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绘画中的“意象”分析[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意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绘画中的“意象”指用具体的物象或者抽象的符号来传达情感和思想,描绘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这在中西方绘画中都有体现。因为思维发展以及所处历史条件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在意象的表达上也迥异。简言之,中国重感性,西方重理性。但如今,中西方绘画在意象的表现上已经在不断融合,中西方艺术结合的著作已不断涌现。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意象 中西方绘画 科学 感性
  “意象”这一概念早在《周易》中就被提及,当时的象指概括世间万物的抽象符号,属于哲学领域。绘画中的“意象”也遵循着“立象以尽意”的准则,用具体的物象或者抽象的符号来传达情感和思想,描绘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意象,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具有极为丰富的审美功能。首先,它是超越语言形式的,它所表现的是“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其次,它是超越形象的。意象所追求的是“象外之象”,是象征之象;第三,意象具有不可穷尽的思想意蕴。它“含蓄无垠”,具有巨大的思想容量;第四,意象可把人的情感和思维引向极致。
  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西语论文范文,由于地域不尽相同,便衍生出社会政治和文化心理的区别,形成不同类型的思维艺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当今世界这最有作用的两大绘画体系就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艺术。从整体上看,西方文化艺术在人类 文明的进程中,倾向于科学化、哲学化、体育化三个方面。 中国传统思维艺术,具有相对稳定性,存在思维定势。其基本特征,在于经验整合型的主体意向性。简而言之,西方文化艺术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将感性与理性分离的比较彻底,而在诗性文化的古代中国,自始至终,自发的艺术创作、自觉的艺术理论都没有将感性和理性割裂开来。
  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中西方绘画形成了各自的发展轨迹和艺术特色,中国绘画中在意象上重“形”与“神”;西方绘画则偏重于“真实”与“变形”。 中国画形神兼备的表现艺术产生于中国特有的历史条件、社会生活、文化氛围。西方绘画的“真实”与“变形”则来源于科学和理性,当解剖学、透视学等科学知识逐渐被应用到绘画创作中,严格的焦点透视,真实地表现光线和色彩,写实主义的绘画风格发展和盛行起来,绘画显得真实、客观,在细节上更加耐看,西方绘画的意象呈现出鲜明的“真实“特色。到文艺复兴之后,对自由和人性的追求,使得西方绘画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形象的真实变得不那么重要,反而是那些抽象、夸张、变形的意象更好地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精神世界的真实。印象派、抽象派和立体派等画派的相继产生,也使绘画著作中的意象也变得朦胧和抽象,更注重表达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此时西方绘画的意象又有了各种变形。综上发展,西方绘画的意象呈现出了“真实”与“变形”共存的状态。
  中国的认识论一般来说不那么明确区分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往往主体客体化或客体主体化,通常称为主客相混的认知观念。这样,消融了认识主体与客体的界限。与此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直觉的整体思维,对事物的认识采取动态的整体的方式。它以亲和的态度,结合意象整体地辩证地把握宇宙万物连同自身。绘画要传达的便是这种整体感和感悟。中国绘画“形神兼备”的意象就来源于此种认识论,即主客不分,客中有主,主中有客。表现在绘画上,画家们要追求的意象就是形为了体现神,神在形中。表现形时,更注重体现其神。综上,无论中国画还是西方绘画,在创作时都是体现和追求“意象”的,即表现人物的心境和思想情感。而这种表现,也能通过画作传递给观众。意象,看似抽象,却总存在着。
  具体而言,在意象的表达上,东方艺术重表现,西语论文,西方艺术重再现;中国绘画尚意,西方绘画尚形;中国绘画重情感,西方绘画重理性。创作时,西方画家善于通过色彩,光影,质感,空间的表现手法对景物作深入的写实描绘,把客观之真与理想之美结合起来。中国画家则不以模仿景物的外在为追求目标,而是侧重于表现人内心的东西,用虚拟之笔或想象之法表现人的心理、情感。中国的画家注意摄取客观对象的自然神韵。“在形式之外求其画”、“书画发于情思”,通过写意把“情思”表达出来,这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观念。所以,整个作画过程,取物之大体大势,只取气韵,表达意境的创作手法皆体现在工笔和写意中。中国画在描绘客观物象时,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随意地进行取舍、夸张、甚至变动客观物象的位置,不受焦点透视的作用,有着很大的自由性。这也说明中国绘画是一种“错觉的艺术”。而西方绘画都是对现实生活中典型美的反映,即作者的主观创造服从于客观对象。
  尽管中西方绘画视觉审美在画面的表现形式上有诸多的不同,尽管中国绘画是意念的艺术,尽管最早的抽象艺术源于中国,但中西方抽象艺术的相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具有东方意念的抽象画,在西方得到发展和融合。到20世纪多元化发展的西方绘画,中国元素、中国绘画的视觉审美理念已不再是中国的专利,不断涌显出如马蹄斯、米罗、波洛克、罗斯科、以及杜菲等杰出画家的意象表现佳作。这些大师的画作多少都含有中国绘画的元素,是中西方绘画视觉审美相融的佳作。在西方画家吸取中国绘画营养元素的同时,中国绘画也在身体力行的中西融合道路上,中西方艺术结合的著作已不断涌现。
  综上所述,艺术著作的产生离不开人的创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中西方绘画视觉审美的发展历史来看,不同的文化底蕴,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气息。意象的不同恰好说明了这一点。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绘画视觉审美的产生和发展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地域人文、政治经济、宗教哲学、自然科学等传统观念紧密相联。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西方绘画视觉审美的特点在不断融合,求同存异。中西方绘画视觉审美观正朝着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方向发展,所谓意象,也会带着中西方各自的历史印记不断走向融合。
  参考文献:
  [1]达・芬奇:《论绘画》,原载《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马晓琳:《西方美术史》河北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
  [3] 王戎.浅淡中西方绘画中的“意象”.美术大观.2017年07期
  [4]韩雅怡,包敏辰.中国画的“意象”与“意境”[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17(11)
  [5]张天娇.情物相融――浅析中国画的意象造型[J].电影文学. 2017(2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