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于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之中[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屈小玲,1994-1995年任法国国家科学探讨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简称CNRS)客座探讨助理。此后在法国学习与工作,获人类学学位。2003年起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2017年回国,任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西南地区古代文明与近代区域社会探讨,以及人类学、民族学、艺术史、法语等教学工作。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求学国内:
  潜移默化的学术训练
  我是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届的本科生,1983届的古典文学与文献整理专业生。当时我们探讨生指导小组以汤炳正和屈守元领衔的6位教授都是国内名师,每届探讨生毕业都请北京的王利器先生和南京大学的汴孝教授等著名学者主持答辩,还给我们作专题报告,这对开阔我们的视野和胸襟都很重要。
  1986年,我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探讨生院首届明清小说专业的生,1989年底毕业并去了中国艺术探讨院工作。我觉得自己在法国能够继续怀有浓厚的兴趣在人文学科的诸多领域深入学习,与我先前在国内的读博与工作经历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想先谈一下这段经历。
  我在国内读博期间受到2个重要作用,一是来自我的导师陈毓罴教授,二是来自我的不同专业的生同学。
  陈毓罴教授20世纪5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既后考取留苏探讨生,在莫斯科大学学习4年,师从苏联著名文艺理论权威专家,毕业归国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工作,以探讨中国古典小说特别是《红楼梦》著称。陈教授在国内外所接受的学术训练使他在探讨方面显示出与同行不一样的开阔视野,对我不乏潜移默化的作用。
  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组建探讨生院,刚开始只招收探讨生,1983年开始招收生,专业覆盖文史哲、经济学、法律、语言学、民族学等各个领域。记得我就读的1986届所接触的上下3届各学科各领域的生导师都是国内各学科的一流学者,可以举出一长串在社会学科领域为人熟知的名字。那时社科院探讨生院学生不多,可以一同在食堂饭桌上吃饭,这也正是不同学科的同学交流的最好机会。这种交流使我的视野和关注已不局限于自己的古典小说专业,对社会学科领域的不同专业都有了一些了解和兴趣。
  在中国艺术探讨院的工作也是一段作用我日后在法国对艺术产生兴趣的重要经历。当时中国艺术探讨院位于北京柳荫街恭王府内,是中国艺术门类的最高殿堂,在戏曲、美术、音乐、文艺理论、话剧、电影、曲艺等学科都汇集了各领域的的著名老学者与中青年佼佼者。我在那儿工作的时间虽仅4年(工作关系保留至1997年),但也颇有收获。在工作及与同事的交往中,我受到了艺术学科与文化的濡染和作用,西语专业论文,其间,我曾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做访问学者。
  负笈海外:
  漫长而艰辛的求索之路
  1994年初我接受法国国家科学探讨中心(CNRS)的邀请去了巴黎,在东方探讨小组参与完成1项包括中国古典小说在内的东方探讨计划。从北京到巴黎,我经历了一个新的转折。
  在巴黎工作期间,我与法国汉学家多有接触,法国丰富的文化艺术也吸引着我,因此工作结束之后我决定留在巴黎继续学点东西。我先是在巴黎第七大学东亚系读东亚文明探讨生,到第三年时,我决定转而从头学一些中国需要的西方学科,将来归国才能发挥影响。那时正值我丈夫要去法国东部名城斯特拉斯堡工作,因此我也去了斯特拉斯堡继续修读。
  斯特拉斯堡第二大学马克·布洛克大学(2017年与该市另2所大学合并为斯特拉斯堡大学)以人文学科驰名,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是法国历史学与社会学的重镇。进入该大学以后,我先是集中修读了艺术史、社会学、人类学等专业的课程。学习中我的兴趣与目的都集中在对将来归国服务有用的领域,如在艺术史专业中我侧重博物馆学、考古学以及西方现代绘画流派;在社会学专业中,我注重都市社会学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问题,并撰写了学位论文《中国民本思想之根源及其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作用》,用社会学理论和观点梳理中国从古到今的民本思想传统;人类学专业使我的目光投向了非洲大陆、中南美洲以及太平洋诸岛的原始民族,我注重了解原始艺术、原始宗教与原始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通过对这几门学科课程的修读,我感觉自己一方面学到了西方现代人文学科领域的一些专业知识,同时也对西方社会与西方文化有了真正的接触和更深刻的了解。
  进入21世纪,我在法国感觉到世界在飞跃发展,中国也在飞跃。我因此想更进一步从全球范围来探究人类历史以及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同时我也获悉国内一些大学正在开设或准备开设人类学专业,于是,我决定去巴黎第十大学的学院修读人类学学位。
  巴黎第十大学学院集中了法国在考古学、民族学和人类学领域的诸多著名学者。我师从人类学教授B.贝桂菊(B.Baptandier)夫人,她同时也是汉学家。选论文探讨专题时,正值法国著名汉学家A.列维(André Lévi)翻译的《聊斋志异》法文版全集出版,《聊斋志异》是在西方国家广受欢迎的中国文言优秀传统小说。
  20世纪90年代的法国文学人类学探讨兴起,一些古典名著被运用于人类学探讨。因此我决定用人类学的视野和观点去尝试对中国文言小说的探讨,以《聊斋志异》为突破口。但在论文资料的搜集与撰写中,我深感在专业素养的学术训练中,自已还需要了解更多的人类学理论和观点,因此第三年我转学到斯特拉斯堡马克·布洛克大学人类学系D.莫纳尔(D.Monoris)教授门下继续做我的论文《聊斋志异人类学探讨--中国17世纪》。
  论文的撰写非常艰苦,D.莫纳尔教授从论点到资料的使用都给予我悉心指导。最后我的论文答辩获得论文优秀等级,并于2017年由法国文库出版。
  感悟中西方人文学科的异同
  既后,我又用半年时间在工作之余修读了宗教学课程,我感觉要了解西方文化,根源是西方宗教。   在上述专业的研读与论文写作中,我对中国人文学科和法国人文学科有一些个人感悟。法国的人文学科在欧洲国家具有代表性,法国在大革命前是贵族分封社会,与中国周朝的分封制度类似。但法国的传统社会是政教合一,它的传统文化就是宗教文化。法国在大革命后的200多年间,发展民主共和制度,同时也是科技发展与工业化、都市化时代,这个社会变革是巨大的,对人类生活与心灵的冲击也是巨大的。面对与宗教文化传统相背离的新制度、新时代所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西方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出现了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以及考古学等新型人文学科,每一门学科又有不同的学派,大家都在面对新时代新问题探究寻找解决的办法,所以不同的学科与学派才如此活跃。
  要真正认识中国与西方社会的区别,需要抓住西方是宗教文化传统,中国是儒家世俗文化传统这个关键的分野。西方的现代人文学科都是从宗教文化传统面对现代社会发展,直至产生现代化生发出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俗的儒家文化,以仁治与民本为核心价值,因此能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现代社会变革与现代科技并不产生于中国社会的内部,而是来自西方的作用,现代人文学科也是传自西方。我认为,一个有志于服务祖国的学习人文学科的海外留学生,既要学习如何应用西方现代人文学科的理论和措施来观照中国的现代社会,同时也要注意中国文化传统自身的特点。
  对西方社会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和都市社会,要真正了解西方国家,还应该了解地域文化与乡村社会。我曾经有2个假期在法国各地乡村漫游,这关于了解法国的区域社会与乡村经济大有好处。因为专业的原因,我在法国比较注意接触和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不同政党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利益及政党之间的博弈。我感觉不同派别除了所代表的利益阶层不同以外,总体上也都强调公民义务。民主社会除了个人自由、个人权力,西语论文,公民随时都准备承担对国家的义务。深层的文化是建构民族精神的东西,在法国就是宗教与现代社会的民主制度。今天法国传统的宗教文化与民主并不互相排斥,它们在法国人的生活中相辅相成。
  归国服务是我在海外治学求索的驱动力,我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求索之路,艰辛而充实。我在国外重视对西方现代人文学科的学习与认识,目的就是想在归国时能为祖国多作贡献。
  2017年9月我实现了我的归国愿望。我没有回到北京的科研机构与高校,而是选择了位于成都的四川师范大学,以方便照顾我的高龄父母。回国以来,我感觉人文学科的高层次归国人才在大学的科研与教学中,能够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我在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古代文明与近代区域社会的探讨中,找到了自己的田野。在认识和了解中国快速变化的潮流中,我对中国的民族性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精髓,需要做一些较深入的探讨与推广,这也是我现在和将来关注的方面。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