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爱情绝唱的对比探讨[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引言:在现代生活中,戏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深受广大观众的接受和喜爱。不同的戏剧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流传久远的两部爱情悲剧,一部出自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之手,一部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学四大悲剧,分别在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土壤生根并开枝散叶,以它们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梁祝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包办婚姻制度,歌颂坚贞不屈的纯洁爱情,用以表达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主的愿望与理想。既有现实主义精神,又闪耀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封建家族间的仇隙为背景,来表现青年男女的自由爱情与封建势力之间的尖锐的冲突。这部戏剧的男女主人公名为贵族少爷千金,实质上却都是资产阶级新人。罗密欧和朱丽叶不顾家族的仇怨,宁肯改名换姓也要秘密成婚,最后双双以死殉情,西语毕业论文,谱写了一曲爱情高于生命的悲歌。当我们仔细考量中西这两部享誉世界文苑的悲剧之时,即可发现两者之间所存在的交叉点与分水岭。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两部著作的交叉点
  
  (一)爱情国度的自由追求
  爱情是幸福的起点,是生命的延续,是文学著作中一个常见的主题。两部著作故事的发生就都是因为男女主人公的自由恋爱。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作为世仇家族双方的子女,结合的可能性已经几乎为零,再加上提伯尔特被罗密欧杀死,可谓仇上加仇。两人的爱情虽面临层层的阻碍,双方的爱情却没有因此停止蔓延。朱丽叶在爱情的道路上连连受挫,但她仍一往情深地爱着罗密欧。更可贵的是,在父母逼婚之际,朱丽叶挺身而出,与包办婚姻和封建门第观进行了无畏抗争,提出爱情是婚姻的唯一前提这一大胆的进步口号。同时,朱丽叶也没有忘记封建势力的强大,她冷静机智地采取行动,西班牙语论文,不动声色地为抗婚做好了准备。爱情的力量使他们经受住了可怕的考验,并通过朱丽叶窗下的互诉衷肠、劳伦斯神父寺院里的秘密婚礼、朱丽叶喝毒药装死和双方一起殉情等种种途径去跨越这些障碍,来实现自己对爱情的追求。最后虽然罗密欧与朱丽叶死了,但是他们的爱战胜了一切,两个世仇之家言归于好。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实在是一曲青春的颂歌、爱情的颂歌。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用“避婚”、“求学”、“草桥结拜”、“书馆谈心”塑造了祝英台追求自由生活和反对封建婚姻的英勇性格,表现她如何和梁山伯从认识并建立深厚的友谊,而且,突出地表现了英台化装出外求学,主要是为了避免父母为她“择偶”这一点。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来反映梁山伯不谙世情的敦厚朴质的性格,并通过“相送”进一步表现了梁祝二人的感情。再通过“思兄”说明英台对山伯的深情缱绻。“楼台会”(或“祝庄访友”)是全剧的高潮。因为梁祝二人在楼台相会的时候,故事的各种矛盾:父女之间的矛盾、马家与祝家之间的矛盾、梁祝之间的矛盾都集中起来而达到顶点。而一切矛盾到这时都需要有一个解决的措施,一方面祝英台虽然性格坚强,具有追求婚姻自主的愿望和奋斗精神,但到底还是抵抗不了封建礼教的迫害,终于不得不屈服;另一方面,梁祝之间的纯洁真挚的爱情,到此也应当有一个明确的交代。双方的爱情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当爱情面对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传统、祝英台父亲的反对、马家的财势和官官相护的现实等诸多因素阻挠的情况下,自由恋爱的两人最终也在“化蝶”这一神话情节中追求到自己渴望的爱情。
  情之所起是一往而深。通过比照,两部著作为爱情而进行,为爱情而抛开一切、不懈追求的情节,可以说完全是在同一条轨道上活动,并以此形成了二者的第一个交叉点。
  (二)青春生命的绝唱
  如果说作为两部著作的第一个交叉点是男女主人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故事进行的话,那么男女主人公的双双殉情作为两部著作的共同结果,则形成中西两部著名悲剧的第二个交叉点。
  当罗密欧看着“死去”的朱丽叶而喝下毒药倒在她身边后,“复活”的朱丽叶也毅然用短剑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和罗密欧拥抱着爱情一起升入天国。同样地,祝英台虽然在梁山伯死后上了马家的迎亲轿,却半途改道,脱去红妆,素服到梁山伯坟前哭悼,并入坟与梁山伯合葬而双双化蝶。
  两部著作都描绘了相似的殉情情节:从自由恋爱,到家长的激烈反对,再到彼此相爱的双方不能终成眷属的情况之下的殉情选择,而且都是男方先亡,女方追随而去。男女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宣誓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封建家长专制、封建婚姻包办制度的抗争,以年轻的生命演绎了对爱情的热烈执著和惊心动魄的绝唱,歌颂了青春、爱情和美好幸福的生活,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成功应用
  一部著作的成功单靠内容是无法实现的,作者创作著作除为了反映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外,更为现实的意义应该是能够得到读者的接受,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著作的表现手法如何也是其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表现手法的应用上就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即都应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个体文人创作,素材来自意大利民间的真实故事并参照许多青年男女的不幸故事和传说写成,因此其所创设的背景和环境具有典型的时代特点。但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却充满了鲜明的理想色彩:封建贵族之间积怨颇深的世仇就因为主人公殉情的悲剧而从此消弥,爱情的理想仿佛仅仅依靠两条生命就可轻易得胜。
  《梁山伯与祝英台》属于全民众的集体创作,故事原型也来自民间的真实故事。虽几经流传中传播者对文本的和增减,但我们依旧不难从著作看到当时封建社会的影子,比如封建婚姻制度、礼法制度和社会风情习俗等。而故事的最终结局,从梁祝两人惊人的合葬反而引起化蝶双飞,把难以解决的矛盾在幻境迎刃而解,使整部著作富于诗情画意。《粱山伯与祝英台》采取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是因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而以象征性的团圆为结局,把现实提到理想的高度,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化的方式;莎士比亚强化悲剧冲突,将其提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和中世纪封建仇恨的斗争中去,使爱情悲剧变成时代悲剧,使《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所以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两部著作中都浑然融为一体,达到浪漫和写实相结合表现手法的极致。
  
  二、两部著作的分水岭
  
  (一)悲剧结局原因的异同
  中西悲剧的不同很大程度地体现在情节构拟的不同上。西方悲剧重视事件的偶然性及个人失误造成的恶果,而中国悲剧则看重情节的必然性和强大势力作用。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盛大华丽的宴会上的一见钟情引起两人的热恋和秘密结婚,是意外事件导致劳伦斯的信没有送到罗密欧手中,让罗密欧误认为朱丽叶己死,自己也在朱丽叶坟前服药身亡并导致朱丽叶随后拔剑自刎。命运阴差阳错,使得两个年轻人在不到半个小

时的时间内先后追随死神而去。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的爱情悲剧固然与封建世仇和封建家长的专制分不开,但与罗密欧的急躁也不无关系。可以说不幸结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主人公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偶然的成分占了很大的份额。因此,罗密欧在杀死提伯尔特后不得不说“我是受命运玩弄的人”。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所谓的悲剧实际是性格悲剧。
  而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自由爱情在现实中没有存在的可能性:梁祝的自由爱情和当时整个社会制度格格不入,祝家深厚牢固的封建家长专制和封建婚姻思想,马家财大气粗,甚至是祝英台和梁山伯的言行也可以说是始终在肯定着传统的以媒妁之言和父母包办为主要特征的封建婚姻制度。比如祝英台一定要回家等梁山伯来提亲,而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女身并已许嫁马家之后,他也只能回家患相思。两个人的自由爱情在人间没有结果,最终也只能通过以死“化蝶”这种驰骋自如的浪漫色彩来作收尾。在典型的封建社会背景下,粱山伯与祝英台的死已经成为一对代表思想和社会传统背道而驰的小人物同整个具有根深蒂固封建意识的社会集体之间的较量,并且以小人物的失败而形成结局,是一种社会悲剧。
  (二)东西方伦理观念的异同
  身处东西方不同的社会背景,使得两部著作的爱情也深深地烙上了各自独特的伦理痕迹。《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窥测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的影子和那时作者的情感和心态。文艺复兴时期强调追求个人自由,人的个性不断得到解放,不难想象,在这种过分强调个人的文化中,耳濡目染的莎士比亚塑造的人物不可避免地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西方悲剧中崇尚一种奋斗到底绝不屈从的抗争精神,为自由而斗,哪怕以死相拼也在所不惜。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不顾一切追随个人的自然本性,视个人愿望为中心,绝对不会为其他任何因素而压制个人愿望与情欲,他们身上有一种“不遂愿,勿宁死”的精神,因此他们身上的个性光辉就非常炫耀。莎士比亚正是把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和伊丽莎白时代的个人英雄主义结合起来,塑造了这一对面对厄运、不屈不挠的奋勇抗争的光辉形象。他们的英勇事迹使我们体验到蓬勃的生命力,感到人的伟大和崇高。
  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崛起,但封建势力仍然固守着统治地位,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追求个人的自由爱情与封建家族发生的冲突,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新思想的代表,处处充满了青春和活力。他们的爱情纯真自然,丝毫不考虑爱情的结果:为了追求,罗密欧“见异思迁”放弃了罗瑟琳,朱丽叶“移情别恋”放弃了帕里斯。他们可以放弃自己原先的所爱,他们敢于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大胆违抗父命私自结合。而莎士比亚的爱情观还让爱的光芒化解了罗朱两家的世仇,让这部著作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梁山伯与祝英台》发生在封建制度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的中国社会,为了维持他们的专制统治,对整个思想领域严加控制。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门第观念也是根深蒂固。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始终占统治地位,这就注定了粱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同时东方人的矜持和保守让人感觉到了相较于西方爱情奔放的不同。梁山伯与祝英台都出身地主阶级,他们深受儒家思想的束缚,两人的爱情最扣人心弦的地方就在于它激烈而有节制,愤怒而不粗暴,失败但却有成功的希望。祝英台爱上梁山伯后虽“同床而睡,结脚而眠”却不敢“把生米做成熟饭”:十八相送中祝英台的感情是含而不露、欲说还休。而作为一部集体创作的著作也屈就于民众的封建思维,反映了青年男女的先进思想和落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而更显得著作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真实性。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一”,讲究中庸之道,“发乎情,止乎理”,因而主人公虽“生不能同衾”,但还是“死亦同穴”,化为彩蝶,比翼双飞,永不分离。以“化蝶”这种象征性的团圆为结局,爱情悲剧并没有以生命的消亡为结局,而以生命的开始、升华为结局,有意识地使观众的心灵得到慰藉和融通,呈现一种凄柔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的体现,也是中国生生不息的生命境界的体现。
  
  三、结语
  
  从上述的比照当中,可见《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对爱情的自由追求,悲剧的结局,以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成功应用等方面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但是由于东西方社会、文化、伦理的异同,也让这两部经典的爱情故事具有了一定的异同性。尽管传达出不尽相同的爱情故事,但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能够古今传唱,经久不息,是因为它们带着人们对自由爱情的渴望、追求,也让人们体验到了爱情理想的巨大力量和为爱付出的壮美画面。这两部著作永远是中西文学戏剧史上两朵耀眼的奇葩。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