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东荪对于语言与中西哲学形态关系的论述[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张东荪在《知识与文化》中从语言的角度来比较了中西哲学形态的异同,结论是中国哲学只有宇宙论,而无本体论(substance philosophy),只有实践哲学,而无纯粹哲学。他从语言上进行略论,原因是由于中国古汉语缺少主语或主谓语不清而导致无主体,因而也就无本体论,其次是中国语言上无明显的词尾变化,还有重要的是缺乏与英文to be相对应的系辞。他把对于本体,本质的理论等于ontology.后来学者俞宣孟先生在他的基础上对西方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有了深一步的认识,指它是对于“是(Being)”与“所是(beings)”之间形成的绝对普遍、超验的理论,它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形态;而中国哲学则是人生与道德方面的哲学,而非对于绝对原理的哲学形态。但这两种不同哲学形态的共同根基是人自身生存状态的不同超越,张东荪从语言的角度比较中西哲学的异同,打破了传统的中西哲学以文本为比较手段的比附方式,开创新的比较视野。为中西哲学的深层次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语言 ontology being 中西哲学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1
【目录】:

摘要6-7

Abstract7-9

导论9-13

第一章 张东荪论语言与中西哲学形态13-25

第一节 语言与"民族心思"、"民族心性"的关系14-17

第二节 语言与中西哲学形态的关系17-25

第二章 being与ontology的关系25-37

第一节 ontology的意义略论25-29

第二节 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中的being29-34

第三节 张东荪对being的论述34-37

第三章 中西两种不同哲学形态的共同根基37-41

第一节 张东荪论述中西哲学的共同根基及其局限37-39

第二节 生存状态略论与中西哲学的共同根基39-41

西语论文西语专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