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语语音的习得是二语学习者首先遭遇到的问题,汉语语音的声调等特点增加了外国学习者汉语语音习得的难度。当前,国内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效果不佳,探讨的滞后是主要原因。
本探讨以日本学习者习得汉语舌尖后音的过程为对象,以汉日语音对比略论为基础,以略论日本学习者汉语舌尖后音感知偏误和发音偏误为主要内容,横向探讨与纵向追踪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语音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采用Pratt语音软件对样本进行声学略论,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略论,最后得出了日本学习者习得汉语舌尖后音的规律和过程,希望能对对日汉语语音教学有所帮助。
主... 引言:
目的语语音的习得是二语学习者首先遭遇到的问题,汉语语音的声调等特点增加了外国学习者汉语语音习得的难度。当前,国内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效果不佳,探讨的滞后是主要原因。
本探讨以日本学习者习得汉语舌尖后音的过程为对象,以汉日语音对比略论为基础,以略论日本学习者汉语舌尖后音感知偏误和发音偏误为主要内容,横向探讨与纵向追踪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语音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采用Pratt语音软件对样本进行声学略论,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略论,最后得出了日本学习者习得汉语舌尖后音的规律和过程,希望能对对日汉语语音教学有所帮助。
主要结论:
1.感知与发音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总体趋势上看,感知偏误率比发音偏误率低得多,难以感知的音素也是难以准确发音的音素。从学习者习得舌尖后音的过程来看,感知偏误率下降幅度大,而发音偏误率下降幅度小。但从个别难点音的具体习得情况来看,感知与发音之间的联系又显得错综复杂:如从偏误类型来看,感知偏误类型与发音偏误类型在发生的时间上并没有特定关系。
2.系统性偏误表现明显。在日本学习者对汉语舌尖后音的习得中,主要偏误表现就是将舌尖后音与汉语舌面、日语舌叶音这三个系统彼此混淆,而并非传统语音教学中所认为的无法分清平翘舌音。在日语和汉语的音位系统中,舌叶音和舌面音都可以互为变体,这种认知使日本学习者在接触到汉语舌尖后音的时候,将其感知为舌面音或者日语的舌叶音,在发音上亦无法区分。这类偏误在习得中所占比例高,持续时间长,是日本学习者舌尖后音习得的主要难点。
3.在舌尖后音系统内部,每个音素在习得难度上有不同表现:清擦音sh习得难度最低,这与辅音拥有标记性特征的多少有关,也与辅音发音过程的变化有关;送气音ch的习得难度最高,主要是因为送气/不送气范畴的建立是日本学习者的难中之难;r的习得偏误类型较少,但是偏误率比较高,主要是因为日语中有拼写方式与汉语r相同,但发音并不一样的音素,相似音素比完全陌生的音素更难习得;吐的习得除了混同于舌面音和舌叶音之外,还有一类偏误就是浊化发音,这是因为日本学习者将汉语的送气不送气对应于日语的清浊系统。四个舌尖后音的总体难度习得顺序是:sh,日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