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博士论文范文通常是以学习西方现代文明成果开始的,因此,在这些现代化的后发国家,如何处理现代化与本土化、西方文明与传统艺术之间的联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重要课题。日本是亚洲最先步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国家,同所有现代化的后发国家一样,日语毕业论文,日本的现代化也是从学习、移植西方先进文明开始起步的,因此,在日本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如何对待西方艺术,如何在保持日本民族主体性的前提之下实现现代化,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也曾经是明治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之苦苦探究的问题。明治 20 年代初兴起的国粹主义思潮正体现了那个时代日本青年知识分子对现代化的反思以及对日本国家发展的思考。 本文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指导,试图以科学的态度,站在客观的立场对明治中期的国粹主义性格作全面系统的考察和探讨。
第一章 国粹主义思潮的兴起
1868 年的明治维新拉开了日本近代化建设的序幕。为了应对西势东渐带来的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与万国对峙”的目标,日本政府以欧美国家为榜样,在政治、经济、军事、艺术、教学等各个领域大力移植西方文明,采取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近代化改革方法。从明治维新伊始到明治 10 年代末,可以说是文明开化成为日本社会主旋律、欧化主义大肆泛滥的时期。但是,后进民族对西方文明的学习“不可能始终保持这种单向选择的态势,到一定阶段,它必然要转向双向的交织,即表现为艺术主体对主客艺术的重新审视和在往返对比中的多元选择”。①明治 20 年(1887 年)代初,国粹主义便作为对欧化主义的反拨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本章主要略论阐述国粹主义兴起的背景原因、国粹主义思想团体政教社成立的经纬、概况,以及国粹主义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国粹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和机缘
国粹主义在明治二十年代初出现并非曲高和寡,而是有着深厚而又广泛的社会基础。正因如此,国粹主义才有可能一经提出便成为一股社会思潮,在当时的日本思想界、艺术界产生重要作用。明治二十年前后日本社会思潮的变动从大的方向来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出现了回归传统艺术的新动向,其二是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明治政府在成立伊始就在被视为“国是”的《五条誓文》中明确了要“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国家学习,建设一个能“与万国对峙”的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以明治维新为开端,日本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教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大力移植西方文明,并自上而下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文明开化”运动,将移植西洋生活风俗、改变日本传统艺术中的陋习当作攀登西方文明的阶梯、达到与文明诸国对等地位的重要手段。明治时代的前二十年,可以说是欧化主义极端盛行的时期,用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的话来讲,即:“欧美文明打破了日本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下的风俗”,“旧弊一词成了最令人难堪的话语,人们对新时代的期待充满着燃烧的激情”。②在“文明开化”风潮的作用下,人们津津乐道于“移欧花,食欧果”,从物质层面到精神艺术领域,日本人的生活无不受欧美艺术的浸染。但是到了明治 20 年代前后,人们对欧美新艺术的好奇之心和热情开始逐步减退,社会上出现了回归艺术传统的新动向。①明治时代的文学家岛崎藤村在回顾明治二十年自己进入明治大学学习时的情景时谈到:“回想我在明治大学学习的时代,当时兴起的学问以及文化的复活真可谓惊人。自己正处于由少年期向青年期成长过渡的阶段,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刺激。以前被尘封起来的本国的古典变成了文学全书、歌学全书之类的丛书,开始每月出版,我的文学志向即是在这样的时代中确立起来的。德川时代的文学,尤其是元禄时代的文学被人们从各处堆积已久的尘埃中发掘出来也是这个时候的事情。近松的净瑠璃集出版,西鹤的作品被翻刻,芭蕉及其蕉门其他诗人留下来的笔迹渐渐引来了人们关注的目光,凡此种种,仅就这些古典的发现给与我们这些青年的刺激就不小”。②岛崎藤村的记述可以说真实地再现了明治二十年代初堪称日本式“文艺复兴”的艺术新动向。 “一种新思想、新观念的形成,绝不是单线的、平面的,它的思想动向是由多种趋势构成的一个复线的、立体的结构,即洛弗乔伊所说的‘存在的大关系’。”②国粹主义的萌生以及国粹主义思潮的出现也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对国内政治状况的不满,对欧化主义风潮的反感,对屈辱外交的激愤,对日本民族独立的担忧,所有这些都是促成政教社国粹主义兴起的要因。总之,国粹主义的兴起并非是一些知识分子在“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试图对日本国家的近代化建设给予“拨乱反正”。国粹主义是在日本近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初具规模、日本社会在经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一股社会思潮,它既是艺术的,又是政治的。
第二节 政教社思想集团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