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地域文化与翻译策略[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由于中西文化异同的作用,中西方在认知和审美方面各不相同,因而翻译时应十分注意。文化异同包括许多方面,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等,它们都对翻译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中西地域文化异同角度,来阐述其对翻译的作用和应该采取的翻译策略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西地域文化翻译策略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环境所形成的文化, 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不同民族在比喻、审美情趣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着异同。[1]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如生活在高山之中的人们,他们会崇拜山神,形成以山为中心的文化;生活在水乡的人们乐水,文化自然围绕着水。因而,地理位置在其文化形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每种文化都因其地域、气候、环境的特点而具有不同的特征。体现在中西地域文化异同上:英国是一个岛国,由于受大西洋暖流与海洋季风的作用,其气候为海洋性气候。因受海洋的作用,英国的航海业、捕鱼业发达,这对其语言文化都产生了极大作用。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陆地国家,尽管也有漫长的海岸线,但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逐渐发展成了农耕文化与文明。迥异的地理位置,使得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作用较大。
  一、方位异同与翻译
  由于地域文化的异同,中西方对方位理解与表达不同。中国人认为“南尊北卑”,自古以来就有来就有“南面为王,北面为朝”的说法,因而“南”通常要放在“北”前面,如“南来北往,从南到北”。而西方文化中却恰恰相反,常置“北”于前。英美人从英语地域文化上来理解汉语中的“从南到北”自然成了“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从北到南) ” , “北屋” 为“a room with a southern exposure”。 表示方向的复合词,中西方说法也不一样。例如:汉语说“东南”、“东北”、“西北”、“西南”,而英语却说“south-east(南东)”、“north-east(北东)”、“north-west(北西)”和“north-south”。由此可见,方位词不仅仅是地理概念,它们与民族文化、宗教思想、风俗习惯密切相关,更是一种文化现象。[1]关于方位的表达,由于中西方已经形成习惯,应遵照各自的习惯翻译,这样便于理解,不会造成混淆。
  二、“东风”、“西风”与翻译
  “东风”、“西风”的翻译一直是争议颇多的话题,这也是中西地域文化异同的一个明显表现。两个词所指为同一个事物“春风”,表达却不同,这是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关于西方人而言,“东风”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风,十分寒冷,令人难以忍受,所以英国人讨厌“东风”是理所当然的,就如同中国人不喜欢“西北风”一样。然而,英国人喜欢“西风”,由于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它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英国浪漫主义是人雪莱曾经在《西风颂》里称赞西风,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憧憬:“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啊,西风,假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而在中国人心中,“东风”是春天的象征,它给大地带来了春的气息,使万物吐绿,生机盎然,因而有“东风报春”之说。中国人偏爱东风,这在许多诗词中都有大量体现,如: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因而西方的“西风”就相当于中国的“东风”,那么在翻译时究竟该如何取舍?把“东风”直译为“east wind”还是稍加变通? 例如,东风夜放花千树,可译为“In the east wind tonight a thousand trees burst into bloom”,此为直译。其实这里的“东风”就是春风,如果意译为“spring breeze”也可以说得通,但这种翻译大大打折了其中的文化内涵。关于这种情况,直译为好,一方面直译可以最大限度再现原语文化,另一方面由于中西交流由来已久,并随之的不断加强与深入,大多数读者对“东风”、“西风”在中西方文化的异同都有一定的认识,不会产生太大作用,而且直译可以保留原来的风味。
  三、动物与翻译
  由于地域文化的异同,中西方关于同一种动物的认识和喜好会大不相同。如中国人最喜爱,最崇拜的“龙”,它会吞云吐雾,兴云降雨,保佑国家太平兴盛。我们把自己比喻成龙的传人,龙是高贵、神秘、权利与财富的象征。许多成语都有龙,如“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凤呈祥”、“龙章凤姿”,龙代表的是吉祥如意,是美好的祝愿。而在西方,龙的印象却截然相反。在西方中世纪的传说里,龙往往是邪恶的象征,它拥有强大的力量与魔法能力,会喷火,使人害怕,因而常有英雄屠龙的故事。中西方的龙的形象和文化内涵都大不相同,因此在翻译时要十分谨慎,应采用多种译法,灵活变通。比如“龙飞凤舞”,可以用直译加注的措施:like dragons flying and phoenixes dancing-lively and vigorous flourishes in calligraphy。若带有比喻意思的可以意译或转化喻体。比如上面提到的“龙章凤姿”,是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翻译时如果直译为“the dragon’s talent and the phoenix’s appearance”会让西方人不解,无法把邪恶丑陋的龙和风采出众联系起来。这种情况,如果异译为,“great handsome appearance”人们就能马上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西语论文题目,不会产生歧义。再如,狗的形象在中西方文化里也截然不同。中国人认为狗是令人讨厌的,常常贬低它,如:“狗腿子”、“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而西方人喜欢狗,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和伙伴,在英语中多呈褒义,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烦人皆有得意日)、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有功者受赏)、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狗作为动物时,可以直译,但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翻译要视情况采取变通处理,传达其承载的文化内涵。[1]中西方对动物有着不同的认识,所以同一种动物被赋予的性格和象征意义也不同,如中国的“老虎”和西方的“狮子”象征意义基本一致,都是勇敢、威严、力量的象征,可以替代。也有些动物的文化内涵是中西方特有的,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这样翻译时应懂得变通。
  四、植物与翻译
  由于地理、气候的作用,中西方的植物亦有所不同,西语论文,因而与其相关的文化也不同。例如,中国盛产竹子,有许多竹的词语与诗词:“敲竹杠”、“青梅竹马”、“胸有成竹”、“势如破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被我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蕴含,中国人常以此明志,表示自己的气节与坚韧、谦虚的品质。而英国没有竹子,所以并无与竹子有关的词语,所以他们并不会产生此等联想。因而,翻译时,需要懂得变通,如:“胸有成竹”,可译为“have a card up one’s sleeve”,如果直译为“have a bamboo in one’s breast”,英国人可能无法理解。再如:“雨后春笋”,可以为“spring like mushroom”,虽然英国没有竹子,可是雨后快速生长这一特性蘑菇也具有,因而很容易理解且达到了同样生动的效果。
  五、事物与翻译
  事物的文化含义是指通过具体事物自身具有的特征表示一种抽象的意义。或者说,通过客观事物的特点来象征不同民族的主观文化心理。[1]如对月亮这一个古今中外唯一的事物,不同的文化却有不同的联想。在中国,月亮被赋予了多层含义:有浓浓的思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缠绵的爱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表露愁苦之情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有表达哲理之思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而关于西方人,月亮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会产生这些联想,只会想到阿波罗号首次登月的情景。由于对这一意象理解的完全不同,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人心中的月亮。然而,月亮毕竟是中西方人都十分熟悉的事物,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加大,中国月亮的这种文化内涵会被逐渐接受,使他们了解到月的悲欢离合。另外,山水文化的翻译也常常出现在中国的诗词歌赋中。中国人爱咏物抒怀,寄情山水,从汉乐府的“山无棱,江水为竭”,到唐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再到毛主席的“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山水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联想。那么,直译山水会不会是西方人产生同样地文化联想呢?本文认为,山水的意象在中西不会有太大差别,因而,关于诗中的山,水可直接译成“mountain,hill”,“water,river”。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可译为“The bright sun is sinking behind the mountain, the yellow river is running towards the ocean”。
  六、结语
  中西地域文化的异同对翻译有一定作用,因而我们必须熟识这些异同才能更好地处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应用翻译技巧,灵活变通。关于可以直译的,应该直译,使文化内涵得以保留。如若所译内容含有文化内涵、象征、比喻意义时,应尽量寻找译入语文化中相对应的事物来替换。
  
  参考文献:
  [1]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学出版社,2017.8.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3]唐本仙. 论中西地域文化异同对翻译的作用.[J].湘南学院学报,2004.4.
  [4]陈宝文.文化异同与翻译.[J].大连大学学报,1998.6.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