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得他们对自然、对生物、对生命都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在日本人的观念中,自然从来不是被改造的对象,而是值得依赖和崇敬的。他们总是在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中寻找内心的安宁。他们善于从细微之处体验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愉悦,并因此对大自然抱有一种感恩的心情。这种心情在日本的文学著作和日语的日常生活表达中都十分清晰地表达了出来。 日本的“演歌”的歌词中充斥着“人生”、“命”、“恋”、“男人”、“女人”、“风”、“雨”、“雪”等字词以及相关内容。 日本的和歌很多都以描写自然景色为题材。日本最广为流传的和歌选集《小仓百人一首》中有32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著作。 例:秋風に たなびく雲の 絶え間よりもれ出づる月の 影のさやけさ①8]和歌是日本民族值得自豪的诗歌文化,也是日本民族生活情趣和审美意识的反映。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的和歌众多,正是日本民族热爱自然,敬畏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的体现。和歌如此,俳句就更加甚之了。 例:名月や 畳の上に 松のかげ②五月雨を あつめて早し 最上川③涼しさや ほの三日月の 羽黒山④日语的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这里的「名月」(中秋月)、「五月雨」(阴历五月的雨,一般开始时是绵绵细雨,后期是连续的强降雨)、「三日月」(阴历每个月第三天的娥眉月)都是季语,季语不仅表现日本某些特定的季节现象,其本身更是饱含情感的美的形成物,也蕴含着各个时代的俳句诗人丰富的思考力和想象力。 日本人对自然,特别是季节的变化非常敏感,日语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从中享受快乐。这不仅仅体现在日本的文学著作中,也处处体现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日本人见面时候的寒暄语,多以天气情况为话题。日本人写书信的时候,书信的开头必定会写上一两句与季节相应的词句。同样表达下雨,会因季节不同名称各异。比如,夏季傍晚的雷阵雨是「夕立」,秋冬之交的阵雨叫「時雨」。就连老百姓们司空见惯的鱼的叫法,也随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比如,他们称初夏最早上市的松鱼为「初鰹」、称盛夏到秋天时节的海鳗为「名残鱧」等。从名称上就可以判断出是什么季节。这种审美情趣同样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日本的饮食艺术中。日餐在装盘盛碟时也必定会配上应季的枝叶或花瓣。 以上谈到的,只是与日语语言学习紧密相关的、可以充当背景的隐性知识,另外还有大量的、隐藏于语言之后的社会、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等待日语学习者去了解领会。通过合适的方式学习这些隐性知识是学好日语,理解日语阅读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笔者主张从知识理论出发,加强对日语的根源——日本社会艺术的学习,同时充分借鉴并综合应用历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措施,期待能对日语教育模式改革提供一种新的研讨。 关于日语学习者而言,一方面应当注重“明确的”、“清楚的”显性知识的学习,如用言的活用规则、敬语的使用规则等;同时,一定要注重语言背后的艺术因素——隐性知识(即意会知识)的学习。即,将语言与环境结合起来,综合理解。 这并不是单独的语言知识学习所能掌握的,而是从生活行为、交往实践中对实施的非语言的感悟和体味才领会到语词的意义,从而学会语言的。 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EinAusdruck hat nur imStrome des lebens Bedeutung”。——一种表述只有在生活之流中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育改革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