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建筑文化特点异同比较[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建筑从一个个具体的实体而言,它可以属于某一国家、团体乃至个人所有,但从建筑文化的角度来看,它是人类劳动智慧和技能的结晶,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的文化特点异同进行对比。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西建筑;文化;特点异同比较
  一、中西建筑文化的表现
  相关于西方建筑而言,中国的风水文化是独特而神秘的。是两种文化异同的一个缩影和代表。“风水”主要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自古以来,我们的先祖就把选址定居作为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来对待。在风水中,把大地是做有生命的物体,就像人体内有血液流动一样,视大地为龙,而气在大地中运行,聚气之地视为“龙穴”,在那里建造城市、寺院、住宅以及陵墓。
  在西方,欧美的风水探讨史也很长,他们探讨风水的原因大概是不理解为什么历史上东洋的经济发展要快于西洋。起先,他们认为是儒学的影响,后来又转移到了风水的探讨上来。在欧美探讨中国的书中,以及在讲述中国人思考方式时,都会论及风水。他们把风水视为宗教、世界观和科学思想。
  二、中西建筑的风格异同
  1、中国建筑艺术风格
  中国建筑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经历了 2000 多年的发展演变。自汉唐以来,已逐步积累了不少的建造经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风格。秦汉风格。秦汉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伦理内容明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艺术风格。
  隋唐风格。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建筑风格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得到空前发展。随之输入的佛教文化,几乎对所有传统的文学艺术产生了重大作用,增加了传统艺术的门类和表现手段,也改变了原有的风格。隋唐国内民族大统一,又与西域交往频繁,更促进了多民族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其特点是,都城气派宏伟,方整规则;宫殿、坛庙等大组群序列恢阔舒展,空间尺度很大;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差,装饰华丽;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采,表现出中外文化密切交汇的新鲜风格。
  明清风格。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商品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城市生活内容和人的审美倾向也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随之也改变了艺术的风格。城市仍然规格方整,但城内封闭的里坊和市场变为开敞的街巷,商店临街,街市面貌生动活泼;城市中或近郊多有风景胜地,公共游览活动场所增多;重要的建筑完全定型化、规格化,但群体序列形式很多,手法很丰富;民间建筑、少数民族地区建筑的质量和艺术水平普遍提高,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多种风格;私家和皇家园林大量出现,造园艺术空前繁荣,造园手法最后成熟。
  2、西方的建筑风格
  古希腊的建筑是西欧建筑的先驱。由于希腊多山,盛产大理石,早在 2000 多年前希腊人就利用石材建造房屋,产生了柱廊和三角形山墙的建筑形式,柱子多用垂直线条装饰,尤其是柱顶都有装饰花纹,形成独特的标志。檐口山墙多用水平线条装饰,上面加上雕塑形成三角形山花的建筑特色。希腊建筑讲究严谨庄重,通过数比美学的探讨使建筑形式具有完整严密的逻辑关系,使艺术和功能统一谐调,尤其是其柱式的造型对建筑艺术的作用最为深远,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经典建筑装饰的模式。注意和周边环境的综合协调。建筑是开放的,外向的,因此把广场、花园、雕塑、喷泉和建筑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
  三、中西建筑选用材异同
  1、中国建筑选用材--木材
  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载体,其构造的合理性、逻辑性本身就具有美学品格。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中国的木结构建筑体系受木材天然长度的制约,一根梁的跨度有限,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通过一级级举架,亦可取得相当的进深。无论宋代的《营造法式》,还是清代的《工程做法》,对木结构建筑造型有毫不含糊的做法规定,屋顶的“举架”,屋身的“柱侧脚”、“柱生起”,木构件的“卷杀”、“梭柱”、“月梁”等做法,都是木结构派生出的艺术处理,造成中国古建筑外观造型的多变。外部和内部的因掩盖建筑材料的粗陋而进行的涂饰色浆,油漆彩绘,或就建筑构件本身施以雕刻、填彩、包贴贵金属、镶嵌珠宝,其色彩、质感以及装饰纹样,有助于烘托特定的环境气氛。这种建筑形式和西方反差较大,西方游客可能更希望住在其中,感受东方居所的独特魅力。
  2、西方建筑选用材--石头
  在建筑史上,西方人自古希腊、罗马时代开始,便一直由石头充当主建材,在西方有“建筑史即为石头史”的说法,雨果亦将建筑称之为“石头的交响曲”。西方传统(古典)建筑体现出以石为本位的风格,即主要采用冷而硬、厚而沉、庞而大的石块构造建筑,由最单纯的石柱桥梁、叠涩砌筑到拱券再到穹窿顶;砖石拱券由半圆拱到双圆心的尖拱;由古罗马平衡穹顶侧推力的厚重实墙,到哥特式使空间从实墙面中解放出来的轻巧扶壁,西方的建筑都追求高和大,集中庞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予以完成,成为等级势力的经济实力的象征。
  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异同,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四、群体与个体的异同
  1、重群体的中国建筑
  从建筑空间布局上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群体的空间格局。从住宅到宫殿都是一个格局,讲求“轴线”模式,中国建筑美是轴线下形成的“集体美”。如北京城规划中,用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与紫禁城的位置布列,把中国人传统的天南、地北、日东、月西与紫微居中的宇宙观念表述得非常明确。明十三陵、曲阜孔庙以重重院落相套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排列,体现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儒家“礼”“、和”观念使中国传统建筑强调组群统一、和谐,通过平面铺开来烘托气势,抑制单体建筑的凌空出世。对不得不向高空发展的佛塔,也以多重水平线来削弱其拔高之势。这种布局不以单体造型取胜,而以群体的对称、呼应、错落有序形成整体气势。同时,中国人认为建筑是人造环境的实体表现,把建筑看成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们用最恰当的形式和位置使之成为自然界的一道风景,人在建筑中就如同在自然界中,这是东方建筑所追求的独有特色。
  2、重个体的西方建筑
  西方建筑着力于竖直方向发展,西方人认为空间可以向上下两个方向延伸,这和其宗教观念天堂与地狱的概念分不开。从圣经中建造巴别塔的故事可以看出,人们对天堂的向往由已久,流传于中世纪欧洲的哥特式风格展示了这一特点。
  个性层面来说,西语专业论文,显著特点之一是突出张扬的特性。横空出世的尖塔楼,孤傲独立的纪念柱处处可见,这些西方古建筑都不遗余力地表现各自的风格魅力,西语论文网站,绝少雷同,形成一种以自然为背景、孑然孤立的空间氛围,建筑与自然之间缺乏沟通因素。显然,这反映了西方传统文化中重主体意识、强调个体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 潘宝明,朱安平.中国旅游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范剑才.从文化角度谈中西建筑的交融[J].山西建筑,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