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美术比较秦汉时期中西方雕塑艺术异同及原因[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雕塑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秦俑和希腊雕塑作为人类历史上杰出的文明创造,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两者均为古实性雕塑的优秀范例,同样服务于宗教目的,造型上以逼真再现对象为主;但在艺术表现效果、具体形体的处理措施、再现手法上却不尽相同,显现了东西方美术各自所独具的魅力。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西比较;雕塑艺术;秦汉;希腊罗马
  中图分类号:J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058-02
  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人类众多文明中两大最鲜明的文明,他们相互冲突又相互吸引,清代松年在《颐园论画》中指出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在风格上的主要区别:“西洋画工细求酷肖,赋色真与天生无异……中国作画,专讲笔墨钩勒,全体以气运成,形态既肖,神自满足。”不仅绘画如此,西语论文范文中西方建筑、雕塑等也存在着明显的异同。中国和西方都曾创造出了灿烂的雕塑艺术,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的不同,中西雕塑在美学观念、造型方式以及艺术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从秦始皇灭六国到曹丕代汉这四百四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空前发展和繁荣的时期。在雕塑领域,举世闻名的秦陵兵马俑给中国封建社会的造型艺术作了一个辉煌的开场白。继而起之的汉代雕塑,不论是陵墓石雕还是汉代画像石,都表现了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征服自然、治国安邦的宏大气魄和蓬勃的生命力。我国的秦汉时期,对应于西方,正是古希腊和罗马的黄金时期。这是西方历史上一个蒸蒸日上的时代,在艺术领域也达到了巅峰。有很多雕塑著作,如《雅典娜雕像》、《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掷铁饼者》等,都是艺术殿堂中不朽的经典。秦汉和希腊罗马雕塑作为人类历史上杰出的文明创造,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但两者在艺术表现效果、具体形体的处理措施、再现手法上却不尽相同,显现了东西方美术各自所独具的魅力。
   一、秦汉时期中西方雕塑艺术概述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期,雕塑在建筑装饰、陵墓装饰中发展,形成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秦汉建筑装饰表现在宫室、苑囿、亭阁楼榭和陵墓神道建筑上。秦代修过的阿房宫和咸阳宫,虽毁于战火,但从史书记载中还可想象其光辉。陵墓的大型石雕群,如汉代霍去病墓的大型石雕中有一件《马踏匈奴》,以一匹战马踏倒匈奴的造型象征性的表现霍去病征服匈奴的丰功伟绩。陵墓中还有大量的“明器”,即随葬的生活物品和装饰品。这些器物造型趋向精巧、美观、装饰性强于实用性,如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墓出土的《长信宫灯》,是一件铜铸的宫女掌灯圆雕,装饰意义与实用意义完美的融为一体。最为壮观的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秦陵兵马俑。陵坑中整齐排列的兵将俑、马俑、兵器等约八千件左右,气势恢宏,造型壮观,集中体现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赫赫战功和那个时代的高大、雄健的风尚。从总体看,秦汉雕塑的风格特点是浑厚雄健,朴实厚重,庞大强壮,气魄宏大,体现出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的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具有崇高的力和数的巨大、超长的审美特征。
   英国艺术史学家冈布里奇说过:“希腊诸大师曾受到埃及人的作用,而我们全都是希腊人的学生,因此,西语论文范文,埃及美术对我们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了”。西方原始美术的辉煌与古埃及的美术创造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这也是黑格尔称前者为“艺术前的艺术”之原因所在。古埃及是典型的东方奴隶制国家,埃及人迷信人的灵魂永生,围绕着“为死亡而艺术”这个前提,埃及人将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与几何形的规则相结合,构建一种三千余年缺少变化的雕塑样式,即所谓的“正面律”。这种样式一方面保证了国王法老形象的神圣感,同时又以其庄严的风格和整体的匀称给人以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尽管在诸如《村长像》《书吏像》等世俗人物的塑造上稍有突破,但那种“使人得永生”的固定法则仍未动摇。该法则经过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的过滤传到希腊本土,遂由以知识为基础转为强调观察现实的能动性。
   古希腊人借助奴隶主的民主制、海上贸易、体育运动和丰富的神话等诸多有利因素,对人体的塑造展开了一种开放式的试验与探究,以致“无论是就姿势还是就表情来说,希腊艺术杰作的一般优点在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温克尔曼语)。希腊雕像以灵肉和谐的、既有健美体魄又有高尚心灵的理想化倾向为主题,最终发现"以对立方式保持躯体平衡"的准则,并将此准则充分应用到米隆的《掷铁饼者》,波利克里托斯的《持矛者》等雕像上。尤其是希腊化时期的《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几乎集中了古希腊历史发展的所有艺术特征。她的身躯所呈现的简练、概括的曲线,代表了5世纪艺术那种神性庄严的时代特征;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姿势,使人感觉到4世纪艺术中自由和谐的社会气息;肌肤、衣褶的处理上又可领略到希腊化时期的自然、人间的痕迹。所以“把她雕成裸体是有正当理由的:因为她所要表现的主要是由精神加以节制和提高的感性美及其胜利,一般是秀雅,温柔和爱的魔力”。
   古埃及人将人视为神灵,在追求“永恒”之中始终遵循着千古不变的单一形式,即“埃及样式”;古希腊则信奉“神人同形同性论”,在追求“完美”的前提下强调了理想化乃至类型化倾向。
   进入古罗马时期,由于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罗马人冷静思考和求实的精神,因而形成了罗马人的实用性、写实性和纪念性的艺术观。从《奥古斯都》到《阿格利帕》,从《贵妇人像》到《卡拉卡拉像》,无不渗透着一种蓬勃的生气和写实的作风。
   二、秦汉时期中西雕塑艺术的异同
   (一)内容和主题上的异同
  秦汉时期,中国的雕塑在内容和主题上以人物为主,兼有动物和事物的雕塑。举两个例子,秦始皇兵马俑是以人物为主的军
  阵,中间夹杂着战车和马匹。汉文帝的阳陵中也出土了大量的人俑,如军人俑、文官俑和仪仗队俑等;另外,动物俑和事物雕塑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如猪、狗、羊、房屋等等。而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在内容上同中国有明显的区别。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几乎全部以人物为主,而且这些人物不像中国雕塑中的人物,他们全是神话人物和英雄人物,如美神阿芙罗底德、智慧女神雅典娜、亚历山大大帝、罗马皇帝屋大维等等。更有甚者,在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中“一些抽象的思想--成了艺术的主题。”这就是说这些人物雕塑不仅仅表现着人物本身,而是在人物雕塑的背后隐藏着诸如胜利、和平、疯狂等一些抽象的观念。比如说阿帕农神庙中的雅典娜雕像就是胜利的象征。这在中国的雕塑中是没有的,中国的雕塑都是表现着活生生的、实实在在、普普通通的人物。   (二)风格上的异同
  在雕塑的风格方面,秦汉时期中西雕塑也存在着很大异同。总体说来,中国雕塑的风格是朴实、庄重的;而西方雕塑的风格是奔放和外向的。比如:秦始皇兵马俑,从将军俑到士兵俑,脸上的神色都是深沉而朴实的,具有典型的古代中国人的气概。"汉俑也基本如此。但是古希腊罗马的雕像却不是如此。比如:在著名雕塑《拉奥孔》中,三个人物赤身裸体被两条巨蟒缠住,脸上的神情恐惧得十分夸张,这是作者有意为之。又如卡普亚的阿芙罗底得,作者故意把她塑造成半裸的形态,以展示美神完美的体形。而且这些元素在古希腊罗马的大部分著作中都能看到。但是,这些外向、夸张的因子不存在于中国的雕塑中。
  (三)使用材料上的异同
  在雕塑使用的材料上,中西也不尽相同。中国主要用陶塑、木刻或者铁、铜铸。长沙马王堆汉墓、汉文帝、景帝等的墓葬中都出土了大批的陶人和木偶人。用金属铸造的雕塑以铜铁为主,如长信宫铜人、马踏飞燕等雕塑都是以铜为原料。但是少量的也用铁,毕竟铁是一种重要的军事物资。贾谊这样描述道:“(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相比之下,西方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二较早的摆脱了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在雕塑材料的选择上也较早形成了以石雕为主流的雕塑艺术史。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主要以大理石为原料,兼有少量的铜质雕塑。
   三、秦汉时期中西雕塑艺术异同形成的原因
  (一)中西审美观的不同是秦汉时期中西雕塑艺术异同形成的直接原因
  中国的审美观强调的是一种集体之美。不论秦始皇兵马俑还是汉俑,展现的都是强大阵列的威严、庄重之美。这种美是在众多的人俑的排列、组合、相互联系当中显现出来的。而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强调的是个人所展示出来的美。例如创作于前19年的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雕像:目光炯炯,好像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右手举起,仿佛指挥着自己的军队;左手持矛,似乎时刻准备着武力征服;胜利之神在他脚下,给予他无尽的力量。即使是群体像,希腊和罗马人也不希望在整体中展现美。再如帕加马祭坛上表现宙斯和雅典娜与举人战斗的浮雕,一共有几十个人物,但作者主要想表现的是宙斯和雅典娜,所以刻意地表现这两个主人公,使之在整个浮雕中占支配地位。这种情况在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俑中是找不到的。
   另外,西方的审美观强调直白、明晰、奔放;而中国则强调委婉、内敛、保守。比如在西方的雕塑中,男子和女子多为半裸或全裸的姿态,给人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是因为希腊罗马人欣赏人类魁梧、圆润的体格希腊大师们则把这种不松弛没有多余脂肪的造型赋予他们的雕像。但是,这在中国的雕塑中是绝对找不到的。这并不是说明中国的雕塑家不重视人体之美,只是表现的方式有不同。例如秦始皇兵马俑的士兵在盔甲覆盖之下的肌肉非常饱满,使人联想到他们孔武有力的体格。但是和西方直观就可以感觉的效果不同,中国的雕塑家希望间接、婉转地去表达这种美,希望观众去联想、去感受。
  (二)中西文化的异同是秦汉时期中西雕塑艺术异同形成的深层原因
   从社会历史背景看,中国的社会基本上是一个宗法式的农业社会,小农经济与君主的家长式统治,决定了以伦理学为基础的中国文化观念,其核心是“国之本在家,以孝治天下”。这种血缘伦理学的宗法思想,是原始社会祖先崇拜的遗续,它直接培养了中国人以自我为中心,求静不求动的封闭式的生活方式。与此紧密相关的是“多埋珍宝,偶人马车,造起大冢,庐舍祠堂”的厚葬习俗,秦陵兵马俑、霍去病墓石雕、嘉祥武士祠画像石等等,都可以视为这种“家文化”的象征。
   对比之下,西方的社会基本上是一个宗教性的商业社会,城市化的生产方式培养了西方人的外向型和冒险的性格。在经常与神的观念相结合的同时,不断追求现实生活以外的彼岸世界所具有的新的趣味和新的刺激,这种开放式的观念决定了艺术创作的求新思变和公众性质。每一个时代的雕塑家集合没有固定的模式,如古希腊人奉行的“神人同形同性”论,所雕塑的人体尽管也是一些偶像,但不同的雕塑家手下就有不同的阿波罗和阿芙罗底得的造型。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的中西雕塑虽然有明显的风格特征之别,但无优劣高低之分。西方需要东方,东方也需要西方,“各国之间的友谊,正像夫妻之间的情谊一样,要求每一方以其表现得最充分的个人特点做出贡献,而不是把自己消失在相似之中”。这是现当代西方艺术的文化选择,也是中国艺术的文化选择。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2]冈布里奇.艺术的历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3]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苏珊・伍德福特.剑桥艺术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5]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
   [6]司马迁(西汉).史记・陈涉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59.
   [7]温克尔曼(德),邵大缄(译).希腊人的艺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王强,李维世,宋焕起.造型艺术鉴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