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文化市场对阿拉伯文学的消费探讨[阿拉伯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阿拉伯语论文 责任编辑:艾米尔更新时间:2017-06-1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论文标题:欧美文化市场阿拉伯文学消费

论文关键词 欧美文化市场/阿拉伯文学/第三世界文学/文化,

欧美文化市场对阿拉伯文学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有争议的作家或遭查禁的著作,以及描绘阿拉伯社会的愚昧落后、野蛮荒诞,状摹准人类学意义上的阿拉伯风俗图景的著作。它反映了欧美文化市场对第三世界文学/文化进行选择性引进的单一性消费倾向。这种倾向虽不至于完全改变第三世界文学/文化的生产机制,但其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

      1
  在多元文化主义思想的作用下,欧美的文化市场对第三世界文学/文化的消费呈现增长的趋势。由于在地理位置上距离欧洲比较近,而且在历史上与欧洲文化交流甚多,阿拉伯文学在欧美文化市场的消费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但尽管如此,它同样受到欧美文化市场消费的单一性机制的限制。按照西方标准选择出来翻译的阿拉伯文学著作,不能反映阿拉伯文学的整体面貌和阿拉伯文学美感。那么,欧美的读者究竟喜欢什么样的阿拉伯作家和什么样的阿拉伯文学著作呢?我们发现大体上有两类作家著作特别受到西方读者的青睐。
  一是有争议的作家和遭查禁的著作。198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纳吉布·马哈福兹(Najib Mahfuz 1911 —)是被英译最多的阿拉伯作家。他为西方评论界所发现,主要是从他的小说《我们街区的孩子们》被查禁开始的。在这部小说中,作家以象征主义的手法,把人类历史进程浓缩在一个街区的故事里,反映人类在追求幸福与理想的过程中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知识与愚昧的斗争。小说结尾部分象征科学与知识的年轻人阿拉法特闯进了象征创世主的老祖宗杰巴拉维的老房子,造成了老祖宗的死亡。(注:〔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我们街区的孩子们》(Awlad Haratina),贝鲁特,文学出版社,1972年第2版(1969 年初版),第499页。 )西方评论家和一些阿拉伯评论家认为其中所寓示的象征意义与尼采所喊出的“上帝死了!”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1
  在多元文化主义思想的作用下,欧美的文化市场对第三世界文学/文化的消费呈现增长的趋势。由于在地理位置上距离欧洲比较近,而且在历史上与欧洲文化交流甚多,阿拉伯文学在欧美文化市场的消费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但尽管如此,它同样受到欧美文化市场消费的单一性机制的限制。按照西方标准选择出来翻译的阿拉伯文学著作,不能反映阿拉伯文学的整体面貌和阿拉伯文学美感。那么,欧美的读者究竟喜欢什么样的阿拉伯作家和什么样的阿拉伯文学著作呢?我们发现大体上有两类作家著作特别受到西方读者的青睐。
  一是有争议的作家和遭查禁的著作。198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纳吉布·马哈福兹(Najib Mahfuz 1911 —)是被英译最多的阿拉伯作家。他为西方评论界所发现,主要是从他的小说《我们街区的孩子们》被查禁开始的。在这部小说中,作家以象征主义的手法,把人类历史进程浓缩在一个街区的故事里,反映人类在追求幸福与理想的过程中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知识与愚昧的斗争。小说结尾部分象征科学与知识的年轻人阿拉法特闯进了象征创世主的老祖宗杰巴拉维的老房子,造成了老祖宗的死亡。(注:〔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我们街区的孩子们》(Awlad Haratina),贝鲁特,文学出版社,1972年第2版(1969 年初版),第499页。 )西方评论家和一些阿拉伯评论家认为其中所寓示的象征意义与尼采所喊出的“上帝死了!”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做出现代解释,创建“革命的神灵潜入人体说”,从对世界精神的认知与把握转向内在的自我,创造一个独立的精神王国,弘扬人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这种东方神秘主义的氛围在日益物化、异化的西方人眼里是充满着魅力的。
  沙特作家阿卜杜-拉哈曼·穆尼弗(Abd ar-Rahman Munif )也由于其小说影射当局,嘲讽时政而颇受西方读者的青睐。他的小说《盐城》(The Sàlt City)就曾在多个阿拉伯国家遭禁。小说是以西方国家的石油企业进入海湾地区勘探、开采石油为背景展开的,带有对当时地方统治者--埃米尔或部落酋长的影射和讽刺。所以尽管美国著名作家厄普代克(John Updike )认为穆尼弗的《盐城》“还没有西化到创作一部我们可以称之为小说的著作”,(注:See New Yorker,Oct.17th,1988.)但西方媒体仍然热衷于对其著作进行大量的翻译介绍,阿拉伯语论文题目, 主要就是看中了它的政治意义。而它与西方媒体(包括电影)所塑造的阿拉伯人形象相吻合,也使得西方读者易于接受。
  另一类是表现阿拉伯社会的封闭性特征,描绘阿拉伯社会的愚昧落后、野蛮荒诞,状摹准人类学意义上的阿拉伯风俗和日常生活图景的著作。阿拉伯女作家奈娃勒·赛阿达薇(Nawā as-sa' aadawi 1930 —),其著作是当前阿拉伯女作家中被英译最多的,阿拉伯语论文,仅次于马哈福兹。(注:Jenine Abboushi Dallal:The Perils of Occidentalism: How Arab Novelists Are Driven to Write for Western Readers, See "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April 24th. 1998, pp8—9.)这固然是因为她的著作中表现出性与爱的统一性、性的人道主义等观点符合欧美的性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她的著作中勾画出与西方女性原型迥然不同的、“封闭社会”中的阿拉伯女人形象,大大地满足了西方读者的猎奇心理。在以男权为中心的阿拉伯社会里,许多妇女至今仍受到宗教禁律、传统道德观念的重重禁忌包围之中。戴着面纱、幽闭于家中的穆斯林妇女关于西方读者有一种神秘感,他们想知道阿拉伯妇女究竟如何却无从了解。于是,像赛阿达薇这样的作家将阿拉伯妇女的“隐秘”状况“曝光”以后,自然满足了西方读者“一睹为快”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著作进行解读和接受时,审美主体关于作家创作意图的理解产生偏差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位为女性命运而担忧的女作家,赛阿达薇的主要意图是想通过对阿拉伯女性非人的生存境遇和悲惨命运的揭露,批判男权为中心的阿拉伯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抨击社会道德的两重性。但是西方的一些读者从她的著作中看到的却很可能是现在西方难得见到阿拉伯妇女的割礼景象,一夫多妻的生活图景,好色的阿拉伯男人和荒淫无度的王子/酋长形象等等他们视之为落后的东西。
  阿卜杜-拉哈曼·穆尼弗也是表现阿拉伯社会落后状态的能手。在他的小说《树林与雇佣谋杀》中,男主人公曼苏尔·阿卜杜-赛拉迈向其女友,一位来自比利时的女大学生卡特林娜描述阿拉伯传统民俗的图景和奇异的自然景观,对她谈了许多对于沙漠的事:夜晚,漫无边际的广漠中,低近的星星在静谧的夜空中恍如一盏盏彩灯;白天,烈日如同火团般从天洒落,在每一个地方炸裂开来。没想到他所描述的这种东方情调却深深地吸引了卡特林娜。尽管他一再向她说明自己的祖国是如何贫穷落后,却改变不了卡特林娜对东方的向往之心。他向她描述自己的祖国时说道:“要是有人接到一封信,他会带着这封信走一天的路程,找到一个缠头的算命先生给他读信。这位算命先生如唱歌一般地把信读完,然后索取一只鸡和十张大饼作报酬。这位算命先生还可能和信主人那不满11岁的女儿结婚,使她成为第10个老婆,而以前的9个老婆中有4、5个在生孩子时死去。”(注:〔沙特〕阿卜杜-拉比曼·穆尼夫:《树林与雇佣谋杀》,转引自乔治·托拉比虚:《东方与西方:阳刚与阴柔--阿拉伯小说中的文化与性危机探讨》( Sharq  wa  Gharb, Rujūlah wa Unūthah : Dirasah fi Azmah al Jins wa al- Hadarah fi ar-Riwāyeh al-Arabiyeh),贝鲁特,先锋出版社,1979年第2版,第188—189页。)作者在这里通过男主人公之口道出了阿拉伯世界的落后状况:教育滞后,文盲现象严重,迷信盛行,童婚普遍,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妇女命运悲惨……等等。
  男主人公还对女友说了另一番话:“卡特林娜呀,我们这里的王侯跟你们的国君绝对不同。在我们这里,每个男人都是国王。我们的小王国小到跟咖啡馆和饭店的卫生间一样,密集为邻。这些国王们殴打他们的妻子,拽她们的头发。他们碰到比自己大的国王时,便趴在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