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德育措施比较探寻[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的一个重要职能和特征,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校的德育在进行内容和观念变更的同时,必须进行措施和途径的创新。对中西德育教育措施和途径的比较探讨后,提出建议:从单向灌输型转向双向交流型;学校德育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道德思维、提高道德能力;进行轻松活泼、自由灵活的开放式教育。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德育;途径;措施;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7-0395-0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文化的多元化、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要使德育教育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立足于现实德育的发展状况,关于国内外的德育措施和途径进行比较探讨,取长补短、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现阶段我国德育教育的近况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成为教育的主渠道,注重知识体系建构,强调课程内容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措施以灌输为主要手段,给人以机械灌输、空洞说教的印象,途径单一、措施陈旧是造成德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德育课程变成了“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扔笔记”的应试工具,应有的教育价值渐渐丧失。虽然近年来,高校德育在实践中开始不断地进行教育内容的调整和改革,但大体上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路径仍是以“灌输法”为主导模式,应用课堂课外相结合的措施。
  (一)课堂教学
  高校的两课设置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内容上,各高校实行统一的德育大纲,具有统一的课程设置、统一的教材(国家和省两级),并将其作为各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高校的“思政课”教学积极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再基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坚持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相结合、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相结合,不断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中。
  (二)课外德育
  为了弥补课堂德育教育时间和措施的不足,我国高校还注重增加学生参加课外、校外活动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教育的延伸性,进而提高教育的效果。高校的课外德育通常应用正面的、直接的措施,经过周密计划、组织和安排,有步骤、有效果地安排活动。其采用的实施途径主要有。
  1.注重高校辅导员工作育人职责
  辅导员根据德育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广大老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地作用。
  2.重视共青团、学生社团工作
  共青团和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通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大学生吸引到自己周围,落实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任务。
  3、重视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
  积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把优秀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并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影响和先锋模范影响。
  二、国外的德育措施及途径
  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物质基础不同,开展德育的方式、措施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相同,但普遍在德育的培养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有一些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严格务实的管理渠道来展开。许多国家都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德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都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设立了名目各异的与德育有关的课程。美国在正式课程中,人文和社会科学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西语论文,所开设的德育类课程主要进行政治、法学、人权、社会生活、民主生活、价值观、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英国的德育教材将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处理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思考、谈论、评论,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日本的德育课程教学措施更是多种多样,如讲解、谈论、看录像、演出剧目、唱歌、辩论等,形式不拘一格、活泼有趣。韩国大学还纷纷把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列为必修课,规定不获此门课程学分的学生不得毕业,目的是为了要制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氛围。
  (二)社会的德育教育
  西方国家除了在校内开展德育教育外,还十分重视社会德育教育工作,把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
  1.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德育教育
  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极其重视大众传媒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影响,将其作为宣传教育的基本工具和重要渠道。政府、政党通过电视、报刊书籍、广播、互联网、音像制品等宣传其道德主张,并通过这些媒体去作用公民的政治倾向、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同时并善于利用各种传播工具来开展德育教育。
  2.宗教教育
  西方国家普遍把宗教教育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把宗教活动有机地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信仰结合起来。他们通过遍布全国的宗教组织和广泛的宗教活动,西语论文题目,把统治者的意志变成上帝的语言,把民众的宗教信仰巧妙地转化为对政府的顺从,把资产阶级政府变成了民众的上帝。
  (三)家庭的德育教育
  任何人都是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个人的思想和最起码的行为规范首先是在父母、家人的教育、管理和作用中形成的,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并对子女今后在社会上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产生重要的作用。所以,许多国家也把家庭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新加坡,家庭价值被视为东方社会生存发展的核心观念,家庭教育受到特别关注,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导向来维护、推动家庭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我们应当学习西方国家开展德育教育的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条件,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把课堂上下、校园内外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办法,调动校内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既教书又育人,规范教师的行为举止,抑制、消除作用德育教育效果的消极因素。
  三、借鉴国外经验切实加强德育的有效性
  在德育教学中,我们要吸取西方德育的预防为主、建立广泛的防范体系,应该把民族精神作为德育的核心目标,注重发挥德育的渗透性、寓他性,提倡“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注意继承传统德育的对道德认知,强调“好学善思,学思结合”,重视道德情感的培植,在道德意志上主张立志有恒、逆境磨炼,在道德行为上要求受教者知行并重,在手段上采取因性而教,因材施教的教育措施,对德育的途径和措施进行创新。特别注重德育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和实施途径的多样化。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从单向灌输型转向双向交流型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公共事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选择自己学习的领域,下载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已经成为主体的一种自觉选择。德育教育要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强制性工作格局,应通过德育教育过程中信息的双向流动达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赢。西方高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使之成为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的合格公民。在注重行使个人权利的同时,又注重履行个人的义务。我国目前在强调大学生爱国的前提下,应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实事做起,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学校德育的立足点。所以我们在以后德育教育工作中应讲究真情互动,注意增强德育教育的艺术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在实施过程中,增强互相交流和双向互动,增强平等氛围,使德育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二)学校德育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道德思维、提高道德能力
  过去学校的德育教育在内容上和对象上不注意层次,新的德育教育要注意探讨人的思想和心理规律,编写符合不同层次要求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面对目前的学生道德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现实,把学校德育的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道德思维、提高道德能力的轨道上来,帮助学生养成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自觉性。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坚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借鉴国外学校德育的措施,把教育对象放置于一定的认识情景,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措施,帮助他们掌握处事问题的准则和措施,固定思想基本思维模式,提高他们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
  (三)进行轻松活泼、自由灵活的开放式教育
  德育工作的途径创新,简单而言就是指利用新的载体对德育教育手段的改革和更新。注重德育的艺术性,把德育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我国目前应该应用“面向社会、双向参与、内外开放、齐抓共管”的模式来加强德育工作。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如:演讲、辩论、讨论等形式,不拘一格。在课外要通过各种社团、社会组织实践,参观展览等形式进行德育的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利用多种渠道,充分发挥政治组织、社会团体和家庭在开展德育方面的影响,教育的措施丰富灵活,形式生动活泼。同时立足长远,未雨绸缪,抢占网上信息制高点,有针对性地加大网上德育宣传的力度,学会利用因特网作为德育工作的新武器,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增强作用力。
  我国的高校德育教育者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以人为本,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我们正面临着教育观念的一次深刻变革,而教育观念的变革必将促进德育教育途径与措施的创新。在现阶段要借鉴国外德育的优秀经验和措施途径,继承我国传统的德育措施,加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切实使我国高校德育得到跨越式的发展,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立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书育人新思路的研讨[J].辽宁教育探讨,2017,(3).
  [2]宁玉民.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和途径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5).
  [3]王金成,王勇.试析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途径与措施创新[J].党史博采:理论,2017,(4).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