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价值观制约和作用着语言,中西不同的价值观造成了汉英语言的很多的异同,尤其在词汇方面。本文将从中西价值观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以及权势和平等两方面的异同来研讨中西价值观在汉英词汇方面表现出的异同。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价值观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权势和平等 词汇异同 1.引言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物质外壳,是文化的载体,它受着文化的作用和制约。价值观是各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公认的判断事物的标准,它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并作用和影响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戴卫平,吴蓓,2001)。价值观念的不同反映了文化的异同,同时也带来了语言上的异同,尤其突出表现在词汇方面。本文从中西价值观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以及权势和平等两方面的异同来研讨中西价值观在汉英词汇方面表现出的异同。 2.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中国文化的最显著特征。在中国,人们推崇的是集体的利益,强调集体对个人的约束,集体的利益永远高于个人的利益,而个人主义在中国意味着“自私自利”。因此,中国人的性格内向、含蓄、谦虚,不求功利,大公无私。在词汇中的反映也很明显。在称呼语中有“寒舍”、“鄙人”、“在下”、“小女”、“犬子”、“贱内”、“家父”等贬低自己的自谦语,以及相对应的“贵府”、“贵客”、“贵人”、“令爱”、“令郎”、“尊夫人”、“令尊”等抬高别人的敬语。 西方社会遵循个人价值至上的准则,推崇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只有个人利益满足了,个性发展了,社会才得以发展。“Individualism”是个人价值至上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最显著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它强调个人利益,崇尚个人意志,个人奋斗,提倡个人的自由,个人的权力和个人的独立(戴卫平,吴蓓,2001)。个人价值至上论者的思维、语言、行为的立场和出发点是自我,从“我”字出发来设定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英文的书面语中,“I”无论何时都要大写,是世界上唯一将“我”字大写的文字。从物主代词上来看,在表示归谁所有的词是不能少的,如“I did my homework.”中的“my”不可缺少(范秀英,2017)。而在汉语中,物主代词就可以缺省,同样是上面那句话的意思,用汉语可以表示为“我做作业”,而不用说“我做我的作业”。 3.权势和平等 严格的身份制、鲜明的尊卑长幼之分的宗法制,强调爱有差等的仁义道德,使凡事求和的中国人注重身份,崇拜权威,人际关系以权势取向为主(范秀英,2017);而西方人在“人人生来平等”的理念的熏陶下,表现出了更为民主、平等的社会关系。这种异同在称谓上的表现比较明显。“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包惠南,2001:103) 3.1汉英亲属称谓语异同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远,封建的宗法、亲属观念和上尊下卑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长期由多代同堂的外延家庭构成社会基本组成单位,因此表现在称谓语上就是长辈(在长辈中以父系为尊)、平辈(以男性为尊,自古“长兄为父”)、晚辈的称谓语十分繁琐。而且有血亲(有血缘的亲属)和姻亲(由婚姻关系形成的亲属)。血亲又可以分为宗亲和外亲,宗亲是指与自己同姓的亲属,包括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如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孙子(女)、曾孙(女);叔伯、姑姑、堂兄弟、堂姐妹、侄子(女)、侄孙(女)。外亲是指与自己虽有血缘关系,但不同姓,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妈、表兄弟、表姐妹、外甥(女)、外孙(女)。姻亲是指没有血缘关系而有婚姻的亲属关系,比如婶子、舅妈、姑夫、嫂子、小叔子、儿媳、女婿等。 英美等英语国家的血统亲缘观念相对淡薄,亲属关系简单。因此,其亲属称谓语基本都是等距离的,而且没有血亲和姻亲的区别。例如,英语中对父母亲的兄弟都是一个称呼“uncle”,而汉语则要用“大舅、二舅”和“大爷、二叔”等称谓语。而“cousin”则不分父系、母系,也不分年龄和性别,可以表示汉语中的“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堂哥、堂弟、堂姐、堂妹”八个称谓。 3.2汉英社会交际称谓语异同 3.2.1一般社会交际称谓语 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长期深受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熏陶,非常注重尊老敬老,而西方社会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老就意味着“老而无用”,因此对“老”比较忌讳。这种价值观在词汇中的表现就是汉语中有很多包含“老”的称呼,而英语中则出现了很多避讳“old(老)”的词语。因此,在中国对年龄大的妇女称“奶奶”表示尊敬,对年龄大的男性称“老爷子”或“大爷”,对年龄大又有学问的人称“老夫子”(古用法);而在英语国家,如用“granny”称呼某位老妇人,则会引起她的反感。因为“old”一词对西方人一般是难以令人接受的。这种情况在美国尤甚。美国的老人谁也不愿意别人说自己老,更不想变老,老年意味着孤独。在他们看来:“Age before beauty.Age is a heavy burden.Old age is itself a disease.”不同的中西价值观在对“老”的称谓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3.2.2官衔称谓语 由于在中国等级观念的根深蒂固,官本位观念在称谓语中十分凸显,存在数不清的官衔、级别衔。从君主到庶民,从高级官员到芝麻大的小官吏,几乎都有官衔称谓,并以用官衔称呼对方为尊敬。有一句俗语突出表现了这个问题,“官大一级压死人”。汉语中几乎所有的官职都可以用作称谓,上至“主席、总理”,下至“经理、厂长、书记”比比可见。即使是关系很密切的朋友,也愿意以官衔相称,而且一般情况下,下级称呼任副职的上级时要省略“副”字,所以,一个学校会出现七、八个“校长”。 英语中的官衔称谓限制性很强,一般不用作称呼,社交活动中有限的职衔多用于皇室、政界和军界(如:President, General, Prince, Queen等)。在美国,总统被尊称为Mr.President,法官被尊称为Your honor。在英国,贵族体制古老悠久,西语论文,等级制度森严,在历史上形成了以贵族院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级世袭贵族为主体,以骑士和士绅为附属的贵族体制,所以,对王室成员、世袭贵族成员往往使用一些特有的尊称。称谓也要加上其贵族头衔,比如“Duke of Edinburgh”、“Your Grace”。与中国情况不同的是,同女王谈话开头须以Your Majesty(陛下)尊称,接下来的谈话中可以用Madam称呼;对王室成员开头须以Your Highness(殿下)尊称,西语论文,接着可以用Sir,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允许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英词汇中的官衔称谓语的差距将会更加明显。 4.结论 中西价值观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权势和平等两个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异同。中国人注重集体观念,有着浓厚的官本位观念;而西方人追求个体的价值、自由和平等。这些价值观在词汇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异同,既有日常生活用语,也有交际的称谓语中的异同。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及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社会价值观、文化积淀和民族思维方式。而价值观对语言的作用应该在英语学习中得到充分的重视,英语学习者有必要了解这些异同,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和应用词汇,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不应有的错误。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1:102-126. [2]戴卫平,高维佳.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3). [3]戴卫平,吴蓓.英语与英美文化[J].长沙大学学报,2001,(3). [4]范秀英.价值观念与英汉语言异同[J].外语教学,2017,(3):3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