.1 施莱尔马赫的异化翻译观36-47 1.1.2 本雅明的“纯语言”异化翻译观47-58 1.1.3 贝尔曼的异化翻译伦理观58-63 1.1.4 韦努蒂的“抵抗式”异化翻译观63-72 第二节 中国异化翻译观的演变72-93 1.2.1 古代中国的质派翻译观72-75 1.2.2 近现代中国的直译观75-86 1.2.3 当代中国的异化翻译观86-93 第二章 异化翻译观辨析93-125 第一节 中西异化翻译观的差异93-107 2.1.1 中西异化翻译观的差异概述93-99 2.1.2 中西异化翻译观的差异评析99-107 第二节 异化与归化之争107-114 2.2.1 异化与归化的定义108-109 2.2.2 异化与归化的定位109-111 2.2.3 异化与归化的关系111-114 第三节 微观文化的异化翻译观114-125 2.3.1 翻译探讨的“文化转向”115-116 2.3.2 中观文化的归化翻译观116-119 2.3.3 微观文化的异化翻译观119-125 第三章 异化翻译的本体论:鲁迅的“中间物”哲学125-153 第一节 鲁迅的“中间物”哲学及其异化翻译思想125-135 3.1.1 鲁迅的“中间物”哲学的的思想渊源126-128 3.1.2 鲁迅的“中间物”哲学的意义蕴含128-131 3.1.3 鲁迅的“中间物”哲学的异化翻译取向131-135 第二节 鲁迅“中间物”哲学的本体意义135-144 3.2.1 翻译活动的“中间物”本质135-141 3.2.2 译者的“中间物”本质141-144 第三节 异化翻译的本质地位144-153 3.3.1 实现微观文化译介与融合的最佳翻译策略145-149 3.3.2 符合译入语读者的深层需要149-153 第四章 异化翻译的认识论:皮亚杰的图式理论153-179 第一节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图式理论153-161 4.1.1 知识的框架:图式153-155 4.1.2 同化、顺应与平衡155-159 4.1.3 图式的发展与建构159-161 第二节 翻译的图式运动161-171 4.2.1 翻译理解的图式建构161-166 4.2.2 翻译再现的图式建构166-168 4.2.3 翻译认识图式的发展168-171 第三节 异化翻译的图式认识论阐释171-179 4.3.1 中观文化层面的归化图式171-174 4.3.2 微观文化译介、交流与融合的异化图式174-179 第五章 异化翻译的语言观:潜文本理论179-202 第一节 语言潜文本与微观文化179-189 5.1.1 语言的潜文本理论180-186 5.1.2 微观文化的潜文本186-189 第二节 微观文化潜文本的异化翻译189-202 5.2.1 异化翻译保留原文作者的意图190-192 5.2.2 异化翻译信赖和提高译入语读者192-196 5.2.3 潜文本与陌生化翻译196-202 ,西语论文,西语专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