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新闻”概念的中西方界定[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公共新闻”,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之后,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开始关注美国公共新闻理论并开展实践。2004年“公共新闻”理论被引入我国。公共新闻理论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争议,本文对“公共新闻”的中西方定义进行梳理,总结其主要的传播特点。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公共新闻;社会角色;社会转型期
  [中图分类号]: K825.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7)-19-0222-01
  “公共新闻”,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是对如何使新闻媒体担当起更积极的社会角色的思考结果。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公众对新闻媒介的信任度下降,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兴趣也开始衰减,加上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的新闻报道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公共新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是新闻媒介对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做出的应对。通过《威奇塔雄鹰报》(Wichita Eagle)的实践,“公共新闻”这一观点引发了一场新闻改革运动。
  “公共新闻”最早由纽约大学新闻学系的杰伊・罗森(Jay Rosen)教授提出。从1993年至1997年,他主持了一个名为“公共生活与新闻媒介探讨”(The Project On Public Life And The Press)的项目来推动“公共新闻”运动。罗森教授认为新闻记者应该进行角色的重新调整,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更要通过报道“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西语论文网站,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新闻媒介也应该更积极地参与公共实践,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要通过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加强受众的公民职责,新闻媒体应担负起促进民主和启发公众的影响,引导公众关注公共生活。
  与学者对“公共新闻”的概念界定不同,新闻实践者更多地把对公共新闻的界定放在了操作经验的总结上。《维吉利亚导报》(The Virginian-Pilot)的编辑们在一次研究会上说,他们是“通过在编辑部中改变新闻文化来做‘公共新闻’的”,并且这样总结他们的经验:让新闻报道揭示出公众带给这些新闻事件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向公众描述冲突。普通公众对事件的认识与专家们对事件的认识是同样有价值的,应该同等看待。在报道谁、什么事、为什么、什么时间和在哪里的同时,要力图向公众解释这个新闻事实为什么值得他们去关注。记者应该着力挖掘对于人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相关事实,并尽可能提供建议,这样新闻媒介才有可能帮助社会公众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去。
  公共新闻概念在美国的本土探讨中虽然一直没有得到清晰,但是每一个针对公共新闻的观点都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传播者角度看,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不放弃守门狗的角色……同时还要承担导盲犬(guide dog)的角色。”其职能已经不仅仅是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地参与公共事件,从而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
  第二,从传播内容上看,报道内容的选择不再是取决于“事”,而是取决于“人”,西语毕业论文,就是说从受众的角度来决定报道什么,报道的重点也不在集中于事件两极的冲突对峙,而是更温和地展示不同观点及其形成原因,突出表现公众如何做出决定、如何解决问题,报道中将普通公众的观点与专家权威的观点平等对待。
  第三,从传播方式上看,公共新闻与受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公共新闻否定了受众无意识和被动接受意识,重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强调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意识,民主化在新闻传播中得到体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从受众角度看,公共新闻将传播的对象定义为“公众”、“公民”。“公共新闻”把它的信息接受者定位为积极主动的个体,不再将受众仅仅看做是购买媒介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而是将受众看做是享有权利并拥有自我管理责任的公民,他们可以在公共讨论中意见,而这种意见将对社会公共事件产生作用。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公共新闻理论的论述虽然不多,但是公共新闻自从2004年引入我国,便成为我国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探讨的关注对象。公共新闻此时的引入和备受关注,原因就在于上文提到的公共新闻的主要特点与我国现阶段的传播发展需要有很多契合之处。
  《国际新闻界》2004年1月第一期,刊登了蔡雯的《“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究中的实践――探寻美国“公共新闻”及其探讨》和李青藜的《美国的公民新闻事业》两篇文章。2004年11月4日《南方周末》第1082期刊登了《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的报道。以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对江苏省“公推公选”进行了现场直播这一新闻事件,引发了我国的“公共新闻”热潮。“公共新闻”被认为将再一次带来中国电视新闻的“革命”,是中国新闻发展的下一个阶段。
  南京大学潘知常教授指出:“做公民时代的公共新闻,这个概念的达成,是基于以下几点,一是国家公共意识的日益强化,二是现代生活中公共空间的形成,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检验的产物”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陈昌凤教授认为,公共新闻是民生新闻的一种发展和提升,比民生新闻更具社会含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李青藜在其探讨中指出:“公民新闻事业是指大众传媒以组织者、行动者的身份参与社区事务,倾听市民心声,寻找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发起讨论,以各种措施吸引公众广泛参与,同时进行高强度、大规模的报道,争取对社会各界产生最大程度的作用,以实现某个良好的愿望或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媒体行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探讨所探讨员孙旭培则对公共新闻的功能进行了概括:“培育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此时探索如何使新闻媒体进一步发挥其沟通和引导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公共新闻”所具有的“立足公共利益,汇聚多元声音,引导公众讨论,促成问题解决”的特点,“公共新闻”在进入我国新闻界视野之后被寄予厚望。我国的新闻传播需要改革,随着我国社会和新闻传播的发展,公共新闻理论确实在我国可以找到某些运作的基础和条件。“公共新闻”成功地实现了对民生新闻的超越,是中国新闻发展的又一次革命,并开始尝试将公共新闻理论应用到我国的新闻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胡正荣、张磊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7月版
  [2]约翰・H・麦克马那斯:《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张磊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3] 蔡雯:《美国“公共新闻”的历史与近况-对美国“公共新闻”的实地观察与略论》,省略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