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酒文化概念解读,从不同层面对中西方酒文化进行比较,进而找出中国酒文化在发展过程的独特之处,即酒与浪漫主义结合时产对中国文学发展的作用。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酒文化;浪漫主义;文学 作者简介:邓显洁(1978-),女,重庆綦江人,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探讨。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355-01 我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发展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所谓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影响、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由于人们所生长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不同,造成人们对具体的某一事物的理解不一样,并由此产生不一样的情感和寓意。饮酒是世界人民所共有的文化现象,世界上不论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 随着中西交流的日益频繁,在各种交际场合,酒成了不可或缺的媒介,正所谓“无酒不成席”,其目的主要是消融国际界限、促进跨文化交流,但各种酒文化和习惯的异同往往使得这种交流适得其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的交际的目的。其原因主要在于关于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的群体,所采用的方式或者习惯的不同而造成的。中国人一向主张“人造酒说”,而西方则普遍认为酒是由神创造的。而这种观念上的异同也造成了对酒的不同态度,形成了不同的酒文化风格。在酒文化的核心上,中国人把酒当做工具,意不在酒。受道家思想的长期作用,许多中国人认为,酒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或媒介。饮酒在于解忧愁、催生欢乐,激发灵感、创造趣味和美,但中国人很少注重酒本身,缺少对美酒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性略论和品评、鉴别,更在意的是使用它以后产生的美妙影响,在于“味外之味”;西方人把酒看作艺术品,意就在酒,在酒的“味内之味”。在中国人看来,酒的发明是用来为人服务的,酒在欢乐时助兴,在忧愁时浇愁,神医华佗更用它作麻醉剂替人疗伤。因此,中国人饮酒只求尽兴,而西方人更多为怡情。 另一方面,由于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对酒的饮用也存在着不同的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感性直觉思维,因而中国人大多采用主观性思维模式,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感性的层面,以人的思想和感受为主,即“以人为本”。在中国人看来,酒的发明是用来为人服务的。再看饮酒地点,你能在酒馆里�饮,也可在家中小酌全凭各人选择。而关于装酒的器皿,也没有特殊的规定,酒壶便于携带,酒缸储存方便。而是采用普通的碟盘杯盏,还是做工精致,材质稀罕的昂贵酒具,往往依循饮酒人的身份地位、关系情谊而定。而西方人喝酒有其特有的规矩和套路,这是由于西方思维注重科学、理性,趋向于探究自然和物质,西语毕业论文,发现且尊重事物的本质,是一种“以物为本”的理性思维。他们重视不同酒自身的不同特点,充分尊重酒的性质和味道,力求将各种酒不同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通常西方人都会去酒吧喝酒,西语论文,酒吧有特定的布局,特制的柜台、凳子、酒柜。酒吧侍者也有一套特定的规范化的服务操作,示瓶、开瓶、溜杯、温烫、滗酒、斟酒,以及宴会上各种酒具的摆设,都有严格规定,程序之复杂倒与中国的茶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人饮酒体现的是对葡萄酒自身特质的尊重,而关于酒具的选择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饮者充分享受品味酒来选择的。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充分舒展的滗酒器、乃至为葡萄酒温度而专门设计的温度计,形形色色的玻璃杯等等。如果没有一副好的相框,再美的画也将黯然失色。当你品味一款葡萄酒时,倘若没有合适的酒杯,酒的魅力也会大打折扣。这也就是为什么葡萄酒爱好者越来越喜欢收藏各式各样的精致酒杯的原因所在。 中国酒文化最独特之处是与浪漫主义结合。浪漫主义,是从法语Romantic一词演变而来,意思是“幻想的”、“传奇般的”,其最大特点是主观性强,突出“个人”和“自我意识”。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因此,浪漫主义与酒文化在强调“主观性”和“个人意识”上是相通的。这种本质共性将二者自然而紧密地结合起来。 传统文化中,酒文化就含有罗曼蒂克色彩。在我国的诗歌中,到处都可以看到酒的影子,到处都可以闻到酒的醇香。自古以来诗酒同风众所周知。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以酒为主题的篇章,如其中提出的"醉酒饱德"观点,认为君子当醉而不失态,当醉而不损德,这可谓我国酒文化的起源。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诗人以酒作诗,以诗歌酒,其代表人物当推"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他素有“酒星魂”、“酒圣”、“酒仙”之称。在李白的诗集中,就发现他生活酒诗同乐的情趣。譬如:“看花饮美酒,听鸟鸣晴川”、“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等等。真可谓诗酒风流,难怪郭沫若言:“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的确,李白的死极富浪漫情调:他醉后到采石矾的江中捉月亮落水而溺死。有人作了如此的假设;如果没有酒,陶渊明不能安享田园之乐,李牧文章不会上天入地……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名篇中也有不少带“酒味”的佳品。例如:早期的《如梦令》、《醉花阴》等词中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显示一个封建贵族闺秀休闲、风雅、多愁善感的生活的品饮。 纵观我国历史,不善饮酒之民族必定缺乏浪漫气质,尤其在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没有美酒助兴,艺术领域绝不可能出现如此百卉千葩的繁荣兴盛景象。 参考文献: [1] 杨乃济. 中西酒文化比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04) [2] 巩玉丽. 酒仙气质与酒神精神――中西方酒文化比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2) [3] 胡泽刚. 中西方文学中酒的比较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 . [4] 宋薇笳. 古代的酒、酒器与酒文化――酒文化漫叙之一[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S1) [5] 董海琳. 中西方文学著作中的酒文化比较[J]. 作家,2017,(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