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西绘画艺术的调和与结合[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绘画艺术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由于地域文化的异同,中西绘画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面貌。历史上最光荣的时代是混交时代,所以我们因提倡艺术上的混交。但是,各个民族有民族的元素,我们又应该保留其本民族绘画的生命,不能讲中国画走向西化。因此我们应该合理把握这两者关系,讲其绘画艺术发展得更好。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中西绘画 混交 结合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地域传统和人思想的异同,有人在绘画上主张中西绘画的调和结合,但是主张这一思想的基本上是广东人。在他们中间却分有两个派别,一派是高奇峰,高剑父兄弟的思想。另一派是以林风眠为代表。他们虽然都主张中西结合但是他们也有所不同,高奇峰、高剑父兄弟二人主张是技法上即是形式上的一种调和,但是林风眠则主张画家精神上的一种调和。然而在中国绘画史上却又这样一位人物,他一面极力强调中西绘画“混交”、“结合”,一面又极力反对中西绘画“混交”与“结合”。他就是伟大的画家、绘画理论家潘天寿。
  1中西绘画艺术结合的近况
  徐悲鸿在改良论中明确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他主张“守之”、“继之”、“改之”、“增之”、“融之”五法,把中国画和西画完美的结合起来。他还说:“今世为东西文化融合时代,西洋之所长,西语论文范文,吾国子当采用。”可见徐悲鸿是中西融合的最强的有力倡导者和推动者。
  同时主张中西绘画艺术调合论和结合论还有高氏兄弟和林风眠,高氏兄弟实在绘画形式上的结合,而林风眠则是绘画精神上的融合。他们中西结合的观点再也明显不过了,高氏兄弟是保留中国画中的笔墨、笔法、气韵等优点在加上西画的写生及透视创作出新的国画。他们还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如要“与西画沟通”、“中西结婚”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林风眠认为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中西绘画艺术,中西画各有所长,要正确运用中西画的长短,取二者之长而结合。
  2中西绘画的结合
  在中西方绘画融合于结合这个问题上,最为奇怪的是潘天寿,他一面极力强调中西绘画的“混交”、“结合”,一面又极力反对中西绘画“混交”与“结合”。他在《中国绘画史略》中说到:“历史上最光荣的时代,是混交时代。何以故?因其外来文化的侵入,与固有特殊的民族精神,互相作微妙的结合,产生异样的光彩。原来文化的生命互为复杂,成长的条件,倘为自发的内长的,总往往趋于单调。倘使有了外来的营养与刺激,文化生命的长成,毫不迟滞的向上了。”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他是极力强调中西绘画的“混交”与“结合”,并且他主张中国画吸收西洋画的,互为结合。
  3中西绘画要拉开差距
  但是,潘天寿先生后来又强调:“中西绘画,要拉开差距。”这里他又十分反对混交。拉开差距当然是各自发展,不能调和,结合,这就和他的混交论是截然相反的。
  艺术这个东西是要有不同的,不要去强求相同。各民族、各地区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东西有不同的风格、形式、气魄,这是好的。如果都相同起来,那不是艺术而像机器生产。当然,艺术大的准则还是同的,但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表现有所不同。不同就是他的成就。油画在中国还较年轻,要解决民族化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求之过急。我们不能简单化地要求学油画的搞点中国白描作为油画基础来解决民族化问题。中国画的基础和油画的基础,各有特点和长处。现在没画还是可以按照西洋的一套基础来训练。只能从中摸索,逐步创造新的中国没画的基础。
  其实潘天寿先生的矛盾也有其原因,他少年时,受到吴昌硕的指点画花鸟画,后来聘任美专美术史老师,那时候,他从事绘画史的探讨,所以,当时他以一个史学家的严管看出历史上中西绘画混交时代的光荣,因为他有这样的主张。但是,他又是一个画家,他后来主要精力又用在绘画创作上,成为大画家,他的画也是纯粹的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没有关系,因而,他以一个画家的体验,西语专业论文,又主张“拉开距离”。
  4中西调和与结合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中西绘画的探讨,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绘画不仅是技术上的提升,更重要地是思想上的不断超越。因为,所有绘画都是一脉相通的整体,绘画的特质不是独立的个体,不能因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给自己的绘画思想构建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客观的说,虽然中西方存在着必不可少的异同,如何更好地对两者进行融合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是,不能脱离本民族的语言,要体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国画重主观、神韵,西画重客观、造型,只有把两者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画家主体精神上的融合,从而使绘画著作的形象更真实更完美。艺术不分国界,只有取中西之所长,加以融合与贯通,绘画艺术才能健康的发展。中西合璧并非简单的绘画技能与绘画元素的加法,简单的加法只能画出生硬劣质和不成熟的著作,只有创作思想和措施上的融合,艺术创作和精神层面的融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西融合。我们应开放地吸取某些西方当代艺术美的因素、创作观念,这关于中国的绘画艺术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朗.中国美术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 陈世宁.中西绘画形神观比较探讨[M].台北:东方出版社,2017.
  [4] 苏利文.东西方美术交流[M].陈瑞林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5]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