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传统绘画写生观之模仿自然比较探讨[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模仿自然绘画创作的基础和源泉,必须去体验自然、感悟生活。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画家应该融入自然之中,顺应自然而为,让客观对象与艺术家融为一体。西方传统绘画对于模仿自然观明确的被提出形成了写实的体系,将客观事物进行再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模仿或者写实的表达。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西方传统绘画;写生;模仿自然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2-0186-01
  在绘画领域人们一直都钟情于对景写生,把对大自然的真善美感受,进行深刻的吸收和借鉴。虽然中西都很重视写生,但是他们的写生观是大有不同的。本文章从模仿自然的角度来阐述中西传统绘画的写生观。什么是写生观呢?写生这个词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不管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都离不开对人、景、物的写生。可是在写生的过程中,画者是怎么样观察客观对象的呢?面对大自然画家是怎么样思考绘画的呢?中国和西方的艺术家的说法是各有千秋。
  一、对于模仿自然的提出
  (一)中国传统绘画对于模仿自然的提出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高扬道法自然的审美观念,以物我两忘的审美判断和返朴归真的审美情趣,综合构成了老子的美学思想。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周易中讲“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一种高度和谐的境界,是万物交融的整合感,所以中国绘画就来自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张璪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对“道法自然”地发挥。艺术家在面对大自然写生的时候便有了物我统一、陶冶性情、不求形似的特点,表现出了即亲近大自然有超越大自然的画面。谢赫的“六法”中,把对景写生放在第三位,这就远区别于西方绘画了。五代时期的荆浩高度重视深入生活,他笔下的写生观是要求达到“真”,既要表现出自然山川本质的真实和互相间内在的联系,很重视写生。
  由此中国传统绘画就发展为以自然为源泉,达到主客体的统一,创造出高于自然生活的艺术著作。
  (二)西方传统绘画对于模仿自然的提出
  “模仿说”最初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们提出的。赫拉克斯特的观点是“自然不是借用相同的东西,而是借助对立的东西形成最初的和谐。因为艺术模仿自然,他是第一个提出艺术是模仿自然。苏格拉底认为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他将艺术模仿的对象从自然地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渐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从这开始艺术模仿的对象也逐渐扩大到社会人生。亚里士多德对他老师的观点全盘否定了,他认为 客观世界就是真实地世界,而不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他肯定艺术家的创造活动,认为艺术比现实更真实。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绘画对于模仿自然提出的理论虽然没有西方的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但是 “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提出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我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很关注大自然,体悟自然界的高妙和灵性。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表达主观的感受,将个体的小我和宇宙自然地大我合二为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传统绘画对于模仿自然观明确的被提出形成了写实的体系,将客观事物进行再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模仿或者写实的表达。它的模仿自然观是要驾驭自然,改造自然。形成了主客观对立的“二元论”。但是他们相同的地方就是,以承认自然地客观实在,以自然为本原,面对大自然写生都是围绕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注重事物外部和内部的揭示。
  二、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西绘画写生观
  从概念上讲,写生是艺术家应用绘画工具描绘出自然界的真实物象。一般写生的著作并不是艺术家所完成的最终绘画,只是为最终的绘画搜集素材的过程,但这个过程需要仔细观察和体会。写生的目的不同则观察方式就不同,综合来讲,写生有提高技法的写生,有体验生活的写生,有搜集素材的写生,有创作措施的写生。古人讲“积厚薄发”,大量的写生体验,通过对自然界中客观对象的深入探讨,记录下自己所感受和观察到得事物,能使自己的观察变得敏锐,造型铭记于心,这样笔意在先就胸有成竹了。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写生观
  中国传统绘画写生观与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以及禅宗是分不开的,经过魏晋发展至明清,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对于写生的理论作品。就像宗炳的“画像布色,构兹云岭…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话,就是对于中国山水画写生最早的记载。从绘画的角度来看,他又说艺术家应该“应目会心”,在写生的时候事物的外在特征和规律要熟悉掌握,中国艺术家提倡“行万里路”,同时也要观察、记忆。谢赫的六法中的“应物象形”,他把对物写生放在第三个。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以“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细,殆不见墨色,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此时的写生概念真正形成,在理论作品中真正的定义出来。黄公望曾说过;“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摹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 说明他重视外出写生,喜与大自然亲近。石涛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他自谓“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可见他常与黄山作伴,必能熟悉黄山的山体特征,从而游刃有余的描绘出山的体态。
  这样看来中国传统绘画写生观的重点在于处理写生中的笔墨语言和自然地关系,讲求目识心记,对待自然的描绘不在乎于形似,意会多于刻画。不强调自然界关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强调主观感受,画家在写生时常在“似与不似”之间,不过分强调客观描绘的对象。这的写生的“生”其实也就是“生动、生趣”了,以平面来观察世界,重表现。
  (二)西方传统绘画的写生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乔托的绘画虽没有科学的知识,可是却能以色彩来造型,他画的人体颇有一些立体感,衣纹被描绘的挺拔有力,光线也是十分的逼真。他用这样的一个方式揭示了社会现实,他是写实主义表现措施的开创者。达芬奇说;“绘画是透视之母,是视线的科学”。这说明西方绘画热衷于透视知识的探讨与应用。苏格拉底说;“绘画是对所见物的描绘”。在德拉克洛瓦的日记中写到;“由于追求和整理高雅的‘形’而忽视产生的阴影,那就和你们一样失掉了肉体的感觉。你们也就画不出来在灰蓝画面上稍艳的皮肤颜色,你们之所以关于绘画的一个要素--色彩--等闲视之,就是这个原因”,这就意味着他很重视光线和明暗。赫伯特·里德说;“色彩的功能在于增强绘画的真实感”。
  由此可以看出西方传统绘画写生观重再现,注重模仿自然,强调应用科学的措施来更真实地变现出客观事实,重视对光线,透视、明暗、色彩的应用,努力去营造视觉上的立体空间感和逼真的效果多以直接面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描绘。
  三、从内容与形式中的模仿自然看中西传统绘画写生观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西语论文网站,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由于中西方传统绘画的模仿自然观不同,就造成了中西方在对待客观事实中所表现形式不同。从构图上略论,中国传统绘画中《林泉高致》提到高远,平原、深远的三远法和“散点透视”法使得整个视角是不固定的,可任游于整个景象中的任意一个角落去观察模仿自然。 西方传统绘画要求从某一个固定于焦点出发,严格的控制比例、结构等,严谨的细节刻画出了有纵深感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构图更加深了模仿对象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是对世界的自然万物有敬佩又有征服欲的体现。从技法上看,中国传统绘画用最简单的线条和笔墨的情趣,去表达超乎于表面的内在精神。中国传统绘画偏重于感悟,主观的表现出客观世界。西方传统绘画追求再现客观世界,甚至要达到逼真的效果,自觉地专研科学,对透视学,光学,解剖学,色彩学等理论的探讨上,这些探讨为“模仿自然”也提供了可靠的准确性。
  本篇文章是从模仿自然的角度来观察、了解中西传统绘画写生观的比较。中国人讲究与自然的交流、对话,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将人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尤其强调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融合。自然是最高境界,因此,人们“回归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西方人更注重模仿、再现,强调真实空间的描绘。
  参考文献:
  [1]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951-1950.
  [2]李福顺.中国美术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西语毕业论文,2017,128-205.
  [3]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4]陈延.道法自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