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捐赠探讨[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接受民间捐赠,是解决资金不足的途径之一。然而近些年来,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接受捐赠不太乐观。本文通过找出作用高校捐赠能力的原因,提出一些改进对策,促进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获赠能力,为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开辟新的资金渠道。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 捐赠 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校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块:一是财政拨款,二是课题金费,三是校企盈利及各种捐款。然而高校(特别是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所获财政拨款严重不足,课题申报也是僧多粥少,高校公司与校外公司相争往往有许多先天不足。针对如何解决高校发展所需资金的问题,许多有识之士根据高等教育的公益性质,借鉴国外高等院校接受捐赠的经验,提出当国家无力顾及高校向上发展的资金需求时,高校应该通过一条“彩虹”跟民间捐赠对接,以实现高校的公益性质,既解决了高校发展的资金问题,又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然而大陆富豪拥有80%以上的社会财富,对慈善事业的捐赠却小于15%。虽然国内工商注册的公司超过1000万家,但是有过捐赠记录的公司却不超过10万家。在中华慈善总会接受捐赠中,近80%来自海外,中国人均GDP排名100多位,却是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之一。根据“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显示,校友捐赠1000万以上,且捐赠金额最多的高校为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可见上榜大学均是我国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水平一流、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较高和校友服务水平较好的大学。上榜高校中校友捐赠在1000万以上的共36所高校,其中“985”工程大学26所、“211”工程大学5所、其他类型大学5所,也就是说,高校捐赠主要集中在“985”、“211”重点高校以及经济发达省市及沿海地区高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由于优势学科属于市场价值相对较弱的基础学科,加之人才培养定位相对单一,获赠数量少得可怜。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如何才能吸引社会捐赠,是摆在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1作用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获赠能力的原因
  作用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获赠能力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宏观层面的国家政策因素,又有高校捐赠管理等社会环境因素。以下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略论其原因。
  1.1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缺乏区域优势
  大学的“区域优势”是作用校友捐赠的重要因素。而高考高分学生绝大部分流向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这些优秀生源毕业后,往往有较好的发展,且收入较高。在“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累计校友捐赠在100万以上的有110所。校友捐赠多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和浙江等经济和教育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及东南沿海地区,然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接受校友捐赠相对较少。
  1.2我国现有的税收政策不利于教育捐赠
  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都开征了遗产税,遗产税的开征,不仅可以促进消费,同时也促进了捐赠事业的发展,使收入进行第三次分配,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而我国尚未开征此税,这或许是我国捐赠事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国家的教育捐赠可以免税,然而在我国,虽然2004年的政策规定,对文化交流捐赠可以免税,但至今没有具体执行方案。因而现在有些省可以免税,有些则不行,我国对个人和公司捐赠者的税收优惠限额分别为30%和3%,均低于美国的50%和10%。
  1.3国家对高校限制其自由募捐及捐款投资
  在国外,教育基金会可以公开在社会募捐,而在我国,高校基金会属于“非公募型基金会”,不得在公共场所自行组织社会募资活动。接受捐赠比较被动,难以形成气候。同时按照国内的法学,即使大学拥有捐赠基金,也不能直接进行投资,这样会导致教育基金流向单一,增值乏力。
  1.4国家有关媒体对高校教育捐赠宣传力度不够
  在我国,人们更关注富豪资产排行榜,而非捐赠排行榜。富豪的资产多是为了留给后代而非捐给公益事业,个人钱财留给子孙的传统思想大有人在,人们普遍缺少主动捐赠的意识,没有形成一种捐赠文化,人们对高校捐赠的意义尚没有清醒的认识,甚至还有抵触情绪。相关媒体对这方面报道热情不高,宣传及引导力度远远不够。
  1.5公司缺乏社会责任
  公司往往把社会捐赠作为“回报社会造福桑梓”的慈善行为,而不是一种内化的责任行为,这种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大学社会捐赠必然难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机制,因而是不可持续的。
  1.6政府未出台捐款激励政策
  我国香港政府每年拿出几个亿为高校设立“配比基金”,即高校从社会筹资2元,政府就要配给高校1元,以鼓励高校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而我国内陆尚未有此配套政策。
  1.7高校领导重视不够,校友资源利用不足
  高校长期以来主要依赖政府的财政支持,对高校基金会建设的重要性估计不足,西语毕业论文,且捐款与政绩不挂钩。许多高校领导只重视教学及科研工作,对这一块工作没有投入多少精力,甚至有的学校还没有成立基金会、校友会。有些高校虽然成立了这样的机构,但没有配备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使基金会、校友会建设缺乏足够的支持。高校本身具有生产社会资本的特殊功能,然而许多高校只是被动地等待这种特殊功能自动产生影响。许多欧美国家的高校早已充分利用校友网络和资源,开展工作,筹集经费,彰显大学自身价值,使教育功能得到社会公众认可。然而中西部许多地方普通高校尚未起步,让校友资源任其浪费。
  1.8没有建立一整套让捐赠者放心的制度
  很多捐赠者对捐赠单位心存疑虑,甚至害怕进入个人腰包或者不知去向,大大降低了捐赠的积极性。
  1.9高校全体员工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募捐事业中来   许多教职员工思想上还没有为学校争取捐赠资金的意识,他们大多认为争取学校发展资金跟自已没关系,正是这种思想的广泛存在,教职员工的言行往往忽略了对校友的母校情结培养。
  1.10高校教育理念落后,服务水平低
  大学的“造富能力” 和“校友服务水平”是作用大学校友捐赠额的关键因素,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普通高校仍是按部就班的完成课本宣讲,不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许多高校教职员工与学生的关系达不到亦师亦友,甚至有的教职员工对学生态度恶劣,居高临下。学生一些合情合理的要求不但得不到满足,有时还无情地被压制,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母校情结淡漠,而且往往没有凌角,没有自已的想法,只会读死书,没有朝气和闯劲。在评学生奖助学金的问题上,一些高校还不够公开透明,这些就会直接作用到一些优秀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从而作用未来校友反馈母校的捐赠热情。
  2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募捐对策
  2.1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
  为了增强区域优势,应大力推进中西部的大开发。尽快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是提高该区域地方普通高校捐赠能力最根本的前提,只有该区域经济发展了,该区域高校校友及公司才有捐赠的可能。
  2.2出台征收高额遗产税,加大捐赠税率优惠政策的力度
  我国应借鉴美国政府出台征收高额遗产税的政策,以增加高校接受捐赠的可能性。这样既可以促使国家GDP增长,又促使财富合理流动,引导财富捐赠给社会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留给其子孙后代,使社会更加和谐。
  我国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教育跟进是重要的方面,国家可以从税率优惠政策上鼓励个人和公司对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教育捐赠,为中西部大开发储备大量的人才和技术力量。
  2.3放宽高校募捐类型和投资的限制
  高校基金会募捐类型放宽,可以使高校更加接近校友、接近社会、接近公司,让高校在争取更多发展资金的同时,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学生,开发出更多社会、公司需要的科研成果。
  美国哈佛大学,其捐赠基金由哈佛大学自己成立的一个独立法人运作的非营利企业来管理,年平均增值收益达到10%以上。受2017年经济危机的作用,在捐赠基金受到重创后,其基金仍有260亿美元。该资产管理企业从成立到2017年6月,管理基金的总体回报率为13.3%,哈佛大学每年预算是30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哈佛大学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只要现有捐赠基金每年以8.5%的收益率增长,那么捐赠基金每年的增长值就可支付哈佛大学的所有开支。因此,我国高校捐赠基金,也应尝试着让其自由投资,使捐赠基金保值增值。
  2.4大力宣传和倡导教育捐赠
  美国多年引领世界先进,与其教育领先息息相关,而其教育领先又与美国的高校巨额捐赠息息相关,巨额捐赠与其国民的公益意识是分不开的。2017年,耶鲁大学来自学生、社会朋友的捐赠达到151亿美元,耶鲁大学的非凡成就反映了美国捐赠者的慷慨人生态度。因此,我们应该借着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大力宣传和加强中西部捐赠文化建设。
  2.5公司应该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教育的发展势必福泽社会各个领域,那么公司发展壮大也应相应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在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公司也应考虑教育、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责任。比如娃哈哈集团切实践行了“产业报国,泽被社会”的经营理念,该集团已累计在教育领域捐赠2.2亿元,援建了23所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大学生,开展爱心支教大行动,招募100名志愿者,赴川、黔贫困地区支教等等,他们的义举反过来把娃哈哈集团打造成一个对社会尽责的公司形象,为其产品的广泛销售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6利用拨款政策,引导鼓励捐赠
  在笔者看来,政府对高校拨款可分基础拨款和机动拨款,基础拨款指教师及学生人头费,机动拨款可根据捐赠数额来配套拨款。而捐赠数量的多寡往往与高校的科研成果、名师人数、杰出校友、学生就业等高校的质量和名气息息相关,从而形成高校间的良性竞争。
  2.7高校领导应重视捐赠工作,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将高校接受捐赠的多少与校领导考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领导才能够重视,机构、人员及相关工作经费等才可能到位,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只有机构健全、人力充足、资金到位,相关人员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主动筹划捐款,设计捐款项目、细节、办法,进行网络宣传。经常与校友保持联系,关心校友成长与发展,并为校友之间的联系架起桥梁,比如成立各层次校友俱乐部、举办各种活动和聚会等,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高校治理,使高校教育质量与社会公司的发展协同提高,并无形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而不断地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让校友为母校的发展感到自豪,学校越办越好,获赠也会越来越多。
  2.8制定出让捐赠者放心的规章制度
  对学校获赠,应跟踪捐赠项目的进展,及时将捐赠使用情况上网公布,重大捐赠支出由校董会决定通过,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公布捐资财务报表及审计结果,保证捐资用于该用之地,提高高校的公信度,规范教育捐赠,让捐赠者放心。
  2.9主动出击,灵活多样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质使高校具有特殊功能,它本身就是一个“聚宝盆”,近年来经济发达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高校十分活跃的校友会、同学会、校企联合董事会,正是高校这样一种特殊功能穿针引线的结果。但中西部能积极利用这种功能的高校并不多。比如杨振宁为保证清华高等学术探讨中心高效运行,赴港筹款,主动出击,筹得1000万美元,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而苦等国家科研经费的学校依然苦等着,任校友资源白白浪费,让“聚宝盆”尚失其功能。
  俗话说: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因此我们应敞开大学之门接受社会的风雨声,使公司与高校教育的理念交融,让有能力的教职工、学生获得更多的捐赠资源。比如可以发动有能力的教职工募捐指定项目经费、高层次讲座论坛经费、学生奖助学金等等,甚至可以发动学生参与其中。   高校为地方公司服务,公司为高校尽微薄之力,形成良性互利互惠体。高校利用捐赠资金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吸引优秀大学生,提高竞争力。公司通过高校捐赠提升公司形象,形成潜在客户,打造培训基地,与校方建立可能的贸易往来等。
  2.10改进办学思路及教育理念,着力提高校友服务水平
  高校未来校友捐赠的多寡,说到底要看各高校的造富能力。学生能力强,干大事,未来捐赠能力才越大,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想敢干、创新思维及为人处事、与人沟通能力尤为重要。比如耶鲁大学2002届毕业生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近900万美元,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笔者却有感于张磊的一句话:“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创建的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就是以横贯耶鲁管理学院的一条道路命名的”,张磊捐款动因,是耶鲁大学实实在在成就了他的创业理念。他虽然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但他仍义无反顾地将900万美元捐给了成就他创业的耶鲁大学,这说明,国内高校教育理念急需更新,培养学生具备创富能力,才最为重要。因此学校在传授学生基础及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多请名家、名人、明星到校讲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形成强烈的学术氛围,并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能力培养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将来校友回馈母校的多少,只有学生自己的经济实力强大时,才有可能回报母校。
  从新生入校报名、军训开始,学校就要善待每一位校友,发自内心地关心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教职员工也应改进与学生说话的态度,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当学生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当学生出现感情问题时,及时给与疏导,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及时给与鼓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学生离开母校踏入社会以后,岂能不时常想起母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学生在校期间,奖助学金的评选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果有失公平,学生势必产生埋怨情绪,这样一来,学校很可能会失去有捐赠能力的校友,因此公开、公正、透明的评选,会让所有学生心服口服,母校情结就会进一步的加强。
  3结束语
  通过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获赠能力低下的这一近况略论以及募捐对策提出,相信随着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大力发展,只要大力推进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的教育改革,正确定位高校办学思路和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提高校友服务水平,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争取获得国家捐赠优惠政策,弘扬全社会教育捐赠文化,对内重视和加强捐赠管理,以捐赠促中西部高校良性竞争及发展,以高校发展促捐赠的良性循环。中西部地方普通高校捐赠一定会走出低谷,取得成绩,开辟高校发展资金新渠道。
  参考文献
  [1] 郭德侠.健全高校社会捐赠制度的构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1).
  [2] 吕旭峰.我国教育捐赠问题探讨[D].河南大学,2017.
  [3] 陈根林,季诚钧,何菊芳.中美高校捐赠所得税收优惠制度比较[J].高教论坛,西语专业论文,2017(3).
  [4] 朱洁义.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机构近况与高校社会捐赠[J].教育学术月刊,2017(1).
  [5] 徐林.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促进社会捐赠的对策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7(11).
  [6] 李星慧.娃哈哈集团投2.2亿捐赠教育[N].信息时报,2017-7-14.
  [7] 陈晓宇,冯倩倩.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探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9(1).
  [8] 耶鲁大学网站信息[Z].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