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批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言语行为,是语用学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来比较和略论中西方国家之间批评言语行为的相似性和异同性,并探索异同性存在的原因。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批评,言语行为,中西方,对比略论 一、引言 作为语用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探讨语言的应用,即以言行事。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Austin最先提出,Searle进一步发展的。近年来,随着言语行为探讨的发展,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和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语言中的各种言语行为进行了探讨。例如:Olshtain 和Gohen [2]对道歉言语行为进行了探讨,Murphy 和 Neu [1]探讨了抱怨言语行为,张绍杰[5]对请求言语行为进行了探讨,王爱华[3]对拒绝言语行为进行了探讨。然而,对批评语言行为的探讨却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来比较和略论中西方国家之间批评言语行为 的差异。 二、中西方批评言语行为的对比略论 中西方国家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实施批评这一言语行为时,既有相似点,又有异同性。 2.1 相同点 2.1.1 隐含策略 隐含策略是指批评者不明显指出被批评者,或着不明显指出被批评者的错误行为,而是通过含蓄而模糊的话语来间接实施批评言语行为。含蓄的批评主要是出于礼貌,既避免了与听话人的直接冲突,又避免了伤害听话人的面子。隐含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暗示 暗示策略使得说话人的话语听起来不像批评,有意给听话人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听话人根据上下文自己揣测话中之意。 例如:Well,John,see how carefully Lily does the homework? 小明,上课之前你是不是忘了做什么? 开玩笑 在批评言语行为中,开玩笑使听话者感到轻松,既使说话者达到批评的目的,又不伤害听话者的面子 。 例如:Mr. Earth will be annoyed if you throw the rubbish everywhere. 你以为你是王羲之啊,写成这样谁看得懂啊。 (3)反语 在批评言语行为中,使用反语能够使说话者在谈笑间指出别人的错误,使听话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伤害其面子。 例如: You have a very good memory.(In fact,he always forgets things.) 你这衣服洗得真干净啊!(批评衣服洗得不干净) (4)替代听话者 说话者只把重点放在指出对方所做的事情的结果上,而不是在听话者上,为的是保留听话者的面子。 例如:The composition is not so good and there are many spelling errors in it. 客户的多少是直接作用我们的营业额的。 引用语 说话者引用第三者的观点或看法,间接地批评听话者。 例如:John,the teacher said that you should do more exercises. 爸爸,医生不是说不让你再喝酒了吗? 2.1.2 缓和策略 缓和策略是指说话者决定公开地指出对方的错误,但又不太想伤害对方面子而使用的一种策略。一般来说,说话者都是通过言语缓和剂来缓和批评言语的程度,突出其批评的善意性,减轻面子威胁的程度。缓和策略的方式主要有: 使用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可以就话语的真实程度或范围对话语的内容作出修正,也可以说明说话者对话语内容所作的直接主观猜测[4]。在英语中,maybe,possibly,perhaps等使用较频繁,而在汉语中,“也许”、“可能”、“好像”等使用得较多。 例如:Maybe you have soiled my book. 好像是你的不对吧。 先表扬后批评 说话者常常先肯定对方的优点或成绩,然后再公开地指出其缺点或不足,西语毕业论文,以此来缓和批评话语的程度。 例如:You are always done a good job,but this time let me down. 这篇文章写得挺好的,就是书写有些潦草。 虽然先表扬后批评的批评方式在英汉语言中都有体现,但相对而言,在汉语中用得较广,这是因为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儒家思想的作用,形成了相对西方人而言比较含蓄、内向、惯于忍受的性格,在生活中讲究以仁爱之心对人,以礼待人,言语、行为不伤害他人,要给别人留面子。因此,中国人在批评别人时,总是先肯定对方的优点,然后再指出一两点不足之处,或者以寄予希望的方式鼓励对方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使用这样的方式会使对方较容易接收批评。 2.2 异同性 虽然中西方批评言语行为在使用策略上存在着诸多共性,但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社会结构、思维方式等的异同,其使用策略也必然会有不同。主要表现为: 上级对下级的批评 在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批评中,西方人常使用准则策略,即说话人不直接进行批评而是陈述通用准则,或者大家都知道的哲理名言来达到批评的目的,而中国人则常用教训或警告策略来实施批评言语行为。 例如: There is no free lunch in the world. 天天上班玩游戏,这像话吗? 你再不好好学习,小心我揍你。 (2)使用前语 使用前语是中国人特有的批评方式。说话人通过使用前语,暗示听话人批评语即将发出,使听话人对批评的发出有个心理准备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批评语的语势,使听话人能更容易接受批评。例如:有件事呢,我不知道该说不该说,但我说了你不要生气。最近有很多同事反映说你迟到早退,这作用多不好啊。 2.3 异同的原因 通过以上对中西方批评言语行为的对比,我们看到了两者的相似点和异同性,而语言是可以反映文化的,各个民族的文化又是不尽相同的,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定势和文化模式会通过一定的言语行为表现出来,下面我们就文化异同方面探索造成异同的原因。 首先,就社会结构而言,传统上,中国是以家长制为基础的,注重辈分,讲究上尊下卑,这种社会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等级的,长辈或上级有义务和资格对晚辈或下级进行批评教育,因此,上级对下级常常使用教训或警告的批评方式 来体现了自己的权威。而西方的社会结构基本上是平行的,人们很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但他们在强调个性的同时也尊重别人,因此,即使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批评也要有理有据,而不承载个人的意愿,不能损坏别人的形象,威胁到别人的面子。因此,西方人常常利用准则或哲理来实施批评言语行为。 其次,就思维定势而言,中国人长期以来深受儒家思想的作用,形成了以和为贵的民族心理和含蓄而内向的性格,在言语行为中处处表现出委婉含蓄,当然批评也不例外。在进行批评时,他们会尽量选择委婉含蓄的间接语言,尽量不伤害到对方的面子,所以他们倾向于使用隐含策略、缓和策略或者是使用前语。而西方社会以个人主义为中心,注重自身情感、感受或观点的表达,在他们看来,语言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及劝说他人的。因此,他们在进行批评时,倾向于直接表达,不使用前语,而使用准则或哲理只是是为了遵循礼貌准则,降低面子威胁的程度。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对比略论,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方国家在批评言语行为的使用策略上存在着相似性和异同性。批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通过了解这些相似性和异同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的文化和表达方式。当我们在学习和使用外语时,决不能忽视文化异同,从而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语用失误,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Murphy,B & Neu. My grade is too low:The speech act set of complaining [M] . New York. 1996. [2] Olshtain,E Co hen,A D. Apology:A speech act set MA[M] . New busy House. 1983 . [3] 王爱华. 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调查. 外语教学与探讨,2003(3). [4] 吴淑琼,樊葳葳. 英汉批评言语行为策略对比探讨[J] . 外语教学,西语毕业论文,2004(3). [5] 张绍杰. 请求言语行为对比探讨[J] . 现代汉语,199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