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和要求的崭新的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关键词:实用功能; 建筑美学; 宫殿式; 混合式 一、西方现代建筑设计 现代建筑设计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建筑家形成的一个强大的设计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 从格罗配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著作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探讨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 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西语毕业论文,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建筑设计坚持面向大众的立场,为了改变传统昂贵的建筑材料,它采用了工业建筑材料,比如水泥,玻璃,钢材等,大幅度的降低了建筑的成本。同时,还改变了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措施,采用大量的预制件,现场组装等方式。为了降低成本和达到新时代面貌,现代建筑设计取消装饰,提出“装饰及罪恶”准则。在形式上,出现了简单的立体主义外支撑,全部采用所谓的幕墙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准则,成为一种单纯到极点,少则多,冷漠而理性,立体主义的新建筑形式。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二、中国现代建筑设计 当我们讨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这一论题时,相信许多人心怀疑虑:"中国是否有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我们将目光放在中国建筑发展自身就会发现,无论在近代还是在当代,中国均有自己的优秀现代主义建筑著作,并且也有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明晰轨迹。 192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兴建了一批以清代皇家大屋顶来表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宫殿式”。但是,造价高,工期长是“宫殿式”建筑的通病。这些致命的弱点,使得这种风格的建筑在中国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20世纪30年代,显得不合时宜。 进入20世纪30年代,面对严峻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宫殿式”转而采用“现代建筑与中国建筑的混合式样”,即大部分为平顶,局部采用大屋顶。 如果说“混合式样”是“中国固有形式”在造价,工期等经济因素挑战下的妥协;那么,继它之后出现的“现代化的中国建筑”,则是对中国特征现代建筑的探究。这楼建筑采用中轴对称的体量,浑厚庄重的构图,还应用了中国传统石构建筑的一些造型处理手法,如石头檐口装饰,须弥座基座,有的还采用传统纹样的石拱门洞等。许多“现代化的中国建筑”还可以称为装饰艺术风格的变体,其特征为对称式几何体量,顶部阶梯处理,檐口和窗间墙采用传统纹样装饰。 总之,“现代的中国建筑”为有中国特征现代建筑的探究。这种现代建筑体量上施以传统构件,纹样细部装饰的处理方式,成为1949年以后新中国“民族形式”建筑的一种重要模式。 三、图片略论中西方现代建筑 (一)包豪斯校舍 德国包豪斯学院校舍是格罗配斯的代表作,在1926年设计建造的。如图1.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到德绍,格罗配斯亲自设计了新校舍。这个新校舍建筑是一个综合性建筑群,其中包括教学空间――教室,工作室,工场,办公室,28个房间的宿舍,食堂,剧院,礼堂,体育馆等设施,并且还包括一个楼顶的花园。 格罗配斯把建筑的使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他把整个校舍按照各部分的功能需要和相互关系确定的位置及体型,体现出以功能略论为基础,由内而外的设计思想和措施。 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校舍的各个部分大小,高低,形式,方向各不相同,多条轴线,多种体量,多个入口,多个方向, 达到了纵横交错, 丰富的总体效果。特别是建筑构图上对比应用,有高与低,长与短,纵与横,玻璃墙面与石墙面的虚与实,透明与不透明,轻薄与厚重等多种对比,造成了生动活泼的建筑形象。 结合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应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校舍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及砖墙承重结构,屋顶是没有挑檐的平屋顶,墙面根据房间需要布置不同形式的玻璃窗,几乎没有任何附加的装饰,简洁朴素。但却精心把房屋的各种要素如窗格,雨篷,阳台栏杆,大片玻璃墙面,抹灰墙等,恰当地组合起来,形成极富变化的建筑形式,取得了简洁清新,富有动感的构图效果。 (二)河南大学大礼堂 与河南大学南门遥遥相望,有一幢宫殿式的古老建筑,青砖红瓦,飞檐斗阁,气势恢宏,他就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大学大礼堂。如图2,这里是河南省近现代教育的发源地,八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与百年河大和千年贡院一起见证着中原教育的历史沧桑。 1931年,时任河南大学校长的许心武先生提出建大礼堂的动议。大礼堂由从欧美留学回国的张清廉教授设计,总建筑面积4687平 方米,是一座“宫殿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东、西、南、北有四个直通室外的疏散出入口,均为四柱卷棚式歇山顶门廊,下门三个对开出入大门,大门侧有八根爱奥尼式柱,将正面三个对开出入大门妆点得巍峨壮观。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继承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的优秀成果,其风格中西合璧,表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西语专业论文,体现学校厚重的历史及冼练凝重的风貌。 从河南大学大礼堂很好的看出中国现代建筑应用中西结合的手法,它虽然受格罗配斯等现代主义风格的作用,出现了几何形体和现代建筑技术(钢筋混凝土)并出现高楼形式。但是,同时它还加入了西方古典的一些建筑形式(如:希腊的一些柱子式样)。并且他也没有屏蔽掉中国古典建筑的式样(如:屋顶,斗拱,雕花等等)。总的来说,中国现代主义建筑就是混合体,中西方的混合体。 四、两座建筑比较 从时间上说,两座建筑都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都处于世界建筑大变革时期。包豪斯校舍建于1925年,而河南大学大礼堂建于1931年。都是现代建筑的最高成就。他们都以实用为目的,它们毅然采用了工业建筑材料,比如水泥,玻璃,钢材等,大幅度的降低了建筑的成本。同时,还改变了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措施,采用大量的预制件,现场组装等方式。 从目的上说,他们分别是东西方培养人才的摇篮。包豪斯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作用。她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基础,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准则,把以观念为中心的设计体系,一解决为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比较完整的奠定起来。河南大学大礼堂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全国高校中首屈一指,至今仍在使用。作为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她见证着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见证着河大学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2] 尹定邦著,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3 [3] (英)朱迪思•卡梅尔•亚瑟著.颜芳译.包豪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01 [4] 马一卉著.西方现代建筑思潮.山西建筑,2017.4 [5] 梁思成著.梁思成全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04 [6] 邓庆坦著.图解中国近代建筑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