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戏剧中的“老无所依”[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本文略论了豫剧《清风亭》与莎剧《李尔王》中“老无所依”的故事,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两剧中的父亲形象,发现两者的异同,并进一步揭示了中西文化的异同。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父亲形象;人性善;人性恶;父为子纲;平等
  豫剧《清风亭》和莎剧《李尔王》虽出自不同的国度和时代,却拥有同样的母题。都是父母为儿女付出,最终因儿女不孝而不得善终的故事。但是两者表达的主题思想不一样。前者宣扬一种“父为子纲”的宗法制度,后者再现一位糊涂国王探求真善美的心路历程。
  《清风亭》是清代花部乱弹著作,后被用不同剧种表演。当代著名戏曲家张清香主演的豫剧《清风亭》,得到了广大专家和戏迷的认可。《清风亭》写薛荣妻妾不和,妾周氏生下一子,被迫抛在荒郊,被以打草鞋为生的老人张元秀夫妻拾得,取名张继保,抚育成人。13年后,张继保在清风亭被生母周氏带走。张元秀夫妻思儿成疾,每日到清风亭盼子归来。张继保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小憩。张老夫妻前往相认,但张继保忘恩负义,不肯相认,把老夫妻当成乞丐,只给他们二百钱。老婆婆悲愤已极,把铜钱打在他脸上,夫妻相继碰死在亭前;张继保也被暴雷殛死。
  《李尔王》是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后被莎士比亚改编为戏剧。年迈的李尔王希望把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他让每个女儿都说说对他的爱戴,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竭尽全力赞美国王,只有小女儿考狄利娅因表达了自己朴实而真挚的感情被李尔驱逐。在把国土分给两个女儿之后,李尔王被两个不孝的女儿赶出家门。而成为法国王后的考狄利娅得知李尔的困境之后,立刻组织了一支军队来营救父亲,最终,考狄利娅的军队大败,后被杀死李尔过于悲伤,最后崩溃而死。 高纳里尔和里根也因为与埃德蒙的感情纠葛而害死彼此。
  李尔王和张元秀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都曾为儿女呕心沥血,换来的都是儿女的厌弃。两者形象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两者形象必然存在不同之处。
  一、慈爱的父亲和暴戾的父亲
  《清风亭》中的张元秀虽然不是张继宝的生父,他对张继宝非常溺爱,自己辛苦磨豆腐卖钱,辛苦劳顿、吃糠咽菜,总忘不了给儿子买肉包子吃。当得知儿子中状元荣归故里的时候,他还把乞讨来的肉包子留给儿子,岂知这种举动只换来儿子的厌弃。张元秀虽然不能给予儿子权势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他是一位真正的慈父,爱儿子胜过爱自己。维系张元秀父子关系的正是他的慈爱。
  《李尔王》中的李尔王是一位暴戾的父亲,他要求女儿们爱他胜过一切,所以他被谎言所蒙蔽,把国土分给了贪图权势的高纳里尔和里根,驱逐了只肯承诺付出适度的爱的考狄李娅。在女儿们眼中他并不是一个慈爱的父亲,高纳里尔如是评价她的父亲:“他年轻的时候性子就很暴躁,现在他任性惯了,再加上老年人刚愎自用的怪脾气,看来我们只好准备受他的气了。”[1]可见维系李尔王和高纳里尔、里根父女关系的是李尔的权势。
  无论是慈爱的父亲和暴戾的父亲都落得一个“老无所依”的结局。张继宝离开张元秀是为了投奔有权力的生父,高纳里尔和里根嫌弃李尔是因为他不在拥有权力。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造成的。但是两位父亲在各自悲剧中起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张元秀的悲剧不是他自己造成的,他是至善的化身,却要遭受恶势力的侵害;李尔王的悲剧是由他自身缺陷造成的。
  中国悲剧多是由外因造成的。“中国悲剧对现存冲突的解决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形而下的;不是诉诸某种“绝对理念”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而是诉诸从根本上解决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冲突的物质力量即正义力量。”[2]中国悲剧宣扬的是伦理道德的完美,更倡导一种牺牲精神来强化道德约束。西方悲剧理论关于悲剧性的规定包括:“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一英雄或是高贵者,自身带有丰富的人性内涵。主人公必须遭难,遭难的原因或是过失(亚氏),或是不可捉摸而又无可逃避的命运(古希腊悲剧),或是因为自身性格的缺陷(如莎士比亚的悲剧)。悲剧矛盾的解决必须凭借人自身的力量,或者是激情或者是理性。”[3]
  中西两种不同的悲剧观是由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统治中国文化两千年的儒家学派鼓吹“性善”说,很多中国人自小就被告知“人之初,性本善”;西方国家人民从古希腊开始就相信“性恶”说,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拥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后来基督教又极力推广“原罪”说,认为人人生而有罪。因此,中国戏剧更多的体现了“扬善”,所以《清风亭》把一个慈父刻画到极致,他为了养活儿子辛苦劳作、为了儿子的前程忍痛割爱让他走,从来没有吧自己放在中心。相反,西方悲剧更多的体现了“惩恶”,通过一个有缺陷的人自己造成的悲剧来警示世人,达到一种”净化“效果。总之,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中国“慈爱的父亲”和西方“暴戾的父亲”。
  二、强大的父亲和弱小的父亲
  如果只从表面上来看《李尔王》和《清风亭》,显然李尔王是是一个强大的父亲,他是国王,身经百战、身材魁梧,拥有广袤的国土、富丽的宫殿、足智多谋的大臣和骁勇善战的侍卫,即使被放逐荒野还有肯特这样的忠臣陪伴;而张元秀从表面上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小父亲,他年老体衰、家境贫寒、只有寒舍几间,以买豆腐营生,后来甚至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
  事实上,从父权的角度来看,张元秀是一个强大的父亲,李尔是一个弱小的父亲。中国古代文化提倡“三纲五常”,其中“父为子纲”,而“父慈子孝”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当时的统治者还把“孝”作为选拔人才的一项原则,可见“子孝”已经被提倡到道德甚至法学的高度,西语论文范文,不孝子是不能被社会所容忍的。所以最终为张元秀夫妇报仇雪恨的是暴雷,可见“孝”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依托在中国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上的张元秀是“强大的父亲”。
  在《李尔王》中,李尔的两个女儿忘恩负义将老父赶出家门,虽然受到了道义的谴责,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合情合理的。是他自己的“糊涂”造成了自己的悲剧,高纳里尔曾道:“......他一向都是最爱我们妹妹的,现在他凭着一时的气恼就把她撵走,这就可以见得他是多么糊涂。”[1]两姐妹虽然也没有好下场,但是她们的厄运是因为彼此的妒忌,并不是因为她们的“不孝”。由此可见,李尔自身虽然强大,他所依托的社会背景并不强调“孝”,而是强调一种自由的“人本主义”。所以《李尔王》的重点是李尔对真理的探究过程。依靠自己“理性”李尔势单力薄,是一个“弱小的父亲”。
  中西文化对父权的不同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神话中。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王的故事通过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流传至今。“俄狄浦斯”甚至成为“恋母情结”的代名词,而“弑父”主题从奥林匹斯山诸神时代就开始不停的上演,可见西方文化将父子关系定位为一种平等的关系,西语论文题目,儿子甚至可以杀死无道的父亲。而纵观中国神话或其他文献记载,“弑父”故事少之又少,其中“哪吒闹海”的神话虽出现了哪吒杀父的情节,那也是在哪吒还了父母骨肉、李靖砸碎哪吒金身之后。可见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父为子纲”是深入人心的。对父子关系的两种不同定义决定了《李尔王》和《清风亭》的不同风格,也注定了张元秀的强大和李尔的弱小。
  总之,《清风亭》和《李尔王》塑造了张元秀和李尔两个完全不同的父亲形象。前者至诚至善、毫无瑕疵,且依附于”父为子纲”的宗法制度,是一位力量强大的慈父;后者虚荣自负、刚愎自用,且要为自己的缺陷付出惨痛代价,是一位弱小的暴戾父亲。
  参考文献:
  [1] 王惠君译. 莎士比亚八大名剧[M]. 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3:316
  [2] 熊元义.回到中国悲剧[M].上海:华文出版社,1998:12.
  [3] 王德岩.“中国悲剧”问题的歧途与希望[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12): 64.
  作者简介:
  李静,郑州轻工业学院外语系讲师,郑州轻工业学院莎士比亚探讨中心探讨员,探讨方向: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度社会科学探讨项目(2017—QN—59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