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汉译本的注释对比及其艺术缺省[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由于众多因素的作用,翻译活动中常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翻译损失。为了降低损失对译文价值及译文读者理解的作用,就需要采取一定的补偿方法。 从补偿翻译的角度看,注释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效的补偿措施。 尤其是在主张译文异化的翻译活动中,注释可以在保持原语面貌的基础上,使读者获取最大限度的原文信息。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著作《金阁寺》至今已出版了多种汉译本。 本文以唐月梅 (1999)、 林少华(2017)、陈德文(2017)翻译的版本作为材料,通过对其中注释的对比、略论,来研讨各译者的注释策略和得失,及文学著作注释的发展变化。

  一、《金阁寺》汉译本的注释对比

  注释可以以方式、目的和内容为标准来进行不同的分类。 从方式来看,《金阁寺》的各汉译本基本采用直译加注、脚注的形式。从目的来看,《金阁寺》各汉译本注释的目的大多在于释典、释义。 从内容来看,《金阁寺》汉译本的注释可分为:历史事件及人物、地理知识、宗教艺术、文学神话典故、度量衡、一般名词。 如表一、二、三所示,日语论文,《金阁寺》三个汉译本中的注释在总量上差距并不大, 但在注释内容的选择上存在明显异同。

  首先,在标注的内容类型上,唐月梅译本(以下简称唐译本)注释较多的是历史事件及人物,其次是文学神话典故和宗教艺术。 林少华译本(以下简称林译本)注释较多的是宗教艺术,其次是文学神话典故和一般名词,而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注释较少。 陈德文译本(以下简称陈译本)注释较多的则是宗教艺术和文学神话典故。

  其次,在同一内容类型的注释中,三个译本的注释也并不完全重合。例如,在地理知识方面,唐译本标注的 “日本アルプス(日本阿尔卑斯山,是指日本中部地方的飞散、木曾、赤石山脉的总称)”,林译本标注的 “五番町(五番街:京都有名的花街)”,陈译本标注的 “洛中洛外(京都仿照中国古都洛阳,简称洛)”,各不重合。 在文学神话典故方面,唐译本标注的“謡曲(日本能乐的词曲)”,林译本标注的“お伽草子(御伽草子: 日本宝町时期至江户初期创作的短篇小说总称,共三百余篇)”,陈译本标注的“五山文学(五山文学:镰仓室町时代,镰仓与京都五山禅宗僧侣之间多以汉诗文进行酬答往来, 是为江户儒学之源头)”,各不重合。 在宗教艺术方面,唐译本标注的 “寂光(寂光:佛语。有由寂静的真理而发出的真智的光照)”,林译本标注的 “開枕(开枕:禅堂生活中的就寝,晚间九时)” 、枕経(枕经:死者入棺前在其枕边念的经),陈译本标注的 “方丈(方丈:禅宗寺院长老、住持的住居,有时指住持本人)”等也各不重合。

 

  再者,不同译本对同一注释对象的注释措施也不同。

  原文 1:昔ながらの庭詰や旦過詰の手続を経て入衆したのである。

  唐译本:两人都在据说是义满将军所建立的相国寺专门道场修行,经过自古以来形成的终日垂头和三日坐禅的仪式,然后才成为相国寺派的成员。

  林译本:两人都曾依照古传的“庭诘”和“旦过诘”等步骤进入义满将军所建的相国寺专门道场的。 (译者注:“庭诘”:禅宗中,去专门道场修行的游方僧,需终日把头垂在所持物品上在门前走动,直至被允许进入僧堂。 “旦过诘”原语作“旦过诘”。 游方僧经过“庭诘”,在于小屋中坐禅三天。 )陈译本:经过“低头悔过”和“三日坐禅”才得以入众。

  (译者注:“低头悔过”原语作“庭诘”。 禅宗规定,游方僧进入专门道场修行,先于玄关旁终日坐在自己行李上低头自省。“三日坐禅”原语作“旦过诘”。游方僧经过“庭诘”,在于小屋中坐禅三天。入众经过以上两种修行的行脚僧,方可成为一山大众<云水>之一员。 )在此例句中,唐译本和陈译本皆通过译文直接释义,不同的是陈译本利用脚注保留了原文风貌。 但陈译本对“入衆”的解释过于简洁,读者需要借助其他手段来了解含义,作用对著作的欣赏。 林译本只保留了“庭詰”和“旦過詰”两处的原语形式,而将“入衆”在译文中直接释义,未能很好地保留原文风格。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