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及意义[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所谓误读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误读在多数情况下会阻碍文化的交流,但有时也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文化误读 文化异同
  1 文化误读的原因
  1.1文化的异同
  文化误读,是指译者主观上由于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而造成对原文本的误解,它是译者无意识犯下的理解错误,并非有意而为之。因此,误读首先是针对理解而言。当作者在其语言创作中含有对读者文化图式的预设时,如果我们用蕴含着不同文化图式的表达方式取而代之,就必然导致文化误读。
  刘明东认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关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译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可见,理解的过程就是对照头脑中已存在的知识或背景知识,给原语文本信息解码的认知过程。因此,在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之间存在一个图式文本。作者把原语文本呈现在译者面前,译者通过纯文字的转换与逻辑的推理,对照已存在的知识,建立一个图式文本,然后把它转换成译语文本。翻译的前提是文化的共性。翻译的陷阱是文化的异质性。不同的译者,由于认知结构中的文化图式不同,对同一文本可能产生不同层次的理解甚至误解。中国人看到“龙”的字样时,其文化图式反映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神圣的象征”,而西方文化中往往把龙(dragon)视为邪恶势力的象征。
  1.2对原有文化的错误预设
  这里的文化预设与文化图式意义差不多,都指蕴含在某种文化中、不言而喻的思想观念。人们往往由于过分熟悉这些东西而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翻译过程中茫然不觉地受到作用,造成解读失误。这种预设当然多在母语中根深蒂固。西方文化是基督教文化,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受佛、道和儒学的作用,最终导致了中西方死亡意识的异同。比如,《茶花女》、《罗密欧与朱莉叶》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主人公最后都是以死告终,这一结局对中国读者来说是悲剧,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因此对他们充满了同情;而对西方读者来说,死是一种拯救,死神降临的时候就是灵魂永生的时候,他们的死已经不是痛苦悲哀,而是一种至高的幸福。
  比如,班门弄斧翻译为:to show off one’s capability with axe。这句成语的英译走入了一个极端,它机械地摹仿原语的外在表现,对这些充满文化内涵的词语一味照搬,结果让人不知所云,表面上忠实于原信息,实际上却使原信息游离于词语之外。《汉英词典》中将此句译为: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Ban the master carpenter.译文撇开无关宏旨的“门”字不译,文内增补了画龙点睛的同位语the master carpenter,本身自明,增减得当,灵活实用,不仅再现了原语风貌,而且充分转达了原语文化。
  1.3认识的有限性
  作家的创作是作家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然后对社会生活所作的一种主观能动的再现。作家对客观世界的解读总受他的文化、思想、生活阅历、解读经验和个性等方面的制约。以作家个体的有限性对待社会生活的无限性,必然会造成作家认识客观世界的不全面。比如,作家对蝙蝠的认识就不如动物学家全面,而且中西不同作家对蝙蝠的认识还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被视为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而在西方,蝙蝠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总是和罪恶黑暗势力关系在一起。以个体的有限性对待社会生活的无限性必然造成作家认识客观世界的不全面,这无疑给读者的阅读过程以“误读”的机会。

1 

免费论文题目: