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西文化一直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在中西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饮食与国泰民安、文学艺术和人生境界有着剪不断的关系。从外延来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位,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美食 文化异同 中西方 饮食作为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早已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乐意不断发展创新不同的饮食文化,导致饮食文化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特色。这种饮食异同在中西方饮食中体现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自的文化异同:中国注重天人合一,西方注重以人为本。 首先,中西方饮食对象不同。美国“亚洲鲤鱼”泛滥成灾,千岛湖渔业专家专程赴美治理。这则新闻在国内被广泛关注,不少中国人难以理解在国内供不应求的鲤鱼,在国外竟然要斥巨资治理。实际上,美国政府曾经呼吁市民食用鲤鱼,但当地市民认为“亚洲鲤鱼”有很重的土腥味,又多刺,因此一般不食用。但中国自古就有“鲤鱼跳龙门”的美好寓意,代表着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意,象征人们逆流而上、奋发前进。与此同时德国的大闸蟹也乏人问津。德国有句俗话:农民不吃没见过的东西。在德国,人们只吃传统食物,任何新的食物都会使他们产生距离感,恰好反映德国人严谨、实在又有些呆板的性格。中国由于自然地理多样变化,人们对食材的选择丰富多彩,许多西方人认为无法食用的食物,在中国厨师手中就会变成极品美味,西语论文,这也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享受到截然不同的美食。可见,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直接导致对饮食对象的不同选择。 其次,中西方的饮食观念有所不同。西方人饮食更注重营养摄取和搭配,每一种菜的选择都有其必要性,而且每一道菜在盘中都分开摆放,从不混合在一起,保持食物原有的特色。白肉配白酒、红肉配红酒等用餐习惯无不渗透着西方人对饮食独有的执著和对自己隐私的保护。因此西餐看似各种菜肴互不相关,实则紧密联系,体现着西方人追求自由的本质。相关于西方的烹调方式,中国人更注重五味的调和。中国菜肴的派系十分丰富,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是我国最有作用力的地方菜系。烹饪形式层出不穷,煎、煮、蒸、炸……丰富多样。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西方人喜好小而精,关于烹饪食物,营养性和美味性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他们全力开发和探讨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异同,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从餐桌上各式各样的菜色中就不难看出。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过分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而西方人则自始至终坚持从营养角度出发,轻视饭菜的其他功能。不管在中餐还是中文里,关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源于饮食,又超越饮食。五味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在中国人的厨房里,某种单一味道很难单独呈现,五味最佳形式是调和平衡。不仅体现在中国的传统菜肴中,更体现为中国人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理想状态,无处不体现着一个“和”字。 最后,中西方饮食观念不尽相同。在中国,无论聚会的庆祝目的是什么,都采取一家人团坐在一起的形式,西语毕业论文,中国人享受并珍惜这一家人团聚的机会。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关系的重视,还展现了中国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中国人的酒桌礼仪无一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长辈的尊敬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善于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结交朋友,往往一顿简单的饭菜就可以增进彼此感情,使彼此成为知心朋友。相比中国人聚餐时共同享用一桌菜肴,西方人更注重个人卫生,更倾向于自助餐,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使用自己的餐具,用餐时可以随意走动,不必局限于固定位置,独自进行社交活动,充分体现了西方人对自由、个性的尊重。平时,西方人大多选择快餐、速食产品,更追求效率和速度,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尤为显著。 在中国,无论一天多么疲惫,回到家一桌热腾腾的饭菜可以使一天劳累一扫而光,正是中国人对家的执著,使中国菜肴表现得更加温馨。西方人对菜肴精致的要求,使西餐成为高雅、端庄的象征。其实无论哪个国家的菜肴都是人们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保持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每个平凡的人都在某一瞬间参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正是这种文化汇聚和融合形成了每个民族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参考文献: [1]杜莉.筷子与刀叉――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2]舌尖上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