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信任比较[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人在交往中需要建立相互的信任,以熟人关系为主的中国和以陌生人关系为主的西方国家的信任机制各不相同,表现各异,同时也有联系。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人信任的比较,进而探索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应如何建立长效的信任机制。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信任观 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7)10-276-02
  
  中国是个古老的以农业为主的大国,交际圈子多集中在熟人范围内,重人情、讲面子是熟人社会交往的特点,陌生人很难融入到已形成的熟人圈子,很少涉及与陌生人来往。商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则更注重与陌生人交往,并建立了完善的确保陌生人来往和信任机制,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和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熟人社会正在向陌生人社会过度,交往中的信任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中西方信任进行比较是必不可少的。
  一、中西方信任表现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人际交往属于不同的信任类型,中国的人际关系主要发生在熟人之间,熟人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对熟人的信任属于习俗型信任,西方人际关系主要发生在陌生人当中,对彼此的信任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其信任是一种契约型信任。
  “熟人关系是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连接起来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自发形成的一种必然的、普遍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熟人关系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人人都有自己的熟人圈。熟人关系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关系圈,有着明显的亲疏、等次。”中国这种传统的熟人关系决定了人们在交往中的信任对象,即交往的主要对象一定是与自己有着某种关系的熟人,陌生人则是不可信的。这种熟人社会间的交际信任被称为“习俗型信任”。习俗型信任强调感情的重要性,人们对熟人的信任是自然而然的,人们通过与熟人的交流和往来不断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熟人好办事”反映的就是这个道理。习俗型信任使得陌生人很难融入到既定的熟人圈子,甚至遭到熟人的排斥。
  与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交际不同,西方社会是以陌生人交往为主的社会,陌生人之间无法像熟人之间那样彼此了解,但出于对利益的追求又需要建立彼此间一定的联系,因此,西方人发明了契约这种能够达成交易和往来的形式,一旦有任何一方违背契约规定,就将受到相应的惩罚,可以说西方交往的信任并不是对人本身的信任,而是对彼此所订立契约的信任,是一种工具理性,顾称为“契约型信任”。
  二、中西方信任不同的原因
  中西方在信任观上之所以有明显的不同主要是二者属于不同的社会类型,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造成了中西方不同的交往信任观念和行为,因此,关于中西方信任观念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原因也与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关系。
  (一)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
  中国之所以形成熟人社会与中国自古以来的治国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中国是一个以伦理道德理念治国的古老国家,以伦理为本位的中国文化强调家庭的核心影响,关于每个人而言,家族就是一个人交往的社会,亲情和血缘关系是人与人最普遍的社会关系,个体在家族内部有着天然的义务,对亲人信任是义不容辞的,亲疏远近是人们对待事物和处理事务的标准,人们做事总是按照由亲及疏、由远及近的逻辑顺序安排和进行。当这种关系范围进一步扩大就发展为地缘关系等更广泛的熟人圈子,在封建爱你社会,国家就好比由臣民组成的大家族,君主就是这个大家族的家长,所有人都是子民,他们对君主和国家不可以有任何质疑。中国的这种伦理思想发挥了数千年的影响,作用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礼制秩序对人的作用根深蒂固,直至今日也发挥着很重要的影响;在西方,其陌生人社会的形成离不开航海业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航海捕鱼业的发展需要人不断向外界探究,接触的是越来越多的陌生人,陌生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事务时首先考虑的不是人情或是血缘,人们也不会初次见面就相互了解或凭感觉就彼此信任,陌生人的地位是平等的,为追逐各自的利益,在公平自愿的前提下签订契约,人们相信契约胜过相信人本身,契约信任是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约束下的相互信任,面子和人情在这里作用甚微。
  (二)中西方经济发展状况差别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明古国,农业生活的特点就是集体劳作、聚族而居,安土重迁。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更加强调伦理道德,对长辈要毕恭毕敬,对群体利益要特别关注。在固定的耕作范围内,人们都彼此了解,个人没有任何隐私,必须关注他人的感受,凡事要从自身所处的关系群体考虑,人际交往强调宽容和忍让,在利益的分配上也不会过多的强调个人,人们生活在这样相互依赖的熟人社会中,除了对彼此的信任,不能有其它脱离或不符合自身所在群体的任何想法,否则就会遭到这个群体的排斥。
  西方社会是一种移民文化,古希腊地中海地区的人们主要以渔猎为生,他们的子女长大后也都外出谋生,人口的流动性强,陌生人来往频繁,这种陌生人社会具有及时性和匿名性的特点,人们把利益看得很重,因而在利益的分配上也就特别讲究准则,父权在海洋和渔猎文化的陌生人社会也很难确立,平等的观念发展起来,人们通过契约实现相互的利益需求,到了近代,契约的形式被引进到法学当中,成为治国的基本方略,西方对工具理性的信任远远胜于人情关系,人们的情感往往寄托在对所有人都有作用的“上帝”,在交往中则更加信任为其获益的契约和法学精神。
  三、中西方信任利弊略论
  无论是熟人社会的习俗型信任还是陌生人社会的契约型信任,均是社会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习俗型信任最大的特点就是信任熟人。这种信任是人们基于已经获得的了解和感情的基础上的信任,它是一种有利的道德资源。首先,它在客观上强调了“人之初性本善”的理念,提倡人们要相信和善待身边的人,有责任、有义务对家庭、对集体做出贡献,引导人们行为向善;其次,这种信任习惯也使人们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在现代生活节奏迅速的社会能与熟人相互诉说是一件能够体现人情味的事,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关爱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再次,习俗型信任强调对熟人的关注,讲究面子,这种“面子”意识能够在无形中起到一种道德约束的影响,人们往往会因顾及面子而感到“不好意思”,使很多隐含矛盾和冲突得到缓解,最后,出于对熟人的了解,人们交往起来的距离容易拉近,让人更有安全感。
  习俗型信任也存在很多弊端,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因信任熟人引发的弊病日益突显。一方面,从习俗型信任本身来看,它强调相信熟人,交往具有鲜明的亲疏性,相信和优待熟人,人情冷暖取决于亲疏远近。习俗信任一般只适用于熟人圈子,一旦进入陌生领域,人们就会情不自禁的失去在以往熟人圈子当中获得那种安全感和信任感,对新环境充满怀疑。这种信任标准其实是对更多人的不信任,不利于社会诚信的培养;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熟人社会对熟人的信任表现出功利性的色彩,为了情面和义气做违背法学和规定以外的事,为了满足与自己的相关利益,公然把私权凌驾于公权力之上,人们恪守着这种在熟人间必须遵循的道德标准,实际上却逐步形成了对事对人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知识靠关系办事,腐败成风现象频繁出现,严重作用法治建设的步伐。
  契约型信任也有其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契约型信任本身反映的是人性本恶思想,契约本身就表明人是不可信的,否则也没有订立契约的必要性,契约会让人产生距离,感到人情冷漠,这也是契约之所以在熟人社会行不通或很少适用到的一个原因。第二,契约的达成目的是为追求各自的利益,使得个人主义盛行,人们为实现利益目标不择手段,丧失社会公德心,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第三,契约将人的信任建立和依附于工具理性之上,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强制力的约束实现,是人类缺少合作的表现,显然不是理想的状态。
  与习俗型信任相比,西方社会的契约型信任确是比较理性的交往观念。契约型信任在很多方面弥补和预见到了习俗型信任的不足和弊端。首先,契约型信任建立在平等公正的前提下,它关注利益的实现而不考虑等级和身份差别,关注个人权利和价值而不是一味的强调付出和贡献,实现了人的切身利益,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其次,事务总是发展变化的,人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有人变化的想法和行为危机到他人时就会引发利益冲突,如果仅仅是靠人情自身忍让来解决矛盾和冲突,那么必然会有不公之处。因此,契约之初,虽然人们对彼此不信任,但一经达成契约,人们就会为实现双方利益而共同遵守协定。契约克服了人的变化性,契约的达成让人们因畏惧对违约后果的承担而必须遵守契约规定。订立契约就如同许下诺言,遵守契约就如同信守诺言,人们通过履行诺言实现自身物质和情感的满足;最后,契约型信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契约形式被引用到法学后更加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用法学的权威和精神指导和保护人们的生活是文明社会理性的选择,西措施治社会的成功发展已经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提供了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中国依法治国已经作为基本的治国方略提上日程,由习俗型信任向制度型信任过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注释:
  吴海文.论传统的熟人社会道德转型及其现代公德意识的培养.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0(3).98.
  
  参考文献:
  [1]于康,宋晓琼.透过人情看中国的熟人社会和市民社会.法制与社会.2017.4(下).
  [2]张清,王露.陌生人社会与法治构建论略.法律论坛.
  [3]张康之.论信任的衰落与重建.湖南社会科学.2017(1).
  [4]张康之.“熟人”与“陌生人”的人际关系比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2).
  [5]�传振.半熟人社会与人际信任―兼论社会信任结构变迁的路径选择.甘肃理论学刊.2017(2).

西语毕业论文西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