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观念来比较中西伦理观[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时间观念中西方伦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中西时间观点可以通过时间是单元还是多元,时间取向,传统中西时间哲学来比较。本文选择以时间观念为支点去比较略论中西伦理观:中国伦理以家庭为本位,注重私德,讲礼仪,偏内向;西方伦理以个人为本位,强调功利价值,重法制,偏外向。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时间观念;伦理观;中西伦理思想;比较
  时间和空间组成了客观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人们对客观时间的感知、认识和反应构成了时间观念,它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产物。时间观念是不同民族对时间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它是人类活动环境的基本因素,也是一个民族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正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霍尔(Hall)曾说:“时间会说话,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所传达的信息响亮而清晰,因为它既不像有声语言那样被意识所控制,也不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它往往能揭穿言辞所表达的谎言。” ①作为文化深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观念作用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判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们的言行。本文就中西文化对时间观念的异同进行略论,并进一步研讨在不同的时间观念下中西伦理观的不同。
  一、中西时间观念的对比
  1、过去倾向和未来倾向的时间取向的差别
  从时间取向上来看,东西方的一个显著差别在于过去倾向与未来倾向。
  中国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中国人强烈地认为历史是决策制定的指导,是判断正误的指南针。儒、道两家思想皆主张回归自然、回归过去,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其时间取向具有较重的过去倾向。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所有君王都十分重视历代先王定下的规矩、礼数,对先辈们的教训可谓是尊敬有加。
  然而,在西方,一切着眼于未来,未来取向是他们重要的价值观念。西方人对将来充满遐想和期待,因为无论他们做什么,他们都相信将来可以做得更好。将来的事可能瞬间发生,一周,一年,也可能远在天堂,但总之他们相信,在将来他们就能找到幸福。因此,过去就意味着走向罪恶,后退是没有出路的。他们对目前也并不在意,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2、中西传统时间哲学的差别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时间哲学从主流上看,偏重于探讨同社会生活和人文领域相关时间中的哲学问题,着重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等问题。“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在感知事物时强调主客一体,导致中国人对时间的感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占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地位的儒家文化就是通过礼来维系社会的和谐,通过“仁”来做到无我无他,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西方传统哲学中的时间哲学从主流上看,侧重于探讨同自然界和宇宙万物相关的时间中的哲学问题,他们倾向于思考自然界和物理世界固有的时间规律和时间进程,如何征服自然等问题。他们认为,时间是自然界或物理世界固有的时间进程,亚里士多德把时间定义为“物体运动的量”。伽利略和牛顿把时间看成是用来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时间数量。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哲人也是这样,笛卡尔、洛克、康德, 也把他们的心力用在时间的观念如何形成之类的哲学问题上。
  二、中西异同的时间观念作用下的不同伦理
  1、中国对时间的过去倾向,让中国很重视历史、传统,从而中国道德重和谐,偏保守。因而形成了中国的道德偏内向。中国把道德价值放在第一位,把个人道德情操的完满作为最主要的宗旨,引导人们把目标向着自我,闭门思过,“天子至庶民以修身为本” ②,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国的根本。中国人不仅讲义,而且讲情,二者结合为和。“和为贵”的思想在中国大地根深蒂固。这种与人、与天都求和睦相处的思想,使得中国人重感情、讲义气,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恰,到处充满人情味,也导致中国人偏保守,易满足的性格心理。
  西方对时间的未来倾向让他们相信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因而西方道德重斗争,偏进取,西方的道德是外向的。西方人讲究天人相分,人应该通过努力来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西方人把理智美德即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才能放在很高的地位,形成了相信科技万能的观念,在认识、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使得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这种永无止境的进取心使得西方人偏竞争,不易满足。
  2、中西传统时间哲学的差别使得中西在如何建立社会和维护社会的问题中,各自找到了不同的道路。中国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而西方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因此,中国伦理和西方伦理也具有鲜明的不同,一个带有礼的印象,一个烙下深刻的法制特征。
  中国伦理是以家族作为本位。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是以家族、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是以皇权—官吏—家族—家庭这样的形式排列的,国家的基础是乡,乡民以族而居,把家庭生活作为人生理想的最基础环节和依托,家庭观念相当强烈。在家族、家庭内强调伦理关系,用严格的伦理关系来确定每个人在家庭,西语论文题目,家族以至社会中的地位。
  西方伦理是以个人作为本位的。西方自古以城邦为国家基础,城邦是团体组织,国家通过城市来组织居民和实施统治,而家庭关系则比较松散。从古希腊开始,私有制就比较发达,法学明确规定保护私有制,个人权力不受侵犯。因此西方人私有观念强。进入中世纪后,由于政教合一,教堂、教区把每个教民组织起来过宗教生活,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个人通过教会组织同国家发生关系,因此很少有家庭、宗族观念,形成了一个以个人主义为本位的社会。
  三、结 语
  时间观念的异同反映了来自不同文化人们的心理倾向和文化积淀。时间观念是长期逐渐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它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中西伦理观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中国伦理文化和西方伦理文化无优劣之别,只有特质上的异同,用今天的眼光去衡量,无论在中西方伦理价值体系中,精华与糟粕都是十分复杂的揉和在一起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中西方人们交往的日益增多,这些无疑将会对各自的伦理观产生一定的作用。我们希望中西的不同伦理观能够进行互补,以创造一个合乎新时代需要的伦理观。
  注释:
  ① Hall Edward T. The S i lent L anguage[M],New York:AnchorBooks,1959:20.
  ②大学.经一章[M],中华书局,西语毕业论文,2017
  【参考文献】
  [1][美]Hall Edward T.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Anchor Books,1959.
  [2]张劲松.东西方时间与跨文化交际[J] .集美大学学报, 2003.
  [3]赵仲牧.时间观念的解析及中西方传统时间观的比较[J].思想战线,2002(5).
  [4]鹿中鸣.传统便是我们,我们便是传统[J].光明日报,1997(1).
  [5]李鸿斌.中西伦理价值观比较[J].信阳师范学院出版社,1994.
  [6]杨径青.孔子与爱默生[J].思想战线,1997(2).
  [7]叶莲.江雪莲中西义务观[J].比较学术探讨,广州,1993(3).
  [8]曹颈松.中西道德建设之[J].比较道德与文明,1999(1).
  [9]葛剑雄.我看东西方文化[J].天津社会科学,1997(3).
  [10]余卫国.中西哲学范式比较探讨的可能和意[J].南通大学学报,2017(5).
  [11]陈明,周瑾.范式转换超越中西比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