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亲属称谓语是人们日常交际用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也是构成社会语言的重要部分,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文化特征。中西社会各有一套独特的亲属称谓语系统,虽然这两套系统中都包含一些基本的称谓词,但是其间却存在明显的异同。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略论中西亲属称谓语系统的异同,探索其文化原因,并通过对文化原因的探索使英语学习者更加深理解中西社会文化异同,增强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词:亲属称谓语;异同;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7)10-0000-02�� 亲属称谓语是一定的亲属制度所产生的文化符号,它以简单的术语形式反应了了复杂的亲属制度(戴庆厦,139)。所以不同的社会文化就会导致形成不同的亲属称谓语系统,反之不同的亲属称谓语系统也会反应出不同社会文化特征。�中西社会各有自己独特的亲属称谓语系统,虽然他们都含有一些基本的亲属称谓词,但是其内涵和指称范围却不尽相同。跨文化探讨者发现中西亲属称谓语系统存在着一些不对等现象,而本文就试图比较中西亲属称谓语系统中存在的异同,并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这些异同,从而增强中西文化异同意识,促进跨文化交流。�一、中西亲属称谓语异同表现�(一)英语亲属称谓语的“外延化”与汉语亲属称谓语的“内涵化”�表1性别英文称谓语中文称谓语男性�女性husband�wife丈夫�妻子男性�女性father�mother父亲�母亲男性�女性son�daughter儿子�女儿男性�女性grandfather�grandmother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男性�女性uncle�aunt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夫�伯母,婶母,姑母,舅母,姨母男性�女性brother�sister兄、弟�姐、妹男性�女性nephew�niece侄子、外甥、表侄、表外甥�侄女、外甥女、表侄女、表外甥女男性�女性grandson�granddaughter孙子、外孙�孙女、外孙女男性�女性cousin�cousin堂兄弟,表兄弟�堂姐妹,表姐妹男性�女性brother-in-law�sister-in-law大伯,小叔,内兄弟,姐夫,妹夫�大姑子,小姑子,大姨子,小姨子,嫂子,弟媳男性�女性father-in-law�mother-in-law公公、岳父�婆婆、岳母男性�女性son-in-law�daughter-in-law女婿�儿媳 (该表参考《中西文化比较》一书中表11-1 中英文亲属称谓语的性别异同比较, 贺毅,281)�从表1中我们通过对比发现,西语毕业论文,与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相比,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就相对简单,笼统得多。这是因为英语亲属称谓语的“外延化”特征。所谓外延化,是指每一个称谓语都有至少2个以上的外延,指代具有相同或相近地位的所有身份。英语称谓系统中共有23个基本的亲属称谓词,其中大部分的称谓词都有至少2个外延。如grandfather 和grandmother既可指“祖父母”又可指“外祖父母”,所以各有两个外延。又如uncle和aunt这对称谓词各有5个外延,既可指“伯父”,“叔父”,“姑父”,“姨夫”,“舅父”又可指“伯母”,“婶母”,“姨母”,“姑母”,“舅母”,这些称谓词的外延化是基于他们享有同等身份或是地位。另外英语亲属称谓语在两性亲属,男女,长幼上没有严格的区分,最典型的是Cousin这一亲属称谓词,它有8个外延,既可以称呼父系这边的堂亲又可以称呼母系这边的表亲,既可以指男又可以指女,既可以指长又可以指幼。�相对而言,汉语亲属称系统就具有明显的“内涵化”特征。所谓内涵化,是指每一个亲属称谓词都与一种特定的身份相对应,从称谓词本身就可以了解称呼者与被称呼者的亲属关系。如以“我”为核心,在“我”称呼“祖父母”与“外祖父母”时,很明显地显示了父系亲属关系和母系亲属关系。又如“兄”和“弟”这对称谓词表明在同一辈分上被称呼者和“我”的关系:“兄”比“我”年长而“我”年长于“弟”。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不仅强调上下有序,还强调内外有别,用“堂”和“表”区分父系和母系的亲属关系。一声“表姐”就表明了别称呼者与“我”的母系亲属关系。所以汉语亲属称谓语“内涵化”的特征为父系,母系,直系,旁系,辈分及同一辈分的长幼排列上赋予了一个特定的称谓词,从而使汉语亲属称谓词在数量上明显的多余英语亲属称谓语。�但是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之中,汉语亲属称谓语的“内涵化”特征又呈现出模糊化的趋势,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不再明显的区分“堂亲”和“表亲”。这一模糊化的趋势尤其关于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更为突出,他们会把“表哥”或是“堂姐”直接称呼为“哥哥”或是“姐姐”。这是由于家庭中的孩子减少,不会同父辈一样强调“哥哥”或“姐姐”是堂亲还是表亲。这一点恰与英语亲属称谓语的“外延化”的特征相似,从中也可看出西方社会文化对我国的作用。�(二)敬语与谦语�汉语称谓语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贬己尊人”,即称谓语包括敬语和谦语两部分,实际上这两者在称谓系统中是相辅相成的,凡敬人者必自谦,自谦者必敬人(贺毅,282)。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也不例外。如表2所示,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中几乎每一个称谓词都有相应的敬语和谦语称谓词,如称呼对方的爸爸时用“令尊”或是“令公”,而称自己的爸爸时则有“家父”,“家严”,“家尊”或是“家君”这类的谦语。由于西方文化文化崇尚自由平等,所以反映在亲属称谓系统上,英语几乎没有敬语与谦语之分,而是直接在代词your和my后直接接上相应的亲属称谓词,如my father 和your father。�但是在西方国家,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还会使用dear father,dear mother这类的称谓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称为一种敬语。相反我们的日常交流中却不会用“亲爱的爸爸”或是“亲爱的妈妈”这样的称呼,而且汉语的亲属称谓系统的敬语与谦语词一般用在书面语中而不用在口语之中,因为现代人们之间的交流更趋向于用一些简单的称谓词,因为这些敬语与谦语词听起来更加显得书生气。�表2 中英敬谦语汉语敬语英语亲属称谓汉语谦语英语亲属称谓令尊,令公your father家父,家严�家尊, 家君my father令堂,太君your mother家母,家慈my mother令正, 令阃your wife荆妻,拙荆�贱内,山荆my wife岳父,冰翁,泰山your father-in-law令兄,令弟your brother家兄,舍弟my brother令郎,令嗣your son犬子,小犬�豚儿,息男my son令媛,令爱your daughter息女my daughter �二、中西文化内涵�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体现文化的异同,亲属称谓语尤其如此。中西亲属称谓系统的异同明显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在历史背景,家庭观念等方面的异同。�(一)历史背景�中国文化发源于东亚大陆,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由此导致了中国人“固土重迁”的民族性格,加之中国社会是建立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社会。由此而发展来的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的经济模式,自己自足小农家庭生产方式。这些条件就使得传统的中国社会等级森严,分工明确,这也就导致了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琐复杂的原因。 �而西方文化是从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这也就决定了西方人很早就挣脱了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而是以地域和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组织来代替,这就形成了西方社会家庭组织结构松散的特点,另外西方社会长期以来在经济上“重商轻农”,移民和殖民活动造成人口流动大,西语论文,社会组织不在以等级为核心,取而代之的是人人平等,反应在亲属称谓语上则是称谓词内涵简单,外延丰富。�(二)家庭观念�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呈现出上下有别,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特点,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宗法家庭制文化。传统的中国家庭式建立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专制基础上的:根据父系血缘,围绕家长,确定他们在家族或宗族中的身份,在长期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人们大多同宗同族而居。宗族,家族组织具有经济,教育,政治和武力自卫的职能影响(冯天瑜,184)。宗族内的亲属关系严格按等级区分,由此导致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中隐含着的宗族内部的不平等关系。另外中国人偏爱多代同堂的外延式大家庭,希望人丁兴旺,家庭强大,由此便为家族中的每一个身份赋予一特定的称谓,以示区分。�与中国偏爱外延式的大家庭相反,西方人更钟爱于小家庭的核心生活方式,特别是强调夫妻核心家庭而不重视父母核心家庭,儿女成年后便独立生活,较为多变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流动性较大,从而导致夫妻核心家庭与父母核心家庭逐渐疏远,人们也就不像我们中国人那样重视血缘亲属关系,所以英语中的aunt和uncle 用来指代所有相同或相近身份的人,而且英语亲属称谓语系统也反应来了父系血缘亲属与母系血缘亲属的平等。�三、结语�以上是中西亲属称谓语在指称范围,用法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异同。中西亲属称谓语的异同归功于中西两个民族各自独特的社会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念。关于我们英语学习者来说,了解中西亲属称谓语的不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两种文化的异同,从而便于两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进彼此的了解,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参考文献:�[1] 戴庆厦. 社会语言学概论. 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 139.�[2] 冯天瑜, 何晓明, 周积明. 中华文化史. 上海: 人民出版社, 2017,184.�[3] 贺毅. 中西文化比较.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7 281.�[4] 贺毅. 中西文化比较.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7,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