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代送别诗比较探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本文选择了中日古代送别诗这一视点作为硕士论文题目。 在介绍遣唐使与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古代汉诗集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诗语层面--词语和典故两个角度的差异、结构层面--体裁和结构两个角度的差异、意象主题层面的差异。 在词语方面,两国诗人在出使、赴任、戍边等场合均使用了“边”字,但是中国诗歌中的“边”取的不是“边界”而是“边疆”的意思。日本送别诗中“边”字取的不是“边疆”,而是“边界”的意思。 在典故方面,日本汉诗人在作诗的时候,大量引用中国典故,是对中国诗歌的借鉴;但在中国,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的典故是用来比喻知已相处,不分贵贱;...

引言:

本文选择了中日古代送别诗这一视点作为硕士论文题目。 在介绍遣唐使与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古代汉诗集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诗语层面--词语和典故两个角度的差异、结构层面--体裁和结构两个角度的差异、意象主题层面的差异。 在词语方面,两国诗人在出使、赴任、戍边等场合均使用了“边”字,但是中国诗歌中的“边”取的不是“边界”而是“边疆”的意思。日本送别诗中“边”字取的不是“边疆”,而是“边界”的意思。 在典故方面,日本汉诗人在作诗的时候,大量引用中国典故,是对中国诗歌的借鉴;但在中国,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的典故是用来比喻知已相处,不分贵贱;王子猷的雪夜访戴逵的典故,反映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任性适情的生活态度。而日本诗人所作的《在常陵贈倭判官留在京》一诗,作者表达的意思是由于没有办法,李膺与郭泰才没能遇到,由于还要分别,王子猷才没有见戴逵,其意义和用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体裁方面,最初的日本诗人多学六朝及其以前的古诗,但同时日本文人也开始努力追赶初唐诗的新潮,而且很重视对句的使用,特别是对偶句。但是,对于对偶表现,和中国中国著作重视在音乐方面的韵律表现不同,平安朝诗人更重视的是视觉上的效果。 在结构方面:都有对环境的描写、描写了宴会的情况、抒发了离别之情。但时间安排、写作角度、表达的感情不同。 在意象方面,有许多意象在中日两国的送别诗中均有出现,而且意义基本相同,如美酒、飞雁、明月、杜鹃、芳草、流水、羁亭、斑马、秋蝉、转蓬。但是,“杨柳”比较特殊。 在主题方面,中日两国诗人在送别诗中抒发了离别之情,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感叹以及自我安慰;不但继承了六朝诗歌的凄凉哀婉的风格,还学习唐朝诗歌中明快、昂扬的气势。其次,在中国,送别诗中有浓重的玄学说理的色彩和禅意,相反日本送别诗中没有一首涉及到玄学与禅。中国古代的送别诗往往脱离不了政治,而日本文学一般很少干预政治。

参考文献:

日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