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真理的探索是全部认识论的核心任务,而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借助逻辑学的略论措施以及语言科学的建立,西语专业论文,开始从新的视角讨论真理问题。哲学史上,符合论真理观与融贯论真理观一直以来各持己见,对立并存。这两种真理观不论是理论渊源,还是它们各自的基本准则以及关于衡量命题如何为真的标准,都存在巨大分歧。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这两大真理观的本体论基础、理论发展过程,以及自身理论面临的困境与矛盾,重新审视西语哲下的真理观问题关于现实的指导意义。一、本体论基础符合论应该是最为古老的一种真理观。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真”的定义:把是的东西说成不是,把不是的东西说成是,这就是假;把是的东西说成是,不是的东西说成不是,这就是真。这也是符合论定义的雏形。这里的“是的东西”、“不是的东西”指的是客观世界,“说成是”、“说成不是”指的就是我们的思想,西语论文题目,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而这种强调客观世界与主体认识相统一、相符合的观点,其本体论的理论来源是经验主义传统。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符合论作为一种真理的理论,无疑属于“经验的知识”〔‘]。这种经验知识最早依赖于人的知觉,比如看到的树木是绿色的,冰块摸起来是......(论文页数是: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