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理论体系的建构是对电视理论建构的一种反思过程,这其中对中外理论体系建构自身的反思尤为重要。通过比较,笔者认为中西电视理论体系建构在热度、建构内容、建构理念以及建构模式上差别巨大,本文认为真正的理论体系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对话式的理论体系,具有极大的兼容性,能保持理论的青春活力。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电视理论体系 反思 中西差别 对话 一、理论体系建构是一种对理论建构的反思过程 从“术”、“理”到“学”的�现过程是理论�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即由“理论”过渡到“理论体系”的过程。理论不仅是表示“事实判断”的概念系统,而且还是表示“价值判断”的规范系统,两者合而为一,形成理论与人的相关关系。虽然人们常说“理论不是理论家个人的事情,社会对理论的形成与�展拥有巨大的决定影响”,但是,一旦理论进入到“体系化”的过程之时,“理论家”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了。“理论体系的建设是需要深刻反思和全面展开的社会工程”。 理论体系的建构是一种反思过程,是指对基于实践进行“反思”的理论的反思,即理论的理论。反思“就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对思想的思想’”,“反思是思维对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即思维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所构成的‘思想’作为‘问题’而进行‘反思’的关系。”通过对理论探讨进行“反思”方能形成“理论体系”。孙正聿认为理论体系的形成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对人类认识史的总结;要突出强调理论的‘现实感’或‘现实性’;内容与体系应该是有机联系的;理论体系的建构是一种‘建构一解构一重构’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以上几点表明:从形成条件而言,理论体系的形成并非“形而上学”的思辨,而是一种基于理论实践�展的思考,是一种“瓜熟蒂落”的自然状态。历史�展决定着理论实现的条件与趋势,而现实则直接检验着理论的可靠性;就内容而言,理论体系并非完全务虚的,而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就形成过程而言,理论体系的建设并非是一种“一劳永逸”的静态过程,而是一种不断�展斗争的过程,理论有止境,体系无止境。 电视理论作为理论中的一种,自然也不能脱离这种规律的制约。要建构电视理论体系,就必须对电视理论体系的建构进行反思,不仅要反思国内的理论体系,还要反思国外的理论体系,最好能对比国内外理论体系的建构。 二、电视理论体系探讨热度中西差别巨大 近些年来,学科体系与理论体系的讨论常见于刊物之中,以中国知网为例,以“理论体系”为题名的文章有5248条,以“学科体系”为题名的有1270条(2017年8月17日搜索数据)。关于“体系”一词的界定,各大词典大体相同,突出其“相互联系性”和“整体性”。文史哲百科辞典这样描述理论体系:“由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等构成的对于某一事物、对象或某一领域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与思想系统。每一门科学都有其一定的理论体系。是否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一门科学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众多的论文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学者很少对“理论体系”或“学科体系”为何物加以界定,他们往往将两者混合使用、不加区分。研讨学科体系的论文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学科或理论的内部结构与框架,一种合理的、严谨的知识架构成为理论体系探讨的主要内容。与中国理论体系研讨持续升温不同的是,在英语文献中,很少有直接研讨学科体系或理论体系的文章出现。 三、电视理论体系探讨内容中西差别巨大 1.政治模式的电视理论体系 这一体系多见于中国主流的电视学之中,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一般是根据中国的政治需要以及电视相关实践概括出来的,代表的书籍是杨伟光的《中国电视论纲》。这种理论体系建构的最重要特色在于,将中国电视的性质、特征以及功能等政治特征置于首位,从现实来讲,这也确实符合中国的电视运行实际;其分类特征着眼电视的节目、栏目或频道等特征与分类;再就是包括经营与管理,早期一般不谈经营,只谈管理,这种管理主要是谈及事业管理以及商业属性等等。这种理论体系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政治性强,具有较强的宏观性,缺乏对电视与社会等等关系的思考,缺乏对电视制作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的理性思考。 2.新闻学模式的电视理论体系 实际上,我们所见的大部分作品主要是依据新闻学或者文学所建立起来的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运用理论和史论三块。近十年来出现的电视理论综述文章大多采用这种分类模式,其特点是简洁明了,无所不包,既有共时描述,又有历时描述,但是其缺陷也是明显的,那就是这种分类体系没有特色,放之四海皆准。这种分类模式的出现与流行为很多人称“电视无学”落下了口实。因为理论体系的建构没有体现特色、内容与电视的特征。 3.文本、机构和受众类电视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体系架构较具概括性,在《Television Handbook Media Practice》一书中表现最为明显,尤其该书的“电视探讨领域图”,基本上能全面概括电视探讨的主要内容。 该图将电视内容分为“生产”、“电视文本”和“接受”三大块,西班牙语论文,其中生产受“技术”、“市场”以及“公共服务”三者的作用,这其实是个编码的过程;电视文本则受制于电视节目类型、节目流、多频道的竞争环境以及互文性等等;第三步则是受众的文本接受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受众建构自我文本的过程,受到受众需求如娱乐、信息需求等的作用,接收是个解码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作为公民的参与者、也有作消费者的参与者、国内外政治事件、国内外新闻事件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等既对电视产生作用,亦对人们产生广泛的作用,电视就是存在于这样的一个复杂的体系之中――既被作用,又作用他人。这一体系的好处是将与电视相关的活动全包括进去了,属于典型的共时描绘,因此它缺乏的是历时性。 4.内容类理论体系 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思考从内容上建构电视学的理论体系,这种建构方式既借鉴了西方的三分法,又借鉴了中国的三分法,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如石长顺教授就提出要建立包括电视源流论、措施论、本体论、传播论、文化论、叙事论、新闻论、娱乐论和批评论等十大内容在内的电视学理论体系,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以“电视反映论、电视过程论、电视媒介论、电视制度论”等四大项概括整个电视学:电视反映论主要包括电视与真实的关系;电视过程论主要关注电视传播要素间的关系,注意权力与效果;电视媒介论主要关注电视�展和社会的关系;电视制度论主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关注电视。 胡智锋教授认为电视理论体系的建设首先要求中国电视理论探讨“本土化”,主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和实务间的关系、理论与高校教育间的关系以及理论与其它学科间的关系。高鑫教授认为,西语论文范文,体系的建设就是要完成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转变。石长顺教授认为建立电视学首先要梳理既有的探讨成果,欧阳宏生则主张以电视批评和史论来构建电视理论体系。 四、中西电视理论体系建构模式 从建构主体来看,确定是谁的理论体系很重要。认识电视理论体系建构的学术生态是理论体系建构的第一步。目前的电视理论体系建构至少存在业务模式、政治模式、学术模式和教学模式等几种,这些理论体系模式立场不同,价值观自然不同,构建电视理论体系的目的也就不同。因此,这几种模式之间的权力争夺将始终存在。业务模式表现的是知识与经验的传承;政治模式是控制的表现;学术模式是独立科学的展现,强调的是“价值无涉”;而教学模式则是方便性的体现。作为学者,我们期待建立的是具有独立取向的学术模式,但是,学术模式由于既不与我国政治模式相容,亦不与教学模式相容,因此,其探讨地位很是尴尬。 从电视理论体系建构的内容来看,由于不同的电视理论体系建构模式的出�点和立场不同,其关注点自然不同。政治模式关注的是能否将自己的意识形态通过学术传递出去,从而形成权力对学术的规训;业务模式关注的是能否将业务流程阐述清楚,从而为经验传授提供路径;教学模式关注的是知识传授,其目的在于知识传授的简易与效率;学术模式关注的则是某个理论框架是否具有包容一切的可能性。 五、电视理论体系探讨中西理念差别巨大 从探讨的成熟度而言,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电视探讨远远超前于中国的探讨,但是其对理论体系的探讨则远远少于中国,其原因不在于学科的成熟度,而在于社会思想文化。主要原因是国人大体喜欢宏观探讨,喜欢“一以贯之”、喜欢条理性,其思维倾向于统摄性;而西方人的思维则倾向于�散性,每个探讨者都在自己的圈子里进行探讨。Craig这样描述传播学中的这种境况:“没有共同的目标让他们在一起,没有业界从业者争论让他们分离,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注意对方。”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为一元化的思维,从生活到政治,无不如此,西方人倾向于多元化的思维;中国人理论探讨注重对话,但是对话的前提是承认统一的体系,是在一种架构之下的对话,即所谓处世之道中的“自己、朋友和敌人”三分,“好与坏”的二分。这种对话虽然也只能产生于同一群体之内,但是由于自古以来,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大一统,因此,对话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只不过这种对话观念隐含着不平等,它是建立在大一统观念之下的对话;传播学者彼得斯在《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一书中说,回首人类的整个传播史,其基本上是一部探讨交流或对话失败的历史,对话难得,但是在多元的思想之中,人们渐渐养成多元对立、平等的观念。因此,其对话思维与中国的对话思维有所不同,是一种建立于平等意识之上的对话;其实这种思维观念也导致国内电视探讨个案探讨不透、现象探讨满天飞,微观探讨不深人、宏观探讨遍天下的局面。探讨论文中动辄即见“中国”、“世界”等词的探讨近况。总体来看,中外各执“对话”的一端,一个手执“统一”,缺少“平等”;一个手执“平等”,但缺乏“统一”。 中西电视探讨实际上是沿着两种不同的路径在进行着,我们要弄清的是我们拥有什么和缺少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向西方学习。无疑,西方的理论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理论间的平等性,但是平等意味着分散,意味着不集中,意味着缺失部分效率。中国电视理论集中性有余,而丰富性不足,但我们不能完全否认这种集中性的功用,正如我们虽然看到西方缺少理论体系的观照,但是不能认为这种就是正常的,就是正确的,而应注意到其理论�展的不完备性。唯有在中国的电视理论体系建构中放大理论间、理论探讨者间的平等性,充分�挥其动态性,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活的电视学。(本文系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电视学理论体系建构探讨》阶段性探讨成果(2017CXW003)) 作者:刘枫,河南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教师,新闻学 责编:梅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