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职院校职业教学的不断改革,职业教学的中心已从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向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长期以来,在中国传统的基础日语教育中,教师往往是讲单词、讲语法、讲课文这种“独角戏”式的教育模式,而学生几乎没有参与到课堂教育中来。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日语论文,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日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表达日语的愿望。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要求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更要求重新审视教师在基础日语教育中的角色与地位。 一、基础日语课堂教育中教师主导地位的意义 基础日语是日语系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系统地从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等方面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对学生日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其他日语系课程开展的基础。因此,讨论教师在基础日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打好扎实的日语基础,为其他日语系课程的学习提供保障。 二、发挥教师在基础日语课堂教育中的主导影响 (一)备课中教师的主导影响 日语系的学生几乎都是日语零基础,在面对一门新语种学习的时候,既感到新鲜好奇,同时也会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学好。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反复钻研基础日语的教材,明确教材的目的和要求;制定每课的教育目标;把握每课教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教育过程。备课时还要准备如何导入课文,在基础日语课文教育中往往忽视导课这一环节,巧妙的导课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育最佳状态中。基础日语每课的教育内容都是围绕着某一生活场景或工作场景来展开的,在备课时,准备与之相关的日本艺术和社会现象作为新课的背景知识进行导入,介绍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对新知识探知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可以通过对异艺术的介绍,扩展学生的日本艺术知识面,进而更准确地把握日本社会艺术的内容、性质、特征和语言习惯,这关于提高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二)授课中教师的主导影响 在基础日语的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地采用精讲词汇、略论语法、练习句型这种教师占主角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略论日语语法结构或句型,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或只是机械的进行替换练习,忽略了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不能达到日语教育的真正目的和目标。 1. 因材施教。对零起点的日语学生,首先必须教授其掌握基础的单词和语法知识。这样一个知识的储备过程也就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显得比较枯燥。对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及运用,将教材的影响发挥得恰到好处。讲解语法知识要突出重点,不一定按教材的编排全盘讲解。比如当前多数高校日语系所选用的基础日语教材就将一部分单词的用法划分到了语法部分,按这种方式来讲解就太耗费时间,有些知识可以点到为止,不需要扩展开来,留下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挖掘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另外,也可以节省出时间来创设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2. 注重师生双向互动式教育。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咨询者,应该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日语论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潜能。 在讲授基础日语课文的时候,教师适时适量地根据课文的场景内容布置学生分组讨论、表演或者发表。当学生分组讨论、表演或者发表之后,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反馈。在基础日语教育中多采用交际教育法、启发式、研究式、艺术背景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教育措施,可以增加了课堂教育的直观性,使课堂学习环境和氛围变得轻松,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增加师生互动,提高教育效果。 3. 合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如今的基础日语教材多数都配有一系列相关的多媒体教育课件,日语教师利用这些现代化教育资源进行教育,可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在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日语教育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不少日语教师过于依赖教育课件中的内容,备课的投入大幅度减少,关于讲授的内容不熟悉,到了课堂,基本上就是打开多媒体设备,然后按照课件内容的顺序一一点击,再一一复读,似乎成了教育课件的“点读机”。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很多学生对着眼花缭乱的课件内容,根本不知道教师在讲什么,不是打瞌睡就是玩手机,教育效果很不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