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丹1998:73)总的看来,申丹(1998)的文体是偏向语言的,处理的对象主要是语言变体。如果按照这里的“普通文体学”(即语体学)的做法,那么文学著作的文体应该属于文艺语体,即与“新闻语体”、“法学语体”等并列。这样的话,“普通文体学”和“文学文体学”就不是“文体学”的两大分支,它们之间应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联系。这种包含与被包含的联系也符合申丹(1998)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实际上,侯维瑞(1988)就是这么分类的。从“普通文体学”(即语体学)这样的表述看,在申丹(1998)那里,“文体”和“语体”基本上是同义的。 那么“语体”又是什么呢?我们这里也介绍两种观点。 (6)本书所称的语体(style或linguistic style)是指同一语言品种(标准语、方言、社会方言等)的使用者在不同的场合中所典型地使用的该语言的变体。 (程雨民1989:1-2)(7)本文的语体不是通常的泛指性语体或言语的功能变体,而是限定在某一语域基础上所形成的专门性用语、惯用表达式和篇章规范性的文本范式总和,接近于通常所说文体。 (李葆嘉2017)从(6)可以看出,程雨民(1989)的“语体”所处理的对象,与(5)大致相当;而(7)又回到“文体”的问题上了。“风格”同样也有不同的解释,如(8)(-10)。 (8)风格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作家的创作见解通过独特的文化形式的表现,是一个作家在全部著作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风格主要表现在作家身上,而由作家风格,又可形成时代风格、阶级风格、民族风格以及流派风格。这是个别和一般的联系。(吴功正1983:6)(9)a.风格(style),我们的理解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交际话语的内在本质的外显形态。 b.风格是中国传统文论中所特有的概念。学界已公认与西文style对应。 (以上:丁金国2017)(10)庄重—幽默,刚键—柔婉,明快—含蓄,平实—藻丽,简约—繁丰,…… (宗世海2017)吴功正(1983)说的风格是文学风格,主要体现在作家身上;丁金国(2017)所说的风格则偏向语言方面,但是把“风格”与style对应起来只能增加理解的难度;而宗世海(2017)是就“言语风格”的类型而言的。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文体”、“语体”和“风格”不仅术语本身相互解释,而且在不同的学说中,同一个术语所处理的对象也大不相同。日语中的「文体」一词,按照『日本大百科全書(ニッポニカ)(』小学館)的解释,对应英语的style和德语的Stil。其基本定义如(11)。 (11)文章构成的样式。多指各种语言表达中看到的独自的文章构成的样式。文体有显示个人特质的文体和属于社会习惯的文体。 语言表达反映表达者的想法。表达者有独特的想法,反映在表达上就形成独自的文体。这意味着,作家各自拥有自己的文体这一现象可以从这个点来考虑。反之,还意味着拥有独自的文体将受到重视。社会习惯文体是在文章的历史中形成的,表达者根据场面、内容等选择文体。 (执笔人:山口明穂。笔者译)从(11)可以看出,日语中的「文体」包括文章的个人特征和文章的类型特征。『日本大百科全書(ニッポニカ)』(小学館)中,同样对应英语的style和德语的Stil的,还有「様式」。这个「様式」大致相关于文化风格,当然其中也包含文学著作的风格。 在学术方面,我们这里介绍中村明(1993)的观点,如(12)。 (12)所谓文体,是表达主体创作的文章在因接受主体的参与而展开的过程中,在起到作为异质性的印象、效果时,构成其动力的、著作形成方面的语言特征的集合。 (中村明1993:162。笔者译)这个定义是中村明在1973年的论文「文芸への文体論的アプローチ」中提出的。在这个定义中,中村明强调了文体是表达者和受众共同创造的结果,是语言方面的特征。在对该定义的阐释中,中村明认为所谓著作的特质是指文本整体(163),文体应该是针对所有语言著作的(165),而且还包括题材(170)。在“文体略论模式”一节中,作者首先提到“文体印象”问题,从文中罗列的对立特征看,日语论文,类似宗世海(2017)所说的风格。可以说,中村明(1993)的文体含有“语体”和“风格”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