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面子观异同之探寻[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和思想价值观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面子观。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以面子观为中心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面子保全论三个概念。而在中国,面子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处世要求等的总和。比较略论中西方面子观的异同,将更有利于解释我们当今社会中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异同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面子观;中西异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1引言
  要面子是全世界各个民族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是不同的民族对面子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根据Goffman(1967)的解释,面子与“难为情”(embarrassed)、“蒙羞”(humilliated)或“丢脸”(losingface)之类的感情有关,它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倍感珍贵的东西。RonScollon,Suzanne Wong Scollon 在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一书中也提到“世界上的人类交往中没有不要面子的交际”。然而由于价值观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异同,中西面子观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2中国文化中的面子观
  面子观是中国文化的主体,也是儒家文化的精髓。面子这个词是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中含意最丰富的词汇,已经成为支配中国社会运行的潜规则: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宁要风度;不要温度;人活脸,树活皮,墙头活的一把泥。这些俗语都是中国人讲面子的写照。中国学者贾玉新认为,面子功夫是中国社会进行再生产的文化动力。中国人的面子观念包含四个特征:关系性的、社会性的、等级性的、道德性的(贾玉新,2003:4)。首先,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是作为关系而被概念化的。这就表明面子是以人的感情为基础,照顾别人的面子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在其轰动一时的《中国人的性格》中,把“保全面子”作为中国人的第一性格;美国社会学家赛林(M.Thelin)指出,中国人的价值观中脸面居于核心。美国心理学家多米诺(G.Domino)则认为脸面规定了中国人的社会及人际行为,是解释中国人诸多行为的关键。
  由于长期的农耕文明,人与土地、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纽带,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亲朋好友定居一处,若无天灾人祸,很少远走他方,所以,群体关系愈来愈密切,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价值观是一种基于集体主义(collectivism)的价值观,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人的社会性,注重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不突出个人和个性,而强调群体的影响人们以群体为中心,个人的情绪、愿望、隐私等相关于群体来讲无足轻重,做事喜欢讲面子,以贬抑自己来突出他人或群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人的面子更多的是集体性的面子,在重视人际关系价值观的背后,是倾向从群众价值取向为归依它与西方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推崇个人的成就和荣誉的价值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子问题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拥有着无以伦比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社会和道德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面子更是对中国人的行为举止起着支配和调节的影响。
  3西方文化的面子观
  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西语论文范文,美国社会学家高夫曼(Goffman)提出了一套著名的面子理论他从社会学角度系统略论了面子(face)这一概念,把“面子”界定为“一个人在某一具体交际场合中,通过采取言语动作而为自己获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是按照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创造的自我形象”(Goffman,1967:5)。高夫曼认为面子问题关键在于交际的双方要尽力保护自己和对方的面子。为了更好地理解会话隐含,Brown和Levinson于1978年提出了面子论并于1987年修改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阐述了积极面子与消极面子的区别,对礼貌现象和面子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他们的礼貌理论提出了三个基本概念:面子(Face)、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threatening Acts)、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他们在“面子保全论”中首先设定,参加交际活动的人都是典型人(Model Person)。典型人是“一个具有面子需求的理性人”,通俗些说就是社会集团中具有正常交际能力的人。典型人所具有的“面子”即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the public self- image)(Brown&Levinson,1987:61)。它分为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和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消极面子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积极面子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Brown和Levinson认为,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讲究礼貌就是要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给面子带来的威胁。社会交际中既要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要照顾到对方的消极面子,这样才能给对方留点面子,同时也给自己挣点面子,以免带来难堪的局面或使关系恶化。他们又将“威胁面子的行为”分类,如导致听话人消极面子、积极面子受损的行为及导致说话人消极面子、积极面子受损的行为,并提出了相应的消极礼貌策略和积极礼貌策略。
  4中西方“面子观”异同
  中国文化中“面子”的隐含之意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它所倡导的是:一个人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最大程度上服从于自己所在的社团或社会,以达到同属、共识氛围。个人应该和其他人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单满足自己的欲望。受这种思想的作用,普遍认为中国文化是以“积极面子”为其特征的。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和“自由”。换言之,它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我行动的权利;厌恶对他人事务的干涉;尊重个人的隐私,并对个人的癖好、特点有相当的容忍度。受这种观念的作用,西方文化偏重“消极面子”。因此在西方,售货员在询问顾客时说的是“Can I help you? ” 而不是直接说“ What do you want? ”另外他们邀请某人吃饭或做客时一般说“I wonder if you could...”,而非直接说“Come to my house...”,这样就给对方留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对方可以答应也可以拒绝,而且还可以避免造成尴尬。中西文化中对不同面子策略的偏爱在很多情景中都有体现,在饭桌上的言语行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中国人在和别人一块吃饭时,常常会不停地说“多吃一点,多吃一点”,“别停筷子”。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显示礼貌、客气,以及和对方同属同一群体成员的资格;我们想要和对方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营造一种“一致”的气氛。我们维护的是听话人的积极面子。与此相对的是,美国人在吃饭通常只说“help yourself”,他们注重的是尊重对方自由选择的权利--吃或不吃,多吃或少吃。他们不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也就是说美国人倾向于满足交际对方的消极面子。
  结语
  面子是人们倍感珍贵的东西,它涉及社会关系和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很重视面子,为了面子人们会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了解言语交际时的面子问题将有助于在适当的场合说出得体的言语。研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的异同及其成因有助于揭示隐含在交际行为中可能引起误解和冲突的因素,从而加深交际双方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序进行。(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Brown,G,Levinson,S.Some universals of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西语论文范文,1978: 61.
  [2]Goffam,E.Essays on Face to Face Behavior.Interaction Ritual[M].New York: Garden City,1967: 5.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1999.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4.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