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异同在文字中的体现[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文字思维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文字体系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本文研讨了中西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略论了汉字与西方字母文字(以英文为例)的特点,并试图找到两种思维方式的异同在这两种不同文字中的体现。通过对两种文字特点的略论,使两种思维方式可以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不仅能从新的角度审视这两种文字的功能,而且有利于汉语和英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目标语言。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语言 汉字 字母文字 思维方式
  一 引言
  文字是人类进行文化活动的产物,必然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然而,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一定的社会基础,有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也有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在生产力不先进和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生产资料都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因此,在古代,自然条件的好坏对文化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文化的发展,用来记录天文地理、生产生活事件的文字也应运而生。
  每一种文字都有着独特的产生背景。“文字的广泛运用,标志着人类社会文化传播媒介由听觉符号系统向视觉符号系统的转变,这种转变并没有取消和削弱语言的影响,反而增强和改善了语言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对文化传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讨了在汉字与西方字母文字(以英文字母为例)中体现出的中西思维方式的异同
  二 文字与思维方式的关系
  传统观点认为,语言只是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工具或者是用于人际交流的符号系统。而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威廉・洪堡特首先向这一传统观点发起了挑战。他认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虽然这个观点有些绝对,但是多数人仍然认可语言是作用思维的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现实的抽象反映,它需要在语言这个载体上存续、发展。另一方面,思维活动也使语言更丰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人类凭借语言进行思维,而文字是语言的书面符号,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产物。由此可见,文字与思维也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文字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以文字为起点,来探究各个文化的思维特点,似乎比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或从《论语》和《圣经》要更接近作用不同文化思维成因的本源”。
  三 中西思维方式异同在文字中的体现
  汉字和英文从字形到词汇再到句式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之下,使得两种文字产生了很大的异同,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异同。
  1 字形
  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法中,象形是产生最早的造字法。尽管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90%以上,但都是以形为基础的。指事、会意和形声都是由象形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而西方的字母文字(以英文为例),所使用的字母都是从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英语正是在经过漫长的时间和一系列演变才形成了“基本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位”的形式。可以说,汉字是字与物象的统一,是直观形象的,而英文则是字与语音的统一,是抽象的。比如,中国古代用一个圆圈加中间一点的符号表示“太阳”。关于汉字来说,这个符号,就是最早用来表示“太阳”的文字,对应现在的汉字就是“日”字,发音是“Rì”;而在英语中,只是用s、u、n这三个字母组成的单词sun来表示“太阳”,对应的发音是[s?蘧n],并没有对应的符号。不难看出,汉字从最初就具有直观性。虽然汉字的这种直观性经过漫长的演变已经变得相对弱化,但是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存在。此外,汉字的象形文字与事物形态是有直接联系的。而字母文字(以英文为例),是字形与读音有直接联系,但字形与所指事物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即英语文字与事物形态并没有直接联系。因而英语对事物形态的描述不具备直接性、直观性,而是抽象性的。英语文字的这种抽象性与汉字的直观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文字学中,文字的字符分三类,分别是意符、音符和记号。汉字使用三类符号,通过意符和音符不同形式的组合来实现语义变化。而拼音文字(以英文为例)只使用音符,比如sun,moon,mountain,water只对应了[s?蘧n]、[mu:n]、['ma?尬nt?藜n]、['w?蘅:t?藜(r)]的读音,并不能通过单词本身表示日、月、山、水的形态。
  2 词汇的构成及使用
  汉字的构词具有极强的涵盖能力,这是整体思维在汉语中的表现。先确定一个大的属性,然后加以个体区别。比如:将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通称为“花”,然后把不同的花分别叫做“山茶花、杜鹃花、梅花、桃花、水仙花”等,把花的各个部分分别叫做“花梗、花托、花萼、花冠、花瓣、花蕊”等。在这一系列词中, “花”这个字,类似一个汉字中的偏旁,体现了一种从整体到个体的思维方式。对于“花”的一系列双音节词在英语中也用不同的词表示,如footstalk(花梗)、calyx(花萼)、corolla(花冠)、petal(花瓣)等,这是偏重整体思维的表现。英语中构词的特点表现为一个事物一个名称,没有从整体或者从事物的联系命名的习惯,这种特点称为“原子主义”。比如,汉语中的“木”,“凡木之属皆属木”,如“松、柏、杏、柳”,一看便知道与木有关。而英语分别叫做pine、cypress、apricot、willow,西语论文,可以看出,这些虽然都是“树”,但是在英语中,单词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这是一种个体思维的体现。
  在汉语中,还有很多词语都是以阴阳相构的形式来使用的。所谓阴阳,是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自然现象,是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比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上下”等,这些词语都体现了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从对立的事物中把握它们之间对立统一的辨证思维方式。例如,“天翻地覆、日新月异、昼伏夜行、寒来暑往、上行下效”等,这些成语也都是由相互对立的词语组合而成。与中国人这种对立统一的辨证思维方式不同的是,西方人更突出的是非此即彼的逻辑二分法。事物在他们的眼中只有right/wrong或者good/bad,然而这样往往忽略了事物本身的价值。   中国人偏重从外表的描述与修饰对事物进行概括,相比之下,西方人更重视从内在的本质、原理和规律对事物进行探讨。比如,汉语从外部形态描述事物,罩在眼睛前面的镜片即称为“眼镜”,而英语则是用镜片本身的材质――玻璃,将它命名为glasses;汉语从使用的外在状态命名了“隐形眼镜”,英语从使用的原理将其称之为contact lens;汉语通过事物的外在形象,将供截肢者使用以代偿缺损肢体部分功能的人造肢体称为“义肢”或者“假肢”,而英语的说法是artificial limb,就是从事物的组成成分角度说的。
  在词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汉语倾向于用实的形式表达复杂的概念,用形象具体的内容表达概念抽象的内容。比如“拍”,字的本义是“用手掌打”,然而在有些词组中,“拍”字的意义已经弱化成只表示某些动作或行为。例如,“拍卖、拍戏、拍摄、拍马”等。汉语用词具体是由于汉语没有形态的变化,同样的词在不同的句子结构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还可以是形容词,甚至是副词或者其他词性。汉语词类划分的重要依据是词的意义,而不是词的形式。如:
  例1 墙角有只小花猫。
  例2 他因为做错事猫起来了。
  在例句1中,“猫”是表示一种因小巧,样子招人喜爱的宠物的名词;在例句2中,“猫”是表示“躲藏”含义的动词。
  再如:
  例3 门前有条臭水沟。
  例4 他挨了一顿臭骂。
  在例句3中,“臭”是表示“难闻的气味”的形容词;在例句4中,“臭”是表示“程度很深的”副词。
  与中国人擅长形象思维不同,西方人更善于抽象思维。英语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介词短语以及主从复合句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感。名词有具体和抽象、可数和不可数、单数和复数的区别;动词又有数、性、格和时、体、态之分。而不同的词类之间也用相对固定的形态来加以区分,比如,形容词常用-ful,-al,-less,-ive,-ish等做词尾;副词的后面常常带有-ly,-ward,-wise等。
  3 句式的使用
  在中国古代,早期农业社会的封闭性使古人较多地依赖土地,较早地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老子也曾提出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来强调整体的平衡。比如,中国人表达时间是:年―月―日―时―分―秒;表达空间是:国―省―市―街道;表达社会关系属性是:姓―名。如:
  例1 2017年11月28日13时40分
  例2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园岭五街
  例3 张三
  与中国人的整体思维不同,西方人更关注个体,西班牙语论文,强调个体的独立,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在此基础上,从小到大,由近及远,从个体到整体。从西方人表达时间、空间以及社会关系属性上,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个体思维在语言表达上的体现。比如,西方人表达时间是:秒―分―时―日―月―年;表达空间是:街道―市―省―国;表达社会关系属性是:名―父姓―姓氏名。用上文汉语的例子来做个对照:
  例4 1:40 PM, 28, November, 2017
  例5 No.5 Yuanling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例6 Harry James Potter
  此外,汉语的结合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也不用词本身的形态标记,而是用固定的词序和附加的词语表明。而英语是形态型语言,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依靠词本身的形态来标记,不依靠词序。例如:
  汉语:我想他,他想我。
  英语:I miss him,he misses me.
  由以上两个句子可以看出,在表达同一种含义的时候,汉语使用了3个字,而英语因为不依靠词序,所以得用6个单词。想要正确理解汉语句子的含义,要从句子的整体结构入手,不能着眼于个别词汇。然而在英语中,必须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性,以及时态和语态的逻辑性。
  四 结语
  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在极大程度上作用了中西方的思维方式的形成,而汉字和西方的字母文字(以英语为例)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们的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两种文字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都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对两种思维方式的比较和对两种文字特点的阐释,不仅从更新的角度审视了文字的功能,而且加深了汉语和英语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开启了跨文化交流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徐品忠:《中西思维方式在文字上的反映》,《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第9期。
  [2] 易立新:《英汉文字体系与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探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3] 陶健敏:《中西典型思维方式与文字音形意关联》,《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4] 郝凤云:《中西文字比较索谈》,《阜阳师院学报》,1989年第3期。
  [5]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 李志岭:《汉字、欧洲字母文字与中西思维方式的关系》,《外语教学》,2002年第3期。
  [8] 胡莹:《中英文字对思维方式的作用》,《池州师专学报》,2017年第8期。
  [9] 潘文国:《汉英对比纲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 李万文、娄成英:《思维模式异同在英汉语言中的反映》,《南京农专学报》,2001年第2期。
  [11] 丁树德:《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金夏伊,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律院2017级在读探讨生; 张晶,东北农业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教授)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