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西方绘画色彩比较[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东西方美术属于不同美术体系,它们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受到民族心理和意识形态的作用下逐步形成。本文以东西方绘画色彩的使用为出发点,简要介绍下东西方绘画里的用色和颜料的历史两方面简述它们的区别联系。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色彩表现;颜料使用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062-01
  色彩是重要的视觉元素,也是绘画表现中的重要手段。色彩在绘画形式语言中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起到构成画面表情的影响。随着近代西洋绘画引进,中国画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较和学习中西方色彩关于欣赏艺术著作和艺术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一、色彩表现
  中华民族传统审美观念乃至文化内涵反映在绘画著作上,形成区别于西方绘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传统中国画使用不同材料制成的毛笔在纸、绢上作画,用水做调和剂来中和颜料和墨的浓淡深浅。从材料工具来看,它更适合意境的制造,为“畅神”而作画,西语论文网站,其中有深刻的人文精神。笔墨是中国绘画的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它也是传统中国画的核心要素,是伴随着中国绘画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宗教、文艺等多方面的认识,因此具有多重意义。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提出“运墨而五色具”,意在表明墨分浓淡,用墨要丰富。笔墨应用恰当则可以生出无穷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区别于西方绘画特有的视觉效果。
  西方绘画主要表现语言是素描和色彩。18世纪以前侧重素描,尤其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因得到透视学、解剖学和明暗法三大科学支撑,取得显著成就。由于摄影技术在当时还没有出现,绘画担负着记录图像的任务,所以比起色彩来大多数艺术家更重视体积感也就是黑白的使用。18世纪之后,色彩在绘画中的地位日趋显著。美学家狄德罗曾说过“素描赋予人与物以形式;色彩则给他们生命”①。
  19世纪,西方印象派已经把色彩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印象派的特点是捕捉“瞬间”的自然景象。画家细心观察探讨自然的光、色,并努力找到合适的色彩关系表现它们。印象派画家们的用色与色彩学探讨的发展有必然联系。早在17世纪,牛顿用一面三棱镜把白色的太阳光分解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谱,七色又可重叠为白色。人们对色彩有了新的认识,光学的探讨进入科学时期。而到了19世纪中叶,以光刺激作为色彩并被感知的原理为基础,科学家和艺术家将色彩体系化并做了各种尝试,色彩的探讨从假说和理论开始走向实践。浪漫主义画派画家德拉克罗瓦(1798―1863)的其中一突出贡献就在于发现了色彩的对比关系以及阴影和高光下固有色的变化。他的画室墙壁上就挂有一个色轮,每种色彩上面都标注可能的色彩配置。这种建立在逻辑性,客观性基础上的色彩准则对塞尚、梵・高、修拉、西涅克和一些画家作用很大②。
  笔墨是中国绘画的标准,但误读了这句话的意思认为要重视笔墨、轻视色彩则是不合适的。中国远在战国时期就有五色之说,这里的五色指的是赤黄青白黑这五种颜色,这种说法在河南洛阳出土的战国彩陶壶上得到证实。除了五色还有“正色”和“间色”的区别,这与古代中国阴阳五行和政治生活密切相关。到了隋代已经有墨彩结合的例子,如展子虔《游春图》就是使用“墨上刷色”的着色法;北宋时期出现了水墨代替颜色的画法;到了南宋,不少画家仍在使用青绿重彩。接下来的几个时期,水墨画因格调高雅,受到上流社会青睐,但重色彩画在民间一直被大量使用,清朝出现写生画之后,用色更为讲究。19世纪已有专门制作出售中国画颜色的商铺。
  西方绘画大量使用调和色,用细腻丰富的色彩表现质感和光感,并制造出立体和空间的感觉。与西方绘画不同的是,有代表性的汉唐壁画、传统工笔重彩和明清民间年画等则构成了中国绘画绚丽的表现形式,带给人视觉上强烈、鲜明的视觉感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石窟在壁画上具有典型性:以线造型为基础,以形写神,随类赋彩。每个洞窟里的壁画都有不同主色调统一画面,补色对比控制的恰到好处,中性调和色保持壁画整体色彩鲜明和谐。敦煌壁画历经千年,在自然氧化变色之后更显古朴和神秘。现今对敦煌壁画敷色技法和各时期色彩运用演变过程略论都有专业的探讨③。
  二、颜料的使用历史
  古代的画家们使用的颜料粉末多来源于土质和矿物质,也有一部分来源于植物和动物。矿物性颜料从矿石中磨炼出,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埃及人通过水洗提高颜料色彩的纯度和强度,如从辰砂矿中提炼水银和硫磺的措施制造不透明的朱砂,特点是色彩厚重,覆盖性强;植物性颜料,透明色薄,覆盖能力差;从动植物提取颜色的例子比如地中海沿岸一带的贝紫,西语论文网站,需要大量的海螺贝壳制造,是最昂贵的颜料之一。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用煅烧的方式制造熟赭和熟赫,土系颜料是当时最常使用的的颜料;这时铅的生产工艺也得到改进,开发了如拿坡里黄的不透明铅系颜料。第一种化学合成颜料是18世纪德国颜料制造商利用混入动物油杂质碳酸钾创造的普蓝。直到上世纪90年代现代化学工业兴起,人工合成的有机色素不断被发明制造出来,画家有更多选择,表现手法也变得更丰富。
  除了颜料粉末还需要黏合剂。我们通常使用的大部分绘画颜料是以颜料粉末和黏合剂混合而成。作为西方美术代表的油画见证了颜料革新的过程。15世纪以前,欧洲有蛋彩、湿壁画、蜡画等画种,蛋彩画法颜料干得快,不利于色彩层次的衔接、湿壁画得趁湿绘制、蜡画要趁热绘制等弊端很大程度上限制画家绘画的自由性。相对完整的油画材料体系是从15世纪尼德兰弗拉芒画派开创,他们总结前人经验,对蛋彩、湿壁画、蜡画的缺点展开探讨探究,在油性材料中发现了亚麻油、核桃油,混合颜料粉末,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油画颜料。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调色媒介制造的透明效果能更充分地表现对象,体现了艺术家的技艺和手法。但不管怎么说,无论哪一种颜料,所使用的颜料粉末大体上是一致的。
  传统中国画颜料主要可分为矿物颜料、植物颜料、金属颜料、动物颜料、人工颜料等。在古代中国,人们把水银和硫磺加热来制造银朱,这种不透明的红色在18世纪被朱砂取代;胭脂的成分中有红花、茜草根,还有紫铆;常见于敦煌壁画中的石绿是铜绿的一种,后有水洗孔雀石的措施提取得到。在清代中叶有专门生产化工颜料的姜思序堂,如曙红、铬黄、天蓝等。一般来说矿物颜料是粉末,用时需要加明胶;植物颜料和化工颜料用时在水中浸泡稀释便可直接使用。
  中国传统绘画色彩带有中华民族传统审美观念乃至文化内涵,强调墨与色的融合。表现在画纸上整体色彩感觉稳重、清秀而不张扬。到了现代,随着中西美术交流加强,中西方美术相互作用,相互借鉴。绘画中的一些异同可能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艺术家凭借着艺术活动的自觉探究色彩表现的更多可能性,色彩也变得绚丽斑斓,关于是不是中国画这个定义也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得不同。中国绘画本身也是在不断融合外来艺术的同时发展起来的,只有不断吸收创新,解放色彩感觉,才能保持它新鲜的生命力。
  注释:
  ①[法]德尼・狄德罗著,张冠尧等译.狄德罗美学论文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②[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③吴荣鉴.敦煌壁画色彩运用与变色原因[J].敦煌探讨,2003,(5).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