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不少学者开始意识到,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探讨不能只注重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学者们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阶段,学生使用的实际上是一套独立的语言体系。于是,Nemser(1971)提出了一个叫做“近似体系”(Approximative System)的理论,指出学生自己产生的语言是一套具有结构特性的语言体系。[1][p.4]Selinker(1972)也提出了一套类似的理论,叫做“中介语”(Interlanguage)。Selinker的这个述语后来在二语习得探讨中十分流行。在这一理论中,Selinker阐述了“中介语”的来源,认为它是由以下5个方面产生的:语言迁移;对第二语言规则的过度概括化;语言训练的转移;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二语交际的策略。[1][p.4-5]越南学习者的汉语中介语表现可以归类为以上5个内容。越南学习者的语言迁移常表现为定语后置、“的”字遗漏、部分状语后置、“被”字误加等。越南学习者对汉语规则的过度概括化和语言训练的转移这两方面的中介语表现特别丰富。二语规则过度概括化常见的有“比”字句用......(论文页数是:9页) ,越南语论文题目,越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