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5 绪论 8-17 一、探讨历史及近况 8-14 二、选题意义、探讨目的、理论依据、探讨措施及语料来源 14-17 第一章 “保安三庄”的社会历史及语言使用近况 17-29 1.1 “保安三庄”的历史由来 17-20 1.2 “保安三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22 1.3 梅坡人的语言使用状况 22-24 1.4 保安族的汉语转用情况 24-29 第二章 保安族汉语方言格范畴 29-58 2.1 格范畴 29-35 2.1.1 菲尔墨的格语法体系 29-30 2.1.2 格的定义 30-31 2.1.3 格的划分 31-34 2.1.4 格的判定 34-35 2.2 保安族汉语方言格范畴概述 35-49 2.2.1 主格 36-38 2.2.2 领宾格 38-42 2.2.3 与位格 42-44 2.2.4 从比格 44-47 2.2.5 造联格 47-49 2.3 保安族汉语方言格范畴的代际变异 49-54 2.3.1 领宾格 49-50 2.3.2 与位格 50 2.3.3 从比格 50-54 2.4 保安族汉语方言格范畴的混合表达 54-58 2.4.1 从比格 54-56 2.4.2 造联格 56-58 第三章 甘青民族地区汉语方言格范畴探索 58-77 3.1 甘青民族地区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格范畴比较 58-70 3.1.1 甘青民族地区汉语方言格范畴比较 58-62 3.1.2 甘青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格范畴比较 62-68 3.1.3 甘青民族地区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格范畴比较 68-70 3.2 甘青民族地区汉语方言中的格标记出现原因分析 70-77 3.2.1 阿尔泰语系语言的接触作用 71-72 3.2.2 借贷与底层残留 72-73 3.2.3 甘青民族地区汉语方言格标记的来源 73-77 第四章 濒危的保安语近况及濒危原因探索 77-88 4.1 保安族语言使用情况 77-80 4.1.1 大墩村马瑞先生家庭 77-79 4.1.2 甘河滩村马雷书记家庭 79-80 4.2 保安语濒危原因分析 80-86 4.3 濒危保安语的保护 86-88 参考文献 88-91 附录 91-93 在学期间的探讨成果 93-94 致谢 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