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绘画空间表现的哲学基础[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民族文化,以其特殊的民族情怀,独具的思辨方式,奇绝的人生信念,在世界文化中各放异彩。本文试图从中西绘画空间处理方式的发展和变化中去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绘画空间;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7)04-0000-01
  
  艺术一旦从人类社会实践中萌芽,就会随着时代变迁及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绘画艺术也一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下面,我们试着比较中西绘画空间处理措施的差异,并探索其各自的哲学渊源。
  一、中国绘画空间观及其哲学基础
  中国传统绘画的空间处理采取了迥异于西方人的关照措施――“三远法”、“以大观小”法,以表现一个浪漫诗意的理想空间。借宗白华的一段很精彩的论述:“中国画的透视法是提神太虚,从世外鸟瞰的立场关照全整的律动的大自然,他的空间立场是在时间中徘徊移动,游目周览,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谱成一幅超像虚灵的诗情画境,它可以从整体节奏来决定画面空间的布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大自然的全面律动与和谐。”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道家哲学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运用。道家哲学讲“道”是宇宙生命的本体,是最高的、绝对的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国画家正是受这种万物创生思想的浸染,认为绘画也是要表现“道”。所以画家不能以精准的“透视”中的真实所见来表现画面空间――而“三远法” 和“以大观小”正是这样的关照措施(强调观照物象的视点是流动的、宏观的而非静止的、狭隘的)。清代大画家石涛讲:“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一画论”从宇宙的生发引出了万物形象和绘画对象的最基本的因素和最根本的准则,由道到一,就是由无形到有形。“一”是形的开始,是形的基础。一画明,画才可以从心,从而把握创作的自由。即所谓:“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了人心之美,也流出了万象之美”。
  庄子讲“虚静”,“虚则静,静则动,中国画中的空间不是以自然空间的真实描绘为主,而是由画面空间的虚实引导我们对宇宙人生之道的认识和感悟。中国传统绘画无论是以人物,花鸟,山水为主题,都巧妙的应用虚空来组织画面,用大面积的空白来突出主体。在虚与实的结合中,突出空灵之美,节奏之美,给人以丰富的动态联想。庄子论“象罔”,也是说表现道的这个形象,并不是有形的形象,而是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形象。无形在中国画的画面上体现为空白,也即画面的“虚”,“无”。“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和无,虚和实有机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呈现画面活泼泼的生命世界。而空白不是可有可无的,中国画的空白的处理是一种难以言传的高妙,它似乎并不空,它包涵一切可能存在的信息,让观者自然而然的对它产生无尽的遐想,并使人在潜意识中无法摆脱对其存在的感觉。中国画的空白奥妙正是因为它无限丰富人想象意识的可能性,从而使人的的精神情感能自由自在的在画面中穿梭,得到一种“畅神”的愉悦之感。这种体现中国人特有空间意识的画面也体现了画者心灵的游历,这是他们艺术意识的追求。
  南朝的谢赫把“气韵生动”作为绘画六法的总准则和总要求。“气韵生动”的 “气”不仅概括了艺术的本源(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同时也概括了艺术家的生命力创造力。这使得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来的画面空间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世界,是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意象世界。
  二、西方绘画空间观及其哲学基础:
  (一)古典绘画时期
  西方画家在绘画过程中特别注重应用明暗、色彩、透视等因素以营造一个几近真实的现实空间。宗白华曾这样表述西方传统绘画的空间表现特点:“西洋自埃及,希腊依赖传统的画风,是在一幅幻现立体空间的画境中描写圆雕式的物体。特重透视法,西语论文,解剖学,光影凸凹的晕染。画境似可走进,似可手摸。”
  (二)现代绘画时期(西方现代绘画空间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依照一些权威艺术家的看法,西方现代绘画空间观念的演变似乎向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识趋近。首先,西方传统绘画中的三围空间变成了二维。譬如印象派大画家莫奈的《阿让特伊的秋天》这幅画,画面丰富而绚丽的色彩中没有了以前绘画的明暗关系,只有色彩的交相辉映,前后的空间关系是在色彩的冷暖对比中实现的。其次,西方古典绘画所恪守的固定焦点透视开始向多重视觉进行转变。画面上同一形象展现了不同角度所看到的诸侧面的组合,如毕加索所言,“同时描绘出一间房子的内景和外景。”意识趋近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马奈的出现为古典绘画划上了一个句号,西方的绘画经历了后期印象派,立体主义,野兽派到抽象派,再到抽象表现主义。彻底的平面空间表现取代了统治西方绘画成百上千年的古典绘画的空间意识。再次,像杜桑的《下楼的裸体》这类西方现代绘画著作,其空间展示手法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尤为明显。这种方式在空间中加入了第四维,即时间。正如有位美学家所说,“如果说西方古典绘画是以静观动的照相机,那么西方现代绘画则可以视为以动观动的电影摄像机。”在此,我们看到了西方现代绘画在表现平面空间,追求多重视觉,和“时间的空间化”方面都表现出了和中国古典绘画惊人的一致。
  西方古典绘画渊源于希腊,希腊人崇尚科学,更是自然的讲求艺术和科学的一致。所以绘画就必须严肃的面对空间的问题,追求自然的真实和逼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主张艺术要模仿自然。于是,西方哲学家因此而传承下来的哲学观直接作用着他们的美学观,西方人认为美是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纯粹的。于是画家兢兢业业的探讨透视法,解剖学,以进行真实逼真的人体物象写实和空间表现。于是他们发明了焦点透视,光影透视和空气透视法,都是以真实描摹再现自然为最高宗旨。即使发展到西方现代时期,西语论文网站,画面减弱了物象的真实性,“弱势的,平面的”绘画向具有真实存在物填充的传统定义上的“空间”进行挑衅和入侵,画家以张扬的姿态宣告了绘画之于空间的多样可能,加速了绘画和空间深度关系的转变。但他们依然是以追求客观对象的真实为目标的。譬如莫奈在描绘《阿让特伊的秋天》时曾说过:“太阳落山的那么快,使我来不及跟踪它,我画得那么慢,这使我非常懊恼。然而越画下去,我越清晰看到,应该更多的工作,为了表达我正在寻求的东西‘一瞬间’。”在这里我们看到他对大自然客观光色的变化如此重视,仍然把追求客观的真实作为自己的艺术信条。
  总结:随着西方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变,画面的完全真实的再现式的物理空间开始逐渐向艺术真实的平面性空间和多重视觉空间过渡。表现出和中国传统绘画空间艺术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但毕竟是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孕育出的不同的描绘世界和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有必要认识民族文化并了解其他文化,这样才能丰富我们对美的认识,并且才能在这个多元文化共生的世界里,不断提高自觉意识,和其他文化一起各抒所长,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著:《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M],1981(2001重印)
  [2]冯民生著:《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探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5
  [3]张法著:《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2004年
  [4]宋云华:试析中国传统绘画空间美的构造方式[J]
  [5]牛勇:中国传统绘画空间表现中的虚空之美[J],绘画美学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