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礼貌准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成功交际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各种社会和群体所广泛使用的文明手段。但是礼貌准则毕竟受到不同文化的限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言语和交际中所遵循的礼貌准则的侧重点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必须注意礼貌准则的差异,发掘言语运用背后的文化异同根源,从而使言语参与者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交际环境来选择合适的礼貌准则,克服语用失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完成。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礼貌准则 文化异同 交际 在语用学界,西语专业论文,礼貌已被公认为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语用学研讨的礼貌问题,主要是探讨各个语言集团的成员在何种场合遵守何种礼貌准则,并应用何种言语手段来显示自己的文明礼貌程度。国外对于礼貌的探讨,最早源于英国哲学家奥斯汀( J. Austin) 在 20世纪 60 年代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讲一句话就是在执行某种言语行为, 这些言语行为遵守一定的规则, 而且正是这些规则使言语行为成为可能。其后, 美国哲学家格莱斯( H. P. Grice)又进一步发展了奥斯汀的理论,西语论文范文, 提出了会话合作准则。对此,英国语言学家利奇( G. N. Leech)又提出了“礼貌准则”, 使格莱斯的合作准则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从而为语用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在我国, 这方面的探讨主要以顾曰国提出礼貌准则和徐盛桓的新礼貌准则构想为主要代表。本文主要以 Leech 和顾曰国提出的礼貌准则为基础来略论礼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用异同。 1.中国学者对礼貌准则的探讨与略论 对于礼貌的意义,我们中国有着很长的历史。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规范和礼貌准则。因此,我国有许多学者也对礼貌准则进行了探讨。顾曰国(1992)提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这一准则很符合中国的国情。 (1)贬己尊人原则。即对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要“贬”和“谦”,对听者或与听者相关的事物要“抬”和“尊”。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成分“夫礼者, 自卑而尊人”,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谦虚品德。 (2)称呼原则。即用适当的称呼问侯对方。在中国,使用恰当的称呼语被认为是最起码的礼貌准则。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秉承和沿袭了古代“礼”的精髓,是“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等在现代文化中的积淀和反应。 (3)雅言原则。即出言高雅, 有教养。选用雅言, 禁用秽语, 多用委婉,少用直言。这一准则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修养和自身的文化素养。 (4)求同原则。即交际双方在诸多方面尽量减少不同之处,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的欲望要求,尊重对方的“面子”和身份。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尚同”或“恭敬不如从命”的礼仪。 (5)德言行原则。即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缩小自己付出的代价。这个准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有德者必有言”以及“君子耻有其词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的传统思想。 2.西方学者对礼貌准则的探讨 关于礼貌准则的探讨, 国外学术界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英国的语言学家利奇( G. N. Leech)在1983 年提出了具有普遍性的“礼貌准则”(Politeness Principle简称 PP), 所总结的具体原则如下: 1.策略原则(tact maxim): 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 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慷慨原则(generosity maxim): 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赞扬原则(approbation maxim): 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原则(modesty maxim): 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放大对自己的批评。 5.赞同原则(agreement maxim):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放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6.同情原则(sympathy maxim): 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其中,策略原则和慷慨原则分别是从对待他人和对待自己的角度, 来强调应坚持为了增大他人的利益而宁可自己付出代价的准则。策略原则一般用于请求或命令别人做某事;而慷慨原则常用于承诺对方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等语境中。 赞扬原则与谦逊原则也是同一问题的两个层面, 西方人更侧重于使用赞扬原则;而中国人关于谦逊原则会更加青睐。 由于赞同原则的约束,直截了当地不同看法是不礼貌的, 因此在表示不同意见时应先表示自谦, 或在某种程度上先肯定对方的意见。而同情原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祝贺”和“吊唁”是有礼貌的, 因为两者所表达的都是与听话人共有的感情。 3.中西方礼貌准则的差异 3.1中西方礼貌准则在理论上的一致性 在中西方人进行会话时,理念是一样的,说话的双方无疑都想使会话顺利进行下去,在进行交际时,他们都是在友好交际等其他情况都相同的前提下,尽量不让双方有失礼貌的感觉,这都是由于交际双方为了友好的交际,才会使用礼貌性的言语,使对话没有问题。任何人都爱面子,面子是不分国界的,当然交际双方也很在乎面子,为了达到共同的交际目标;他们都会互相尊重、彼此赞扬。在中西两方社会交际中, 他们有着共同要遵循的准则,比如,他们也需要互相赞扬、谦虚、尊重和宽容对方。其次,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谦虚,因此,人们非常重视“谦虚”,这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而Leech的谦虚原则与中国人的“谦虚”实质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国人在请客时,他们会说几句客气的话,很谦虚的说几句:“也没准备什么好吃的东西,请谅解。”这些类似客套话都有意地贬低自己,抬高对方,而在西方人给对方送了礼物,或是为对方做了什么好事时,当对方表示感谢或夸奖时,他们会很乐意地说很高兴为对方这样做,会直接表现出希望对方喜欢之意。但是中西方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因为他们的交际目的一样。 3.2 中西方礼貌准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区别 虽然中西方礼貌准则在理论上是一致的,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不尽相同的,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平常的交际中,如果受到称赞时,中国人通常喜欢贬低自己,抬高别人,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中国是一个以群体主义为取向的国家。中国人为了一个集体,为了他人,可以承受一切负担、然而就形成了谦虚的礼貌准则,它是中国人所崇尚的,这不同于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而中西方礼貌准则异同主要表现在对对方赞扬的话语上,西方人面对对方夸奖时,虽然谦虚,而不贬低自己,他们会说:“Thank you.”;而中国人面对别人夸奖时,通常会先贬低自己,用否定的方式说 :“哪有,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好,只是小意思,是跟着党走。”等。自古以来,中国把谦虚作为一项美德,面对对方的赞誉时,向来都是不接受,或是不直接接受, 甚至还通过贬低自己的方式来对待这种情况。而同样的问题,关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没有这种习惯,当受到别人的夸奖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很欣然地接受对方的夸奖,并表示十分感谢。 4.结语 Leech 的礼貌准则和顾曰国的礼貌准则分别是基于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的文化特征而提出的作为语用准则的探讨范畴,它们都受各自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的制约,文化的异同可以直接体现在其对各自原则的含义理解以及侧重选择上。对比略论汉英礼貌准则的差异之处,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异同,增进中西方文化交融,指导我们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当中正确使用礼貌准则,掌握礼貌用语,避免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Geoffrey N Leech.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td. 1983. [2]顾曰国. 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探讨,1992(4) . [3]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王新谦. 礼貌准则及其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J].河南大学学报,1998(3). [6]杨忠. 语言学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